石城历史与传说
1、赣江源头的传说
千里赣江的源头,是在石城县境内的高桥岽。那里古树参天,林海连绵,奇花异草,珍禽走兽,风光无限。传说,当年观音菩萨路过高桥岽,被那里秀美的风光所吸引,一只调皮的小猴出其不意的从观音手中抢走了圣水瓶,不小心将圣水瓶摔倒在山顶的岩石上,圣水流过之处泉水汩涌不止,从而造就了清澈甘甜的赣江源头之水,也造就了碧波滔滔的千里赣江。
2、石城灯彩来历及传说
从西晋末年开始,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五次较大的战乱,为躲僻战乱,中原汉人大量迁入石城,中原文化也开始影响石城,舞龙、舞狮这一习俗也开始在石城出现。据有关史料反映,唐朝初期,石城的生产力十分落后,人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总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灵。遇上旱灾虫害时,这些中原汉人就运用中原舞龙求雨的形式,祈祷降雨除灾。当时石城没有彩布和彩纸,他们就用稻草制作龙具,在田头地角舞动,以求降雨除灾、五谷丰登,这就是后
人称的“秆龙灯”。“秆龙灯”是石城最早的龙灯雏形,也是石城灯彩的先驱,直到现在仍被石城人称为灯王。随着石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石城客家人在继承中原舞龙、舞狮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结合石城的环境特点、生产、生活习俗,创造性地发展了许多灯具、灯舞、灯歌,最终形成了独具特的石城灯彩。
人气最高的游戏《茶篮灯》:相传,在石城仙姑岭修道成仙的刘瑶英,见“通天寨”处有一种茶青年茶农,勤劳英俊,能唱善武,动了思凡之心。一日他随王母娘娘去瑶池游玩之时,偷偷地将七棵茶叶小苗,带与凡间送给青年茶农,青年茶农将它种在通天寨的马栏里。数年后,满山茶树郁郁葱葱,茶叶味俱佳,用通天寨山泉泡饮,更是芳香醇清可口,成为江南名茶之一。到了明代,正德皇帝巡游江南,听说石城通天寨所产的“马栏雨前茶”别具风味,芳香醇厚,下旨石城知县进贡饮品。皇帝饮后,龙颜大悦,亲赠黄绫百叶宝伞一把给石城茶农,知县和通天山寨茶农一起敲锣打鼓鞭炮相迎,时值元宵佳节,茶农提着茶篮围着宝伞歌舞,热闹非凡,后经茶农创编成茶篮灯,舞灯唱歌,表达茶农的丰收喜悦之情。
《蛇灯》:相传,石城大由濯龙村民依琴江下游两岸而居,大由河的河东住刘姓,河西住杨姓,往来甚密,婚配者较多。河东刘员外有一女叫鸣凤,其大媳妇乃河西杨忠原之妻妹。
一次鸣凤随大嫂去杨忠原家喝妹夫的生日酒时,与杨忠原的小儿石广在田野玩耍时,遇到一条毒蛇,吓得鸣凤放声大哭,石广不慌不忙,捡了一根竹叉,将蛇打死。从此,两个小孩来往也增多。光阴似箭、日月如棱,鸣凤和石广都已长大成人,经媒人介绍定了百年之好。迎亲那天,当接亲的花轿行之西山莲花寺时,突然乌天黑地,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莲花寺老方丈一看知道不妙,有妖怪抢亲,急将鸣凤藏于新铸的大钟之内,又给石广换上道衣列班念佛颂经,求助观音菩萨前来除妖。两条蛇妖为报石广打死毒蛇之仇,到南海请来好的龙王四龙子前来抢亲。他们冲进庙来,到处寻,将鸣凤、石广捆绑起来,准备带走,这时,观音菩萨请求华光大帝前去解危。华光大帝率领五百火鸟前来助阵,南海四龙子和两条蛇妖为了逃命,用神剑戳穿西山直通南海,南海之水从洞中冲来,淹了大由濯龙村。这时华光大帝取出一粒火丹朝洞中丢去堵住了大水,数只火鸟将其中一条蛇妖杀死,而另外一条蛇妖藏进了一个山洞中,村中勇士“圣英公”率领几名壮汉冲入洞内与蛇妖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的拼搏,终于将蛇妖杀死。从此,濯龙又恢复了往日平静。村民们为纪念华光大帝和“圣英公”的救人除灾驱妖之功,筹建华光庙一座。每年农历九月十八是华光大帝诞生之庆,扎成蛇灯,再由华光大帝塑像压阵,进村入户巡游,让人朝拜。同时定于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还要出动蛇灯巡游,以求平安。
《板桥灯》:相传,木兰地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沿河两岸盛长兰花,其四周松杉参天,樟树盖顶,故称木兰。木兰村东南临河边的银沙湾住有蓝石柱爷爷和孙女蓝花花俩人蓝花花婷婷玉立,聪明过人,蓝花花与河对面的许文戈相爱了。许文戈乃大户许员外之子,聪明伶利,诗书满腹,从小有才子之称而闻名乡里。两人在兰花盛开之期订婚,定于冬至完婚。说也奇怪,自订婚之日起,从西边的大山中常有几朵黄云飘向木兰上空,放出一种臭气,冲淡了兰花之香,有的人闻之呕吐或昏倒于地,顿时闹得人心惶惶。不久许员外、蓝石柱共做一梦,梦见一怪虫妖驾着黄云前来抢亲,随后又有“求真君显灵”的声音似有似无,在耳边回响。在许员外和蓝石柱倡议下筹集资金,全村动手兴建真君庙于木兰上斜之地,从建庙之日起黄云不再飘来。翌年元霄节,许员外和众村民协议定,为祭祀“真君”,求得吉祥平安,丁财两旺,全村各家按家中男丁计算,每丁一板桥灯,从正月十二至元霄三天舞板桥灯,捆锁妖怪虫害而成习俗。
