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
第二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作者本社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二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较多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国古代雕塑在艺术上的审美特征及各时期雕塑的主要特点作了明确的提示指出了学习的意义。下面是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具体鉴赏和分析。第二部分一、神灵与意象化的陶鹰尊是通过陶鹰尊来说明仰韶文化的特点。第三部分二、装饰风格的青铜象尊指出的是夏、商、周三代文化和艺术的特点。第四部分三、宏大壮阔的兵马俑阵以秦陵兵马俑为例来说明秦朝的艺术取向。第五部分四、自然天成的霍去病墓石雕是借助霍去病墓雕刻来例证汉代的艺术特征。第六部分五、佛陀世界的石窟雕塑是通过各地的石窟艺术来说明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征。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涉及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知识重点是通过具体作品并结合第1课所讲内容了解和鉴赏中国古代雕塑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难点是如何在其历史沿革中准确把握和辨别各个时期雕塑艺术之间的异同。二、教学内容资料一课文资料分析 1.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简况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其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和时代特。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侧重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一般都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1原始社会时期
中国原始社会雕塑大体上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这类作品以陶塑居多也有少量石、玉、牙、骨等材料的雕刻有圆雕也有浮雕、线刻有的是独立的雕塑作品有的则是附加于器物盖蚩谘亍⒓绮康淖笆挝铩U庑┳髌菲毡槌鱿钟谘錾匚幕⒙砑乙の幕⒘轿幕⒑焐轿幕⒑幽范晌幕饶媳备鞯毓盼幕胖分小?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人像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历年来出土原始社会人像雕塑较多的地区。人物形象主要有立体的全身像、头像、浮雕人面以及塑于壶、瓶、罐等容器口部的人头像以小型作品居多。早期作品形态粗简、夸张随意捏塑的成分居多。裴
李岗文化陶塑人头为迄今所知黄河流域年代最早的一件陶塑人像属距今7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物。甘肃出土的圆雕少女头像脸型丰满圆润五官部位安排准确那微启的嘴巴仿佛正在娓娓地谈话神态颇为优美堪称中国原始社会人像雕塑的优秀代表。
动物雕塑大都是小型作品表现对象是当时人们所豢养的禽、畜和狩猎对象以及神话性质的动物。有些作品异常生动如河姆渡文化的陶猪湖北龙山文化的象、狗、鸟、兽等小陶塑都能概括而传神地表现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活动情态。还有一些做成鸟兽形状的容器如陶鹰鼎神态猛鸷造型的体积感很强。江苏吴江梅埝遗址所出的良渚文化陶水鸟壶则光滑细长眼小而机警尾部为流口微微上翘既便于注水又显示出水鸟翔于水边涯际的感觉。 2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的雕塑作品主要是青铜礼器以人和动物或神异动物形象铸为器形。这类器物具有重要的政治、宗教、礼仪的意义。
商代作品大多富于神秘、威慑的彩表现的是神化了的人与兽。如湖南出土虎食人卣或称乳虎卣体形像一蹲坐之虎口大张双爪抱持一文身蹲坐的人。安徽阜南出土的
龙虎尊器身装饰纹饰分为三个单元每面浮雕一首双身之虎虎口下衔一屈曲四肢的文身人像。安阳殷墟出土之司母戊鼎耳上和妇好墓出土的妇好钺上均饰有侧身相对之双虎张口合衔一人头属造型精美的代表性器物。湖南出土的四羊尊器形庄严华美器腹四角为立体的羊首羊身饰以繁简得体的华冠鸟纹是立
体动物造型与实用器物造型达到完美结合的成功作品。
西周以后风格趋于写实现实的、理性的因素有所增长主要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已知的有两件都是将人物置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表现。一件作屋形正面有门左扇门外铸一守门的奴隶裸身头后有髻刖去双足另一件亦作屋形左扇门外铸一裸体刖去左胫的男性守门奴隶。这两件作品直接表现了西周奴隶制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转向于繁缛华美追求装饰性。如陕西出土的一尊犀牛的躯体特征、动态以及雕塑的体量感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表现了高超的写实技巧。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6个钟口铜人是战国人物雕塑的代表作。铜人束带、佩剑、着彩绘的褶裙用头与上举的双手承托编钟的横梁。这类武士装束的铜人被表现得肃穆、刚毅、有力。商周时期还有很多玉石、牙、骨等材料雕刻的小型装饰性雕塑作品和陶塑、木雕作品。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人、玉人头雕刻是研究商代社会生活、服饰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3秦汉时期五一节快乐祝福语图片
