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创业史》简析
柳青《创业史》简析
《创业史》(第一部)1960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后在多次重版中对初版本进行了修改。19786月和19796月中青社出版了第二部的上卷和下卷。
(一)20世纪中国文学中农民形象的整体变化
1.秦岭淮河一线新文学视野中的农民:
在落后、野蛮、封闭、沉闷的乡村文化背景下,表现农民的原始、愚昧、麻木、冷漠。如鲁迅笔下先觉者(启蒙者)与整体社会、与庸众的对立。农民的精神心态被表现为病态。
2.解放区作家视野中的农民:
30—40年代,在李季、周立波、丁玲以及鲁艺艺术家的笔下,鲁迅式的原始、愚昧、麻木、冷漠的农民变为快乐、开放、进取 新农民。明朗、幸福的乡村景象在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里进一步展开。如赵树理的《三里湾》(1955)、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正篇1958、续篇1960)、柳情的《创业史》(第一部)(1960)、浩然的《艳阳天》(第一卷1964,第二卷、第三卷1966地震慰问信)、《金光大道》(第一部1972、第二部1974)等。
(二)《创业史》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被定为经济发展的唯一合理的方式,并被表述为穷人的梦想和宗教,使一种政治理想变为道德理想。
梁三老汉这个人物,象征性地表达与农村合作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农村现代化变革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事件。
1.剥夺地主的土地,以“耕者有其田”的原则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伦理的回归,也是对私有制的回归,由此获得了绝大多数农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幸福的翻身农民成为经典土改小说里的主人公。
2.合作化运动及随后的人民公社是不同于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几千年的私有制为对象的现代性革命。在此过程中,农民由中的主体变为革命对象。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改造,也是中国农民的自我革命、自我改造和自我超越。
3.《创业史》要通过1953年前后西北终南山麓下堡乡第五村(蛤蟆滩)的社会主义改造,回答“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流星蝴蝶剑招式了处于“”与“农村集体化运动”之间的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
(三)旧农民形象
1.德国二战电影大全资本主义发家致富道路的代表:
“三大能人”——阴险、贪婪、好的富农姚士杰,狡猾、自私、精明的富裕中农郭世富、“最势利眼”、老谋深算、骄横强悍的新中农郭振山。
道德败坏程度与财富的数量、政治成分的高低成正比。
2.梁三老汉:
是传统意义上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
他勤劳、淳朴,有着在几千年的私有制中形成的生活和伦理观念,希望通过在自己的土地辛勤劳动,过上幸福安康、老幼同堂的生活,充满对富裕的崇尚和敬慕。
是合作化运动的真正阻力。因为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不是要消灭富农和中农,而是要彻底铲除私有制的土壤。
3.高增福
是梁生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坚定支持者。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土改情结”,仇富心理重。
(四)新农民形象:梁生宝
1.具有天然的新农民本质。
“无父”的孤儿,“养子”使梁三老汉对他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党是他新的父亲。无父→代父→寻父→认父,使农民英雄能彻底摆脱与传统农民的血缘关系。社会主义是与生俱来的信仰。这成为文学中的模式之一。
2.对私有制有本能的仇恨。
3.体现时代精神的农民英雄。
继承了老一代农民忠诚厚道、勤劳简朴、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更有目光远大、朝气蓬勃、聪明能干、诚信自律、克己奉公、富于牺牲精神的时代品格。喻示着历尽艰辛的中国
IPHONE 14 PRO
农民终于具有了自己的时代本质。
如与徐改霞的感情,爱情服从于事业。
最后发展成为“高大泉”式的人物。
(五)《创业史》的理想
1961—1964年,严家炎发表《关于梁生宝形象》等四篇论文,指出梁生宝的形象是概念化、理想化的,成功的形象是梁三老汉。
1.柳青想通过梁生宝的形象,创造出中国农民新的本质,创造出社会主义的新农民形象。芒硝
2.生活原型:特写《皇甫村的三年》中的王家斌,有着与梁生宝相似的经历。但作者注入了新的理想内容,屏弃了原型的弱点。
社会主义理想成为遥远的记忆,梁生宝作为注定失败的悲剧英雄变为历史。1988年“重写文学史”活动中,梁生宝成为公式化、概念化的虚假人物,,梁三老汉被视为唯一真实的农民形象。(教材P23)《创业史》导致了“人物服务主题、事件演绎主题、主题证明政治理论
的怪诞模式”。(宋炳辉《“柳青现象”的启示》,《上海文论》19884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