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建成后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例
91
Volume 22 February 2021
综合医院建成后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例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General Hospital after Completion
— A Case Study of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文/张广庆 郝晓赛 滕伟 高宇婷
By ZHANG Guangqing HAO Xiaosai  TENG Wei GAO Yuting
摘 要: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例,对其投入运营后五年内所历经的改造项目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以供其他医院参考。
关键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改造;医院建筑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as an example to summarize the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and driving factors it has experienced in the five years after its operation, and draws on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or other hospitals.
Keywords: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Hospital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TU246.1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21.02.018
调查研究 | INVESTIGATION & STUDY
新婚祝贺词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医院建设历经了几轮新建、改扩建高潮,据悉,医院项目在建造过程中拆改现象严重。
如何避免医院建筑在成施工中与建成后的拆改
现象、如何在医院建筑出现改造需求时进行适宜的改造,是医院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作为一家由社会资本投资兴
建的大型综合医院,在设立之初就将办院方针定位为 “创建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 [1],其建筑总面积为440000m 2,设有床位1800张、手术
室46间、ICU159间, 2014年建成时为当时亚洲最
大单体医院建筑[2],其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经验对
于我国医院建设有着借鉴意义。从2014年末开业到2019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历经改造共计300余项,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 ,梳理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9个动因。
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改造统计及动因分析
(一)基于安防管理的改造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运营之初,各区域开放性
较高,很多房间没有门禁,仅限定了医护及患者出
入口,但没有预测到各个诊区内部房间的通行限定需求,在医院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人流混乱、管理不
便、
安全隐患等问题。基于安防管理的需求,信息处为全院增设了“一卡通”门禁系统,该系统由信息处集中联网控制,并根据职位等级、所属科室为专人
专属的一卡通进行授权。
(二)基于优化诊疗护理服务的改造
在实际运营中,为了更方便地对患者进行、
护理,出现了许多改造需求。例如,肿瘤楼骨髓移植层流病房增设高清红外摄像头,因为这些房间为
单人间,在护士站无法对患者进行观察,改造后便于医护监控房间里患者的行为;儿科门诊在卫生间
内安装婴儿换尿布台,方便家长照看孩子;5诊室、
6诊室叫号时家长听不到,于是在两诊室处加装扬声器;核医学科PET-CT机房及VIP注射后休息室安装摄像头,方便在护士站观察患者实时情况,因为注射后是放射状态,护士不能靠近,无法对患者进行观察;核医学科PET-CT及SPECT患者候诊区增加语音广播喇叭,借助广播可以更加便捷地告诉患
者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感染科二层病房内加装摄像头,因为感染科是独立病房,医护人员不方便进入,只能通过监控观察患者情况。(三)基于缩短就医流程的改造
为更好地落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一站式”服务理念[3],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流线,医院增设了多处收费窗口,并进行一系列相关改造。例如,肿瘤门诊大厅休息区变更为收费挂号窗口;住院楼5F 产科门诊、住院楼2B护士站、医技楼2F口腔科、住院楼4A体检中心的护士站增设收费窗口,同时为增设的收费窗口连通网络、加装摄像头,并将收费窗口封闭,以保证收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在开业之前医院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工收费需求,在运营中发现目前缴费手续不能完全被自助收费机替代,如有一些不会使用自助收费机的老人或者有退费需求的患者,则需要人工窗口来服务。
此外,医院还调整了病区,将位于住院楼一至二层的综合门诊按疾病谱划分为多个诊疗中心,让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在同一区域内接受,如将心内科、心外科设置在一起,统一为心脏中心。(四)基于提升使用体验的细部改造
为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细部提升改造,如高端产科卫生间增加马桶盖和浴霸;产科5C病房婴儿沐浴室根据使用者的反馈,修改了新生儿浴盆大小,配奶间新增洗手台,使用更便利;重症医学科(ICU-D)病区某病房的自动门为内开门,开启时会撞到病情记录台,因此,医院及时将门的方向进行调整;在放疗科相关科室内增加广播系统,便于医生与接受的患者进行交流,同时在
适当的情况下播放音乐,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医院生殖中心洁净区,由于女患者更衣后有如厕需求,于是增加了蹲便器;为了安全起见,感染楼入口处增建无障碍坡道,卫生间坐便器增加扶手等。(五)基于医疗设备设施更新的改造