3、桂花屋与太平天国
桂花屋陈列馆的前身是一座清代古民居,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于1851年,距今已159年,是典型的天井式客家民居,1987华南师大增城学院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民居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增添了不少神秘彩。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石城县曾是农民革命力量和封建阶级激烈搏斗的一个重要地区。特别是在太平天国的晚期的1864年,天王洪秀全逝死,天京沦陷,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继位为幼天王,号洪天贵福,称洪福王真。幼天王在干王洪仁王干、昭王黄文英、尊王刘庆汉、恤王洪仁政等王的保护下,退守石城。太平军在石城与清军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弹尽粮绝,幼天王等五个王均落入清军手中,关押在石城县城县城的桂花屋。。当年幼天王等人在囚室题诗:“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眼底空悬海月秋”。因此,桂花屋就成了这段重要历史的实物见证。桂花屋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与太平天国存在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巧合:
巧合一: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于广西的金田,广西简称“桂”。1864年太平天国终结于石城,幼天王洪福王真等五个王关押在石城县城的“桂花屋”,也是“桂”。
巧合二:太平天国兴盛时期建都在南京,南京也别称为“石城”。而太平天国终结于江西石城县,也隐含着“石城”。
巧合三:太平天国幼天王洪福王真,干王洪仁王干,尊王刘庆汉,昭王黄文英、恤王洪仁政等五个王在石城县落入清军手中后,被关押在石城县城的桂花屋。
好听的男人名字桂花屋是一栋典型的“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物分五井,屋顶建有五座“龙头”。而这栋建筑中恰巧关押了太平天国的五个“王”。
巧合四:太平天国于1851年起义,1864年终结。而关押幼天王的“桂花屋”是一栋占地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大建筑,该建筑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它始建于1851年(与金田起义同年),1864年落成后,房屋的主人还没有住进去,就先将幼天王等人关押进去。桂花屋的始建时间和落成时间与太平天国起义时间和终结时间刚好同一年。
现在,我县把桂花屋打造成一个展示石城历史文化及客家文化的综合场所,内有太平天国史料馆、民俗博物馆和石城名人馆。
有人为太平天国这段历史事件写下一首诗:
幼王继位续天朝,转战琴江灭敌妖。
陷落清军囚桂巷,昂扬就义气冲霄。
4什么牌子的电视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直属县绿巨人2008怎么玩——太雷县
随着红区域的不断扩展和革命政权的不断巩固,1933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决定,增设太雷县,随即成立了太雷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太雷县先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1934年5月后,太雷县与瑞金、西江、长胜同为中央直属县。
