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神也包括金牌在内
2012-07-31 16:38:58
浏览 70709 次 | 评论 37 小学语文教研组计划条
奥运精神也包括金牌在内
郑若麟
遇事好辩,历来是号称“全民哲学家”的法兰西民族之癖好。久居法国,深有体验。而且好辩的法国人中,有一类“特殊人士”,他们任何事都会故意拧着你说,反着你说,并以此为乐;他们在法语中被称为“provocateurs”,即“故意挑衅者”之意。比如在北京奥运时,法国游泳名将玛努图一败涂地,落到最后一名。现场采访的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力争好一点的成绩,她回答说,拿不到前三名对我来说就没有意义了。在场的法国体育记者一片哗然。这显然不是奥运精神的体现。但在巴黎主持节目的政治专栏记者居伊·卡尔利埃却出来“挑衅”:玛努图说得很对,金牌有什么了不起?玛努图表现的是人性,非常好!结果在北京的法国著名体育记者杰拉尔·赫兹当面驳斥:我绝不同意你的说法。两人在电视直播中当场呛了起来……事后一位
深知内情的法国朋友告诉我,卡尔利埃的角就是使北京奥运的实况转播不致于溢出“政治正确”的框架,因为体育记者“缺乏政治头脑”……其中的深意,就要靠我们心领神会了。
事实上,卡尔利埃做出“蔑视金牌”的模样,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中国的金牌太多了。说出来很多国人都不相信:在北京奥运期间,法国电视台几乎不提中国的金牌数。只说美国奖牌第一、德国第三。完了。第二是谁?不提!金牌谁最多?不知道!只是到了伦敦奥运会,中国从首枚金牌开始,第一天就拿了四金二铜,这才不得不在新闻里提及金牌榜和中国。是否法国人真的不在乎金牌?绝对相反,法国人对金牌甚至奖牌都在乎得很呢!至少我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看,法国媒体和民众对奖牌的关注度与中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法国首日零奖牌,法国媒体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到周日、周一两天法国连夺三金一银三铜并跃居奖牌榜第三,法兰西举国欢腾!获奖的镜头反反复复地在电视上播放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打开电视就是。新当选总统奥朗德亲赴伦敦为运动员鼓气的周一是法国获奖牌最多的一天,于是总统也沾了光,被记者们称为“福将”!
从以下几个细节可以一窥法国人对奖牌之看重:总统奥朗德在法国射击运动员赛利纳自动存款机怎么用·戈贝
薇尔夺得本届奥运第一枚奖牌(银牌,冠军“可惜”被中国的郭文珺拿走了)后立即致电祝贺:我迎着风撑着眼帘“这枚首枚奖牌为法国运动员带来了希望,并打开了其他项目成功的道路。我代表法国人民向你和国家队表示祝贺。”总统还将在爱丽舍宫款待所有的获奖者。
跟中国一样,法国电视台也早早地来到戈贝薇尔的家乡,报道其家人现场观看比赛情况,并采访其家人在戈贝薇尔夺得银牌后的感想。无非是如何如何激动,如何如何感谢这位、感谢那位。法国奥委会也组织人马在其总部集体观看奥运比赛,电视台则专守在那里。一旦一名运动员夺得奖牌,各种采访就立即开足马力。
跟中国一样,夺得奖牌的运动员,国家都要发给奖金:金牌5万欧元、银牌2万、铜牌1.3万(一说是银牌3万、铜牌2万),仅周日一天就奖出38.3万。惟一与中国不同的是,法国第四名也有奖金1万,第五至第八名则是5千欧元。法国奥委会共准备了4百万欧元的奖金奖励费,来鼓励运动员勇夺奖牌和名次。对于一个公共债务已经高达19000亿左右的国家来说,每一笔支出都是要冒政治和经济风险的。由此可理解法国对奖牌的重视程度。
跟中国一样,运动员在夺得奖牌的一瞬间便一举成名。电视采访、媒体报道……每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如果形象好的话,那么广告合同就会接踵而至。当然,法国地方政府是不
会奖励当地夺牌运动员一套房子之类的重奖的。没钱。
跟中国一样,很多体育项目是由法国国家出钱培养的,包括金牌项目……
惟一一个与中国不同之处,是喜欢“挑衅”的法国人却不会对总统亲赴伦敦为运动员鼓气或法国运动员夺得奖牌说三道四。比如“你干嘛要亲自到伦敦去?你没事干啊?你是总统,不应该多关注一点8000名刚刚失业的法国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工人吗?你这不是作秀吗?作秀能解决法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欧元危机和经济衰退问题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两嘛事!
金牌对每一个运动员个人而言,对每一个参赛国而已,都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体现一个国家体育的训练水平,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科研实力;特别体现了这个国家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在国际上几乎是一个共识。再说,比赛就是为了胜负,如果参与就行,那还搞什么奥运?搞夏令营聚在一起不就行了吗……
附:奥运、金牌、体制与国运
郑若麟
奥运接近尾声……不知他人如何,于我而言,十几天的奥运从北京传来的是兴奋、喜悦、激动、悬念、惊叹、颤栗……因此奥运即将落幕,我颇感惆怅!尽管法国部分媒体竭尽抹黑奥运之能事,但奥运电视收视率还是达到了令法国电视台老板们满意地搓手的地步:每天平均有130万法国人观看奥运;转播频道的插播广告也明显增多。有法国队比赛的场次最高曾有超过400万观众观看的记录。曾号召“拒看”的法国国家足球队教练多梅内克不知此时做何感想?
