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整治我们的会风
2010-04-26 15:04:00 来源: 人民网与黄河有关的俗语(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大力整治会风的号召。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前存在的会风不正这一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整治决心。可以坚信,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提高认识,把党中央的号召内化为强烈责任,外化为实际行动,会风不正的问题必然会得到有效纠正,受广大人民众欢迎和拥戴的新会风也定然会扑面而来。
一、由“共产党的会,国民党的税”说起
什么是会议?从字义上说,“会”即集会,“议”即商议、讨论和研究。所谓会议,就是领导机关为了一定的目的,把领导集团或被领导者组织起来,讨论、研究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和领导方式。召集会议和出席会议,是领导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科学领导、民主领导的重要渠道。卓有成效的会议,有着它一系列不可取代的作用。
标书怎么制作 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是由会议起家的。从1921党的一大起,就与会议结下了不解之缘——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俄届会议、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说,每逢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关头、紧急关头、危机关头,我们党都是靠会议澄清是非,统一认识,拨正航向,指明方向,使我们的事业历尽艰险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从战争年代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民众中广泛传颂着“共产党的会,国民党的税”的俚语。这里面包含着这么几层意思:一是共产党的会多,国民党的税多;二是共产党开会得到民心,国民党收税失去民心;三是共产党的会,最终战胜了国民党的税,共产党的会议威力无穷。应该说,这是广大人民众对我们党的会议制度和会议效能的由衷褒扬和赞赏。
我们共产党为什么会多?这并不是共产党人嗜好开会,而是由我们的领导制度决定的。综合世界上的领导体制,不外乎三种类型:一种是首长制,一种是委员会制,再一种是委员会与首长相结合的制度。我党我军实行的是第三种领导体制——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因为我们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党政军从高层到基层,各级领导机构都是委员会制,而体现这一制度的标志就是会议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不开会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肯定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开会是我们党领导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的必然要求。我觉得,当前我们整治会风,不是为了把会议妖魔化,形成上下共愤之、共讨之、共诛之的态势;也不是因噎废食,走极端把会议通通砍掉,而是把不正的会风端正过来,切实提高会议的含金量和效能,恢复“共产党的会”的本来面目和魅力风采,再现“共产党的会”的今日辉煌。
二、会风不正的种种表现
毋庸讳言,当前确实存在会风不正的问题。但是也要承认,会风不正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同志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我们党内存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讲话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的八股会风,呼吁改革“这种现象”。时至今日,会风不正的问题依然相当普遍,甚至相当严重。“文山会海”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名副其实,会议越开越多、越开越长、越开越空、越开越讲排场,这已经成为党内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顽疾。会风折射党风。会风不正极大影响党的形象。那么,会风不正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一是为开会而开会。把开会作为目的,把开会作为政绩。有事要开会,没事事也要开会。需要集体研究的事情要开会,不需要集体研究的事情也开会。重形式不重内容,规模求大、规格求高、次数求多、时间求长,领导要到场,“一把手”要参会,众要陪会。只追求开了多少会,不追求解决什么问题。
二是为跟会而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用讲话落实讲话,用文件落实文件,似乎成了一些领导机关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好像上头开了会,下头必须跟着开会。明知现代媒体高度发达,信息的透明性以及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极度增强,召集开会也没有多少“新精神”提供给大家,讲的大都是空话、套话、重复的话,还是乐此不疲。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上头开一个会,下头开一串会,众戏称这是“一会带动千个会”。
三是为推责而开会。开会不是为了推动工作,而是为了推卸责任。尤其现在很多工作难度极大,责任很重,风险也很高。开会可谓是将棘手问题转嫁给下级单位的良策。至于会议有没有人听不重要,文件执行不执行也不重要,但是开过会、讲过话、发过文件记录在案,就算做了一件事,领导就算重视了,至于下级能不能落实、会不会落实,责任在下级,不在上级。而不开会、不发文件就不同了,出了事追究责任,首先一条就说领导不重
视,抓得不得力。所以,好多会议不仅是为了部署工作、传达上级精神,同时也有回避责任、推卸责任,做官样文章的成分。