1933年11月底,太雷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在横江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太雷县苏维埃政府,并选举产生了太雷县第一届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温振兴为县苏主席。大会部署了建县后的工作方针和各项任务,具体布置了借粮筹款、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等工作。
太雷县县苏机关驻横江车寮脑上(现横江粮管所)内设土地部、粮食部、军事部、文教部、政治保卫局、工农检察部等工作部门。下辖原石城县属的横江、大由、龙岗、珠江(珠坑)、洋地,以及原属瑞金的日东、胡陂和原属福建宁化的淮阳等8个区苏政府。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主力红棍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在此前夕,太雷、石城两县的党、政、军、工作人员合编为700余人,500多支的石太游击师,由太雷县军事部长陈银发任司令员,县委书记温兴浪任政委,继续与围剿的国民党军周旋,1935年2月18日,游击师在横江七古寨上的古子寨遭到袭击并被打散,太雷县委、县苏才停止活动。
作为曾经的中央直属县,太雷县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中华》中有多次涉及太雷县的记载:
“在中央的四个县份(瑞金,西江,长胜,太雷)现在都已超过了原定计划,……太雷遂到了二千六百四十余名。”
“从六月一日到十日止,太雷新扩大的战士有一千一百余名”
“太雷的扩红突击,以最后的坚持与努力,获得最后的胜利了,截至十五日止已到补充师的有二千九百八十七人……这次太雷新战士中的质量是很好的,有大批的干部加入红军,横江,大犹,株江,日东等区都有过半数的干部加入红军,支部书记乡苏主席有三分之二以上加入红军,新战士中的党团员据红五月中的统计,占新战士全体的百分之六十” ……
在这样的革命浪潮下,涌现了很多一家大小齐上阵,一村老少当红军的事例,据《红中华》记载:1933年6月28日,太雷县珠江区高玑乡陈捷仁,领导了自己两个亲弟,三兄弟同时加入红军,这一光荣的消息传播到了全村老幼中,就引起了一个农友(忘记了他的名字)带了他自己三个儿子全家父子四人一齐加入红军,这样更引起全村的惊奇,便有一个
刘子皆同志三兄弟也领导了他的左邻右舍和亲朋戚友一致武装上前线,在这样的情形下,造成了全村惊天动地的扩大红军的空气,三天内共动员了六十余人加入红军。
1934年9月下旬,屏山区在一次突击动员大会上,除女同志外,到会的党员、团支书、乡苏主席等79人全部报名加入红军……
随着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包括太雷县在内的怎么拍摄短视频16000余名石城儿女最终踏上长征路。战争是无情的,战场是残酷的。壮士们在萧萧秋风中告别故土,却没有几人能再次回到家乡,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石城人仅六十余人,其中太雷县有52名。此外,即使不算后来被划回瑞金和福建宁化的几个乡的数字,在石城的烈士名单中,太雷县有近2500名烈士,而其中横江的烈士数量最多,达650名。
时间流逝,带走了很多感人的细节,再也无法还原红浪潮下的那段历史,而我们只能在苍白的数据下,追忆苏区人民的贡献,想象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5、宝福塔的传说
相传当年托塔李天王奉玉皇大帝之命,到人间巡查问事,托塔李天王脚踏祥云来到了风景
如画的石城,被琴江河畔旖旎的风光吸引得流连忘返,由于向玉皇大帝交差的时间快到,他匆忙返回天宫,却把手中的宝塔遗落在琴江河边,化成了这座壮观华丽的宝福院塔。
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而据史料记载,宝福塔是一座佛塔,始建于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落成于1110年(大观四年)。塔身砖木结构,七级六面,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该塔呈竹节钢鞭形,高59.79米,底层对角直径12米,属江南楼阁式佛塔。该塔构思独特、工艺精巧、气势雄壮,充分展现了盛唐、大宋的建造风格,是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融合的结晶。该塔是由宋代名僧应可牵头募捐而建。现在是国家级保护文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