农业生产的谚语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秦统一六国以后曾收缴天下兵器聚于咸阳销毁后铸成12个铜人毁于前秦时期为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大型金属雕塑。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以东发现的兵马俑雕塑共有7000余件与真人、马等大分置于3个坑中。秦俑雕塑以巨大的体量和数量、体的组合、气宇轩昂的形象造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在人物和车马的塑造上表现出力求模仿生活真实的倾向发式、服装的很多细节表现得非常具体军士佩带的兵器用的是实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入窑烧制后再加彩绘。在秦始皇陵地下甬道中还发现两辆彩绘铜车马大小约相当于实物的一半制作技艺精
工。
秦兵马俑的格局为西汉以后所承袭。江苏徐州狮子山出土汉楚王墓的随葬俑数量更多。甘肃张君将军夫妇墓出土的铜奔马表现一匹飞奔的骏马一只后蹄踩住一个展翼飞翔的鸟造型完美具有丰富的艺术想像力。汉代重视驯养良马墓葬随葬的马匹雕塑造型多取扬蹄嘶鸣的动势。汉代各类材料制作的俑对于现实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反映。如四川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动作至为传神。山东出土的舞乐杂伎陶俑手法自由神态生动。一些表现宫廷侍女形象的女俑表情端庄矜持其对内在性情的刻画是此前所未曾有过的。
西汉大型雕刻的代表作是霍去病墓的动物石刻。作为将军生前为国立功的战场——祁连山的象征墓上散置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野兽和神怪的幻想动物形象与大自然环境结为一体充溢着生命力。这些作品雕刻手法异常简练概括利用了石材的自然形态略加雕凿便生动地呈现出不同动物的神态形式博大、雄浑。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雕塑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是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出现的大规模的营造石窟寺的活动。中国几个最大的石窟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均开凿于此一时期。营造石窟风气以北魏为最盛。北朝营造的石窟广泛分布于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区南朝石窟则仅存南京栖霞山一处。主要的造窟工程是以皇室或勋臣贵戚名义动用国家资金和营建力量兴造的工程浩大、宏伟。
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地区的宋、齐、梁、陈四代帝王及王侯陵墓的31处石雕其组合关系为成对的石兽、石柱与石碑。置于帝陵前的石兽有角称天禄或麒麟王侯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其造型自汉代墓前大型石兽脱出而趋向于劲健、华丽。兽作行进姿态颈部很长头向后仰其影像与弓屈的背部形成一个极富于力度的S形曲线。身上有翼并有流畅而华丽的线刻花纹。
北魏以后随葬俑主要包括镇墓俑与镇墓兽、出行仪仗、奴婢和伎乐等。一个墓中
随葬俑数量由数百以至千件以上。其造型早期粗犷北魏太和以后趋向清瘦修长到北朝晚期又转向丰圆其审美趋向的变化大体与石窟寺造像的变化相一致。
5隋唐时期
北朝晚期的东、西魏和北齐、北周晚期是雕刻艺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历隋、初唐至高宗、武后以至玄宗时期约为7世纪后期至8世纪前期达到中国雕塑史上的鼎盛期。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艺术方面。一些重要的早期石窟唐代都续有大规模的开凿。其代表性作品为雕成于高宗、武后时期的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本尊卢舍那大佛面相庄严、睿智气度非凡是唐代盛期强大国势与充满活力和自信的时代精神在雕塑艺术上的反映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形象各自体现着宗教艺术类型化表现的具体要求。9尊造像之间的组合关系、尺度的权衡、动静的呼应为适应大型雕像与膜拜者之间的距离和观赏角度而在造像身躯比例上所作的调整以及雕刻手法的流畅、自然都表现出古代雕刻家创作大
型石刻的丰富经验也标志着民族的宗教雕刻艺术的完全成熟。
唐代雕塑家创造了一系列与时代审美风尚相一致的宗教艺术形象。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出土的与真人等高的石雕菩萨立像敦煌莫高窟第159、194等窟的彩塑菩萨像都女性化了造型以当时贵族妇女形象为参照丰颐长目体态婀娜表现出超出了宗教氛围的富贵气息。
唐代陵墓石刻的主要部分集中于陕西关中地区大都因借山势整体布局宏大是雕刻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配置于神道的石刻主要由华表、飞马、朱雀、鞍马及驭者、石人、碑、像、石狮等组成在雕刻手法上注重整体的单纯、完整和置于山岗之上的影像效果以数量上的参差、重复体量的变化形成节奏感作用于谒陵者的心理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于整个陵区的崇高印象。石刻代表作品有献陵的石犀昭陵的六骏顺陵、乾陵的石狮等。
俑类作品在隋唐时期也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制作材料有泥、木、瓷、石等多种材料以黄、褐、蓝、绿等釉烧制而成的三彩俑数量众多特别能够代表俑类作品新的塑造水平。在侍女、文吏等形象的塑造上热衷于表现人物处于具体情节之中的特殊神态和动作。妇女形象由早期的窈窕转向丰腴面相圆润神情恬适、慵懒长衣曳地是唐代艺术中表现妇女理想美的典型样式。以佛教天国形象塑造的镇墓俑神采飞扬动中有静夸张而有分寸。对于马与骆驼等动物形象注重描写具体性与生动性多表现处于精神亢奋状态中的动势。唐代著名雕塑家有杨惠之以长于塑造具体人物达到传神地步而著称。 6五代、宋、辽、金时期
