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功的是拼多多?
为什么成功的是拼多多?
为什么同样有腾讯爸爸支持,坐拥流量红利的微店没有成功?可是拼多多却成功了,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高手过招,拼的不是手里好牌有多少,而在于格局和境界”
清明节问候语安康  3年300亿美金市值,又一次刷新了吃瓜众对于互联网造富速度的认知。
  伴随着拼多多的上市,更多的仍然是对它的争议:假货泛滥、low 不过从成王败寇的世俗功利角度来说,它的成功仍然是值得分析的。
  拼多多为什么会成功?
  随机问了几个身边的人,答案有:抓住了流量的红利、抓住了消费降级的蓝海市场、腾讯爸爸的支持、创始人的豪华朋友圈 这些都从一定角度的反应了拼多多成功的原因,可惜的是它们都是碎片的、静止的,属于盲人摸象,难以动态连贯的拼凑出它成功的路径。
  换句话说,同样有腾讯爸爸支持,坐拥流量红利的微店为什么没成功呢?再换个角度
想想,上一次这样震惊业界,拥有闪电速度成长的产品是谁呢?
  能有资格匹配这个问题的产品,我认为应该只有是让马云惊呼“偷袭珍珠港”的红包了。
  拼多多和红包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调解协议书
01、拼多多的成功之一在于社交游戏化
十字路口掉头
  相信不少人应该可以看出端倪了,那就是“社交游戏”曾经在自己以前的文章“支付宝AR红包是个好产品吗?”中对红包进行过分析,我们来一起回顾下:
  红包分为:个人红包和红包两种,它们实际上都有着其现实生活的用户目标基础。
  个人红包的现实生活里的用户目标是传统以钱为载体的社交往来,比如:过年亲友之间的红包往来,同事之间红包往来等等,个人红包实际上把它线上化的过程。
qq等级最高的人
  但真正让红包病毒般传播的是它的红包,红包的现实生活里的用户目标对应的是“以钱为载体的社交游戏”, 之所以将它定义为游戏,是因为它满足了游戏的四特征:目
标、规则、反馈系统、自愿参与。
目标:抢到红包;
规则:有限红包,金额随机(或固定),即抢即开;
反馈系统:红包对应的金额;
自愿参与:主动抢才能参与。
 
  这款以钱为载体的社交游戏——红包,为什么会受到大众如此追捧呢?
  首先在中国以钱为载体的社交游戏有着坚实的众基础(如:国粹麻将、斗地主等各种牌类游戏),另外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的确能让用户玩的爽(帮助用户更好的实现用户目标):参与门槛低(内人人可参与)、操作简便(点击红包即可抢)、即时反馈。
  让用户玩的爽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被马云惊呼为“珍珠港偷袭”的巨大商业成功。
  回顾完这些是不是感觉拼多多和红包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同呢?
  拼多多的社交游戏逻辑:
目标:抢到便宜的商品。
脚本错误怎么解决规则:必须分享给好友,限定时间内凑满拼团人数才能成功。
反馈系统:拼团成功后可以“占上便宜”。
自愿参与:主动发起拼团或者加入拼团。
  也正是这种游戏化的设计,才促使了拼多多如此野蛮快速的收割了的社交流量红利,让其前辈微店、有赞等自叹不及。
02、拼多多的成功之二在于把战术打成了战略
  拼团这种社交游戏方式很新颖么?
  老套路而已,早在PC时代的“百团大战”时,最初的团购形态即是如此,后续很多电商也
仍然有此种模式的运营模块。
  但是老瓶装新酒仍然爆发出了巨大威力,原因在于拼多多的聚焦,它洞察到了这种方式在“天时”——巨头抢占消费升级风口,留出低端市场空白,且流量变现无力的背景下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把大家都有的战术升级到公司的战略,聚焦突破。上一次这样的案例是谁呢?
  唯品会应该是个合适的答案,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坚持只做闪购,把业内都有的秒杀模式上升到公司业务的唯一玩法,在特定的背景下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所以高手过招,拼的不是手里好牌有多少,而在于格局和境界。
03、拼多多还能“红”多久开封府剧情
  随机问的几个朋友都不是拼多多的用户,他们一致表示了对它的看衰,认为不过是资本促熟下的昙花一现。诚然,互联网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江山代有才人出,也不断
有昨日的前浪死在沙滩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