四是为吃会而开会。有些会议表面看是为了工作,实际上是借着开会之名,行“吃会”之实。有的把会议安排在名胜旅游地区,借机游览观光、游山玩水;有的把会议安排在下属单位和兄弟单位,借机超标准接待;还有的借开会之际,发名目繁多的礼品、纪念品。为什么泡会、陪会、玩会等名目繁多的“无用会”难以遏制?这里面有“吃会”的深层次原因。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实,会议多的问题,不独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外国也是如此。有资料介绍,联合国仅在两年的时间里就举行了15848场会议,以至于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抱怨自己要被会议给“淹死”了。美国微软公司曾经做过调查,其分布在2002018高考成绩查询个国家的3.8万员工每周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平均为5.6小时。但是外国人开会,还是与我们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在务实的会风方面,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接电话 一是会议组织严谨。以美国为例,他们大多数州郡政府每周都要召开例会。在召开例会前,会议组织者都将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公布会议的情况,包括会议议题、举行的地点、具体内容及其程序等,以便有兴趣者关注。每次会议开始前,工作人员都要制作详细的会议日程册,其中包括开会的时间、地点、主要与会人、议题简介这些常规事项。更关键的是,会议日程册要明确交代会议的规则、信息查、下两次会议时间及其会议服务内容。在他们的会议日程册里,不仅详细写明会议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同时也会写明会议的每个发言顺序、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而且时间甚至精确到每分钟。所以,你翻开会议日程册就会看到“从10时10分到11时10分”,“从11时30分到12时10分”,等等,这样严谨精确的安排,与会人员对自己该做什么、发言会受什么限制一目了然。
二是无关人员不陪会。与国内一样,外国参加会议的人员也是有讲究的。当然,他们不是讲究“门当户对”,而是讲究解决问题的实效,无关人员不陪会。比如,美国禽蛋协会曾经在佐治亚州举办一场大型博览会,该州经济发展厅协办。但在开幕式上,该州发展厅的厅长、副厅长都没有出席,而是由直接负责此事的普通职员出席并发言。他们的逻辑是,如果会议由该厅主办,那么该厅的领导人当然要出席,既然是协办,就只要做好协助的事,由直接经手此事的职员出席发言,最熟悉情况,也最得体。看来实用主义在美国会议参加
人的问题上也是占上风的。
三是严守讲短话的规定。外国人对会议的讲话时间控制非常严格,达到了“惜时如金”的地步。发言人讲话时,主持人会提醒注意时间,时间一到发言人就得停止发言,否则主持人敲木槌催促其停止。比如,在美国橙郡郡政委员会的每周例会上,每个发言人只有三分钟的发言时间,还专门设置三小灯作为提醒。发言人一开始发言,三小灯会亮起绿灯;发言2分30应用生物科学秒后,绿灯变成了黄灯;3分钟一到,红灯就会闪烁,发言人不停止发言就不行了。在日本,有的机构为了使会议开得简洁,避免与会者讲长话,会议选择一个开放的场所,让大家站着开会,目的是让发言人只讲重点,简洁发言。
四、端正会风需要综合治理
“文山会海”是会风问题的集中反映。而形成“文山会海”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作风和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有行政伦理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才能开创良好会风的新局面。
(一)从克服形式主义入手端正会风。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多。”小平同志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从实际情况看,会风不正主要是形式主义作祟。在一些人眼里,一个没有大领导出席的会议,算不上是一个有规格、有分量的会。邀请到的领导级别高、数量多,这次会议就上了档次;下属各单位的“一把手”全到了,会议可以说就收到了成效;台上台下座无虚席,熙熙攘攘,会议就有了规模。这种重形式不重内容、重过程不重结果、讲排场不讲效果的观念不彻底改变,会风就很难端正,“会海”也就很难填平。所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反对形式主义的会风,凡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开小会解决的问题不开大会,能一个会解决的问题不要层层开会,能开短会解决的问题不开长会。即使需要开的会议,也要做到少说空话,多说实话,少说废话,多说真话,少讲长话,多讲短话,这样才能带动会风的根本转变。
(二)从转变行政伦理入手端正会风。虽然我们现在提倡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但是由于过去依靠计划、政策和行政命令的执政实践时间较长,由此而形成的行政伦理根深蒂固,在一些领导机关的行政实践中仍有这样的观念,“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
如白头(批示)、白头不如口头(领导指示)。”如此行政伦理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我们领导机关的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常见的表现是,理论上讲法治,实际上还是在人治;理论上讲法大,实际上还是权大;理论上讲依法行政,实际上还是行政推动。所以,这些年来各级虽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之外还有许多政策,这些政策需要通过层层开会来传达,特别是政策之外,还有这样那样的“精神”,这些“精神”既不见诸法律,也不见诸政策,往往通过口口相传的会议才能传达,因而会议成了传达“上头精神”,传递“领导意图”的不二方法。所以,端正会风、减少会议,还应从转变行政伦理做起,形成依法办事、照章办事、按责行事的良好习惯。
(三)从改进执政方式入手端正会风。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会风问题还与我们的执政方式有关。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执政方式有了极大改变,“简政放权、职能转变”、“不市长市场”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从总体来讲,党政部门职能转变还是不彻底、不到位,管的事情还是太多、太杂。管的事情多,自然会议、文件就多,想不开会也难。所以,整治会风不仅要在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上作出努力,更要在转变领导职能、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狠下功夫,这是治本之策。
(四)从严格会议审批入手端正会风。会议之所以泛滥成“海”,很重要的是对会议的审批过于随意。什么部门想开会就开会,什么时间想开会就开会,什么事情想开会就开会,想让什么人参加会就让什么人参加会。所以,严格会议审批,是从源头上端正会风的首要一环。要本着“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压缩规模、降低成本”的原则,严把会议的立项审批关,凡是法规已经明确的事项不开会,凡是职责已经明确的事项不开会,凡是能用文件、电报解决的问题不开会,凡是能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传媒处置的事情不开会。只要严格把好会议审批关,关住“会海”的闸门,端正会风就有了基础和前提。★ (本文来源:人民网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