少先队计划五代雕塑作品保存下来的较少代表了由晚唐以来过渡时期的艺术风格。世俗题材和写实风格的发展在宋代宗教雕塑和墓室雕刻、俑类作品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大足石窟中八菩萨像庄严婉丽数珠手观音丰姿绰约是宋代佛教造像的精品。宝顶山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地狱变相、牧牛道场等摩崖造像则充满了生动的人情世态。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侍女像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吴县紫金庵的罗汉像被造成具有内心活动特征、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宗教形象。一些罗汉像被塑造成睿智、有异禀的哲人形象。此外福建泉州老君石雕像是古代重要的大型道教造像。北宋陵墓石刻的主要部分在河南巩县主要由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鞍马及驭者、虎、羊、蕃使、文武大臣、狮、镇陵将军、宫人组成。 7元、明、清时期
元代以后雕塑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宫廷、皇家园林的环境雕塑方面。元代存世的重要作品居庸关云台浮雕护法天王、十方佛、千佛等石刻杭州飞来峰密宗石刻等表现了共同的时代风格。元代著名的雕塑家有生于尼泊尔的阿尼哥和他的学生刘元。元代还留下有关雕塑史料的著作《元代画塑记》。
明、清两代建筑雕刻的精华荟萃于故宫建筑和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坛庙、园林。故宫天安门前的华表、石狮宫廷内主体建筑三大殿白石须弥座上浮
雕云龙、云凤的望柱圆雕的螭首能燃香的铜龟、鹤等都对烘托宫殿建筑的庄严、辉煌增加局部艺术气氛起着重要作用。保和殿后长近17米、宽3米多的下层石雕御路浮雕着蟠龙、海水江涯与各种图案布
局宏伟雕刻精湛是明清石雕艺术的杰作。建于大同、北京故宫、北海的琉璃九龙照壁故宫内的鎏金铜龙、凤、麒麟、狮、象等动物雕塑也各以不同的材质和丰富多样的造型点缀和调节着宫殿的气氛。
明清陵墓石刻保存较完整主要有南京明孝陵石刻、北京明十三陵石刻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易县清西陵多组石刻。
明朝时期玉、石、竹、木、陶瓷、金属、牙、骨等材料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和民间建筑、器用装饰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雕塑作品如福建德化的瓷塑观音等。清末天津张明山的民俗题材和肖像泥塑达到很高的写实水平。 2. 中国三大石窟 1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城西的武周山麓东西绵延长达一公里左右现存主要的洞窟有53个11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石窟沿山开凿分东、中、西三个部分。整个石窟规模宏大雕刻精细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以其气势雄伟、内容丰富多彩的石刻造像著称于世。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佛像高仅几厘米各种造像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继承了秦汉时代的艺术成就吸收了外来艺术的精华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对后来的隋、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马桶移位
安徽美食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的是昙曜五窟此窟的气魄也最为雄伟。第五、第六和五华洞石窟内容丰富多彩是云冈雕刻艺术的精华所在。第五、第六窟是连在一起的一组双窟窟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所建的五间四层木构楼阁琉璃瓦顶蔚为壮观。第五窟的窟形是椭圆形草庐式有前后室后室中央有云冈石窟中最高的坐佛高17米。四壁雕满了佛龛造像顶部有飞天的浮雕线条十分优美。第六窟的平面近方形中央雕有讲惴叫蔚乃米下层四面雕有佛像上层四角各雕九层出檐的小塔其余各壁雕满了佛、菩萨、罗汉等像。顶部雕有33天神和各种骑乘。环绕塔柱和窟的东、南、西三壁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此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处石刻。
五华洞编号分别为9、10、11、12、13窟。第9、10窟是一组双窟平面近方形皆分前后室。前室的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两壁上部、后室门楣上有精雕的植物花纹图案。第11至13窟组成了一组。第11窟正中凿出方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年的造像题记。第12窟前室北壁和东壁雕三开间仿木构的殿宇和屋形龛窟顶雕乐天手持排箫、琵琶、箜篌、鼓、笛等乐器载歌载舞神态飘逸雕刻中的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正中雕刻一尊高13米的交脚弥勒菩萨右臂下雕四臂托臂力士构图十分奇特。南壁的门拱上雕刻着7尊站立的佛像。五华洞的石雕刻艺术造型丰富多彩为艺术、历史、书法、音乐、建筑等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形象资料。
什么专业好就业
东部窟编号1—4窟都是塔洞。第1、2窟开凿的时代相同洞内中央雕造方形的塔柱四壁浮雕五层小塔和屋宇殿堂这些都是研究北魏建筑的重要资料。第3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
米分前后室。后室的正面两侧雕刻有一佛二菩萨雕像面貌圆润肌体丰满从雕刻风格和手法来看应该是初唐的作品。
西部窟的编号是从21到53窟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洞窟大都是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后的作品。这些窟中的佛像造型比较清瘦多有傲然凌风之感。藻井中的飞天比早一些的飞天要飘逸洒脱一些与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风格比辖咏敦煌石窟