随着医疗设备设施的更新,很多科室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因不同厂家、不同设备对场地、空间、管线等的要求不同,最初的空间设计不再适应当下设备设施的需求。例如,2015年放射科引入了新的医疗设备,须要增设通往室外的直径为250~300mm 的失超管,由于前期设计没有预留孔洞,相关楼板须要拆改。
(六)基于科室功能调整的改造
由于医院学科发展方向的调整、市场运营环境的改变及新团队入驻等原因,医院相应进行了科室功能的调整,从而引起相应改造。例如,医院原
PICU改造成高端产科、高端儿保;医院与北大医疗集团下属的体检公司合作,面向集团客户,由于业务规模较大,原有空间面积不够,于是将住院楼4B体检中心移到5号楼,同时也把体检的健康人和患者分开,便于管理;口腔科增设VIP诊室,用于满足高端需求,提供医院收入。随着相关医疗业务的发展,血液净化中心库房投入使用后需要扩建,用以放置血透、肾透析的医用液体。(七)基于改善物理环境的改造教师节送礼物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最初按温度调节需求将医院划分为内区、外区,距外窗大于一定距离算内区;没有阳光照射,不用供暖,靠窗的区域为外区,需要空调进行温度调节,但投入运营后发现实际使用感受与设计预期并不同,如ICU病区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窗墙比过大,夏天太阳照射后,房间内温度很高,最初设计的空调负荷不够,温度降不下来,于是根据使用者的冷暖感受进行了空调系统的调整;特需门诊的候诊区紧靠幕墙外窗,太阳照射后,区域温度很高,因此增加了空调,以改善候诊体验;调整位于肿瘤楼一层的药剂科GCP药房的空调系统,降低室内温度,以保证药品的安全存储;儿科原有药房位于大厅一角的开放区域,温度无法保证,后改建为一个密闭的空间。
(八)基于预防感染的改造
为了防止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例如感染楼二、三层病房半污染区原本处于开放状态,因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开业后增设了门禁;门诊综合三诊区呼吸内科,由于设计问题导致气流不通畅,存在感染风险,于是对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感染楼肠道门诊、肝病门诊、发热门诊增加闭门器,以防止患者误入,肠道门诊的无障碍卫生间及公共卫生间的座便器改为蹲便器,以减小交叉感染风险。
ACADEMIC FORUM/
学术论坛
92
虎年贺词祝福语(九)基于节约运营成本的改造
在运营过程中,为全面进行成本独立核算,全院分两批分区分科室加装能耗计量装置;合并消防中控室,把几个楼的中控室调整为一个,进行集中监控,节省人力成本。
三、经验总结与思考
(一)图纸设计深度应提升
据统计,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所进行的改造中约
20%~30%是由设计错漏、管线碰撞欠缺所致,建设时BIM技术还未被广泛应用,尤其是空间内部,提资时由于图纸更新不及时、图纸深化不足、各专业图纸冲突、预留预埋等原因,出现二次设计的问题。在未来的医院建设中可以借助BIM技术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手术室、ICU、病理科、检验科等科
室由于相关医疗设备的需求,新加了很多UPS,而且UPS在运行中不能中止,比如检验科拿到标本后要求24小时不间断做检验,以保证短时间内出结果,如果出现停电,标本会坏掉,此时患者已经采过血,不可能再次采,否则会产生医疗纠纷。UPS需要单独的机房,对楼板承重荷载有要求,而最初的设计在楼板承重荷载方面考虑不充分,增设UPS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增加了改造维护成本。(二)设计之初应注重弹性设计
空调遥控器打不开空调是怎么回事通过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改造项目的梳理,可看出随着医院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功能变更、业务扩充的需求,这就需要建筑空间灵活可变且预留充足[4],比如在设计之初,医院便预留了营养厨房的二期使用空间,2015年随着营业规模的扩大,医院进行了营养厨房的二期建设并投入使用;肿瘤楼地下二层放射医疗区域预留了空的毛坯机房,随着业务发展,经过简单装修便顺利投入了使用。同时也有一些对预留考虑不充分的情况,如医技楼二层牙科、医技楼一层大厅、科研及肿瘤楼由于医疗设备的更新须加4个配电箱,但原来预留的配电室空间不足,许多配电箱只能加在外面。(三)理性看待医院建筑的改造网络营销定义
从医院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营,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如政策制度调整、相关标准提升、学科发展趋势变化、医院运营环境变化、医疗技术发展、设备设施更新等,出现一定的变更是必然的[5]。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历经的改造中由此类不可控因素引起的占到15%左右。比如医院投入使用后由于环保标准提升,衰变池的衰变期从过去的80天提升到180天,医院立即作出相应的升级改造;医院原来通过电梯
进行血液传递,主管部门巡查后,要求面对面进行血液交接,于是对取血室进行了改造,并通过视频进行双向监控,保证血液安全交接。以上改造无论从国家政策角度还是医院发展角度都是必然的,是一个自然调试的过程,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投入运营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造是由于最初设计及大量不可控因素共同造成的。对于建筑设计方面的遗憾,应在后续新建医院的建设中给予高度重视;对于自然调试的需求,应结合医院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去控制和预测
[6]
。(编辑朱那新)
基金项目:城市综合医院预防犯罪设计方法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项目编号:00881916025)
■  参考文献
[1]刘文生.弄潮新时代—一场与命运的较量[J].中国医院院长,2019(18):44-51.
[2]杨帆,张丹冠.医德之城,医者之道—北大国际医院项目手记[J].建筑与文化,2017(1):57-61.
[3]郭潇雅.“一站式全程辅助”带来国际就医体验[J].中国医院院长,2017(7):76-77.
国庆节祝福祖国的语言
[4]钱敏.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的协同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5]赵丹.基于综合效率评价的大型医院建筑改扩的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6]屈康.综合医院有机更新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张广庆郝晓赛滕伟高宇婷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收稿日期 2020-08-22
Volume 22 February 2021
调查研究 | INVESTIGATION & STUDY
9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