早在奥运开幕前,我就曾与法国记者聊起过金牌问题。我们都同意,如果中国在竞技场上遇到挫折的话——比如金牌总数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不如欧洲其他国家,那么就一定会有人兴高采烈地来挖苦、讽刺。问题是当中国夺得如此之多的金牌——描写送别的古诗大大超出我和很多法国同行的预料——时,肯定也会有另类说法。其中“金牌多是否就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大国”是最为多见、也是最为典型的。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在法国欣赏2008北京奥运,每一个华人或生活在法国的中国人,一不小心就会精神分裂!因为我们只能看法国的电视台,而在法国电视台,尽管大多数体育记者都非常正直、诚实,但却总有一些怀有“使命”的一小批政治记者,从暗处不停地射阴箭、毒箭、冷箭……
买车流程其中的一支,就是金牌总数问题。故意将金牌与体育运动的普及对立起来,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例子来展示中国金牌数量并不能反映中国体育普及程度,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很多国人也从西方类似质疑中,对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产生怀疑。然而实际上这一体制虽然有其问题,但却很有可能是最适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体制。法国著名学者雅克·阿塔利在本周《快报》上刚刚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比较了中国与印度的体育状态与两国发展前景,其结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阿塔利首先让我们猜个谜:“哪个国家自1896年以来就参加奥运,但仅在雅典得了一枚铜牌;而这次向北京派去了42位教练、56名运动员,才在北京奥运上拿到的历史首枚金牌,从而如欢迎一位民族英雄一般欢呼这位夺得了十米的运动员?是摩纳哥?是萨尔瓦多?是黑山共和国?都不是。是印度!”
事实上,印度没有在任何一项重要体育项目中具领先地位。从一切标准来看,印度以其十亿人口为后盾,而且又曾经是创造了现代体育几乎大多数项目的英国的殖民地,按理早应成为体育强国。但事实却截然相反。其他英国前殖民地——从牙买加到澳大利亚——大多都在北京奥运上大放光彩,但却没印度什么事儿。阿塔利这位曾担任过密特朗执政时总统
府秘书长的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的体育能否发展取决于两大条件:一是中产阶级子弟能够通过体育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二是国家建立相应的行政机构,来挑选和培训体育人才。阿塔利认为,美国的成功是缘于前一条件,法国则是第二个条件更为成熟。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北京奥运上大获成功,则是因为中国两者皆俱。而印度则两者都不俱备。这也是印度失败的主要原因。
阿塔利认为,这对印度的未来前景而言,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性含意的。因为一个国家其他领域的成功,与体育的成功条件是一样的。上述两大条件也是一个国家其他领域得以发展的必须条件。个人努力能够带来成功的希望,加上国家体制对个人的努力给予支持和资助,使一个国家的发展得到巨大的动力。很多国家不是缺少前一个因素,就是缺乏后一个因素。中国持续三十年来两大因素齐全,中国的经济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两种动力结合的成果。通过北京奥运来观察中国与印度,使得阿塔利这位著作等身的著名学者得出印度未来发展前景将因缺少上述这两大条件而不容乐观的结论。他写道:“就在所有的人都认为印度经济增长率空前、高科技企业开始能够与世界上最佳企业进行竞争、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即将离开政坛从而使本地区紧张局势得以缓和……而将前景灿烂之际,上述这两大弱点将使印度难以对那么多人对其寄予的厚望作出令人满意的回应。”印度的种姓
制度阻碍了社会人才的发掘和提升,而印度的“民主官僚”体系则使印度的行政机构运作迟缓。这都将成为阻碍印度高速发展的障碍。
反过来,对中国举国体制提出批评的人,可能同样没有看到,北京奥运的金牌数大增不仅仅是阿塔利所言的两大条件综合的成果,同时也是年轻一代,特别是80、90后对体育的热衷和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生活在欧洲的华人都充分体会到,中国国家对体育的投入,与中国体育从总体上而言的普及,是两位一体的。最近英国BBC中文网就“金牌多寡与体育大国的关系”展开讨论。很多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生活的华人通过对中、欧现实的比较后都证实,中国体育的普及程度在经济同等发达地区实际上超过欧洲。而中国欠发达地区则不仅仅是体育方面落后于欧洲发达国家,其他领域也同样。可见,关键并不在体制,而在于富裕程度。在欧洲,富裕带来了民主,也带来了体育的普及。就我所在的法国而言,任何体育活动都是收费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体育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而要进入竞技体育领域,则需要或者是国家的支持,或者是俱乐部的支持。法国除了一些高水平的项目,如足球、网球等人才较多以外,其他领域也大多是靠国家培养的。竞技运动在所有地方都需要国家的财政和技术支持。法国体育部为奥运培训投资也高达五亿欧元……法国在北京奥运所获的六至八枚金牌,并非体育在普及的前提下才出现的“自然”结果,而同样是国家投
资的成果。据我了解,中国国内目前很多体育学校似乎大多也是私立的。可见,说欧洲国家不重视金牌而重视发展众体育,是只有从未踏足异国他乡的人才会有的印象。法国电视四台每天晚上奥运专题节目总要请一位英国记者来评论法英两国奥运赛况。英国人最骄傲的,就是每天晚上向法国人展示“金牌榜”:昨天是17比4。不少发达国家还不惜到发展中国家用金钱将他国的体育人才买来为本国夺牌。这更是与“普及体育”风马牛不相及!
阿塔利的专栏文章题目是“缺席者”,指的是印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缺席。事实上他更深一层含意,则是印度是否能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强国,恐怕并不容乐观。反之,中国的奥运金牌数大增,显然是一个应该正面肯定的事,即使举国体制有其弱点,也应不断改革、改善,而非抹杀。阿塔利并非一个“亲华派”学者,更非中国问题专家。他所看到的,只是奥运所显示出来的中国与印度未来的“国运”走向而已。在这一点上,我属于乐观派。奥运预示着中国国运的昌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