中国甘肃省敦煌一带的石窟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有时也专指莫高窟。
莫高窟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中心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
凿建到唐时已有1000余窟龛经历代坍塌毁损现存洞窟492个保存着历代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座。
西千佛洞在今敦煌市中心西35公里南湖店附近党河北岸断崖上创建时代晚于莫高窟现存洞窟20个计有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代。洞窟形制与莫高窟相同塑像多经后代重修。五代彩塑十六罗汉像为西北地区石窟所不见惜多已残损。榆林窟在今安西县城西南70公里踏实河穿流的峡谷两岸
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时代洞窟41个洞窟形制与莫高窟大同小异前室及长甬道是其突出特点。东千佛洞在今安西县城东南约70公里桥子乡的荒谷中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者仅8窟包括西夏、元、清等时代。开窟创建时代早于西夏主要有穹庐窟、中心柱窟、覆斗藻井窟。塑像保存不多计有说法像、思维像和高僧像等。
五个庙石窟在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党河上游的峡谷中原有5窟现存4窟据中心柱形制看创建于北朝晚期现存洞窟多为五代、宋西夏、元时改修塑像无存壁画主要有各种经变佛像和密宗图像由于遭到烟熏等人为的破坏没有一个洞窟壁画完整只有个别画面保存尚完好。
敦煌石窟中以莫高窟建窟最早内容最丰富。敦煌石窟上起十六国下迄清1000余年连续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莫高窟的彩塑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发展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4个朝代。主要内容有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坐像、说法像、禅定像、思维像以及表现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苦修、降魔、成道、说法等像。佛像一般都有侍从菩萨组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早期多以弥勒菩萨或佛像为主像以圆雕表现主要侍从菩萨和弟子头为圆雕身躯为浮雕飞天、千佛则为拓模影塑其余圣众以壁画形式表现互相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
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个朝代。隋唐时代多为圆雕一般均在正壁大龛中或中心佛床上列置像少则3身多至11身内容有三世佛、三身佛、七世佛、弥勒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音、势至、阿难、迦叶
、四大天王、金刚力士、供养菩萨及高僧像等特别是第96窟初唐的北大像、第130窟盛唐的南大像以及第15窟中唐的大型涅像为中国巨型彩塑像遗存之最完美者。隋唐彩塑逐渐趋于写实面相丰满比例适度姿态优美神情庄静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情性笑言之姿”。佛像的庄严仁慈天王的威武睿智金刚力士的勇猛有力迦叶的沉着老练阿难的聪俊智慧菩萨的温柔娴雅各有不同的神情风采。菩萨形象明显地开始女性化和进一步世俗化。
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4个朝代。此时瓜洲曹氏画院集中了一批打窟人、画匠和塑匠专门从事开窟造像。但现存完好塑像不多成铺像较完整者有第261五代、55宋等窟造型仍保存晚唐遗制艺术风格也承袭唐代余风。 3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25公里处的龙门山开凿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公元494年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数代营造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身碑刻题记3600多品佛塔40余座。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北魏的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于是洛阳附近的龙门成为又一个皇室开窟造像的中心。孝文帝及其后的孝武帝和孝明帝在龙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开凿出了以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为主石窟的一系列洞窟形成了龙门石窟建造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此后由于连年的战争石窟的营建日趋衰落直到一百余年后的唐代才又重新兴盛起来。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的百余年间造像活动一直不
断开凿了以潜溪寺、敬善寺洞、宾阳北洞、奉先寺等为主体的石窟掀起了龙门石窟开凿史上的第二个高潮。这以后中原地区兵祸不断龙门地区日趋冷落造像活动虽然仍在持续但都已不足盛道了。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它原为天然石灰岩洞后被加工为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石窟。正壁雕一佛二菩萨二石狮南北两壁各凿三层像龛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