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 案 设 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 科:思想政治 3.课 时:1课时 小米怎么投屏4.版本章节:此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 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
二、教学课题:wifi管理传统文化的继承 |
3、教材分析 本框题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展开,包括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和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四部分内容,第四课和第五课探究的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就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言,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就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而言,创新离不开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所以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前提,由此也可以看出本框题的重要地位。 1.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全面的观点评价传统文化,自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4、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文化的继承性 ●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 能力目标: ●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 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的态度 |
5、教学方法 情境表演、探究性学习、问题教学法等。 |
6、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百度视频】于丹《论语》 www.56/u52/v_NDIyODM0OTE.html 【百度文章】news.sina/o/2007-03-06/103711349783s.shtml 导言:曾经被誉为“超女学者”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在北京签售新作《于丹〈庄子〉心得》时,被读者以“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进行“批判”。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用百家讲坛这种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争议颇多,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走进新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文化具有继承性 【百度图片】有关中秋节、北京故宫、京剧、论语的图片。 image.baidu/i?word=%D6%D0%C7%EF%C9%CD%D4%C2&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08635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1%B1%BE%A9%B9%CA%B9%AC&s=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10815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E%A9%BE%E7&s=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17221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2%DB%D3%EF&s=0 (设计说明:之所以选取这几幅图片,一是因为这几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学生耳熟能详。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进行铺垫。) 【自主探究】 ▲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并简单谈谈对你的认识。 ▲你能总结出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吗? 总结: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彩;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师导语:文化具有继承性,我们应成为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参与者,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继承传统文化呢? 2、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百度图片】春节习俗、清明节习俗、端午节习俗、中秋节。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春节&z=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62226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7%E5%C3%F7%BD%DA%CF%B0%CB%D7&s=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68067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6%CB%CE%E7%BD%DA%CF%B0%CB%D7&s=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70184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6%D0%C7%EF%BD%DA%CF%B0%CB%D7&s=0 (设计说明:国家发改委在广泛的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从2008年开始对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调整的最大变化便是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把传统节假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学生小组探讨: ▲结合自身的经历互相交流在庆祝四大传统节日时,你们家乡的习俗有哪些? ▲ 请选取其中一个节日,谈谈其由来。 ▲ 讨论这些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 学生讨论及回答略 教师点拨: 程序定时关闭器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我国各地在中秋之夜除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特殊的习俗。 (教师点拨:我国传统习俗能保留至今不仅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需要) 学生总结: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体中约定俗成、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百度图片】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印度泰姬陵、意大利拜占庭式的建筑。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82009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1%B1%BE%A9%CB%C4%BA%CF%D4%BA&s=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85189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4%F6%D7%E5%D6%F1%C2%A5&s=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87276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3%A1%B6%C8%CC%A9%BC%A7%C1%EA&s=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29189954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2%E2%B4%F3%C0%FB%B0%DD%D5%BC%CD%A5%BD%A8%D6%FE&s=0 (图片说明:所列举的四种建筑是我国或世界非常著名的建筑,通过图片一方面给学生直观的视觉美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建筑中所蕴涵的文化气息。) 问题引领: ▲ 选取其中一幅图片并描述其特征 ▲ 选取其中一种建筑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教师点拨: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课后作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民居的邮票,带回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并根据民居的特点体会其中的文化气息。 阶段小结: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七一座谈会发言4、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播放视频:李玉刚《新贵妃醉酒》片段 www.tudou/programs/view/HNIS1XkTrKo/ (使用说明: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大力弘扬京剧艺术不仅可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 ▲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一段京剧。 红烧羊肉怎么烧好吃▲京剧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根本换不掉的。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请同学们选取其唱、念、做、打或脸谱艺术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补充: 京剧大约诞生在1840年至1860年,具有二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表演上以唱、念、做、打并举,大多采用虚拟性的动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京剧艺术形态日趋丰富多彩、完美精致,成为中国的“国粹”。学生总结: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对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百度文章】 www.chinanews/cul/2011/09-05/3307489.shtml 问题设计:我们学校曾开展了一次“诵读经典”的读书活动,请就你对论语的感悟谈一谈像《论语》这样的经典对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的影响。 点拨: 价值观念: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准则 生活方式:量入为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世界其他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指导作用了呢?我们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出版了一本书〈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本书中季先生指出,二十一世纪将是东方文明时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传统文化在今天”。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百度视频】 video.sina/v/b/47326534-1615212102.html 教师点拨: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合”思想我国自古有之,“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天人合一”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区分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与我国古代所倡导的“和合”思想的关系? ▲结合课本P42页第一自然段分析这说明什么呢? 教师点拨:“和”字最早见之于金文,“和谐”本意是指音律优美,令人身心愉悦。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直至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的“人人平等”、“大同世界”等,先哲们一脉相承的中庸思想,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 学生总结: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注意:相对稳定性而非绝对稳定性,我们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百度图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9%FA%D3%A1%CE%E8%B6%AF%B5%C4%B1%B1%BE%A9&in=20054&cl=2&lm=-1&st=&pn=0&rn=1&di=86828885610&ln=1946&fr=&fm=&fmq=133229581821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中国印的设计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引导思考: ▲你能阐释一下会徽蕴涵有哪些文化印记吗? ▲结合课本P42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又说明什么文化道理? 提示: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传统习俗----红代表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喜庆、祥和、热烈。 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总结: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经典的能力) ▲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讨论说明这两句话对现实的作用。 答案提示:《老子》的话强调的是一种小国寡民的思想,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交往和交流,必然导致闭关锁国和封闭主义,这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不值得提倡。 《论语》所阐述的思想,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主动站在别人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对于当前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和国际构建和谐世界,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结论与过渡:通过对上面的两段话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到,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探究】组织辩论赛 正方辩题:传统文化要继承。反方辩题:传统文化要抛弃 步骤: 1、小组准备,然后抽取两个小组作为辩论双方。 2、按照课前准备的资料,安排辩手 3、选取辩论的主席 4、选取点评嘉宾 5、当堂辩论 6、主席及嘉宾点评,老师点拨 教师点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构建本框知识体系) 五、当堂检测: 对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请对观点一、二作简要评述。 |
8、教后反思 1.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要充分发挥百度这一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功能,百度搜索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百度搜索的多个栏目,如百度图片、百度新闻、百度网页、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视频、百度文库等,既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效果较好。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分析、解决问题,把方法交给学生,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并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3.空调品牌排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