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拍一拍设置“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辽宋夏金元时
期: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二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周边
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形成了并立的局面。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
史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时期。本课的内容对理解中国古
代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文字不多,但是涉及的内容信息量大,空间地域跨度较大。因此,在本节课中
我立意从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的“点”中,寻这段历史发展的线索,选取了从中
华民族交融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这段历史,把契丹和党项族的发展壮大、政权
并立和民族冲突放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民族融合的历程中去分析和思考。因
此我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为:“交融中的发展”(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发展壮大及政权
并立)、“交融中的冲突”和“交融中的赢家”三大板块。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契丹族与党项族在民族交融中,相互学习,发展壮大以及政权并
立;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辽宋夏时期的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
中重要的一步,为元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辽、西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了解不多,且理性思维水平不太高,对于
历史问题还未能够形成全面的认识,但是我校初一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好,并且能够较
好地开展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
4.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其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2)    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与战等基本史实。
(3)    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的特征。
10

(4)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
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玫瑰花酒年)》,培养读图能力;
(2)    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
(3)    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
(4)    通过比较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措施,认识到少数民族是通过学
习中原的先进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或者封建化的过程)。
同学的母亲(5)    研读和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学习,相互依存,
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教学重点:
契丹族和或成族的起源、发展和政权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
6.教学难点:
辽与北宋的和战
7.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观看视频、研读史料、阅读图片,开展小组合作和探讨,来达到这节课的学
习目标。
8.教学环境:
我校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我校具有先
进的多媒体设备。
9.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审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
契丹族与
情景导入:
课前大调查:你是汉族人还是少数民族人
展示文字材料,引导同学体会到:汉族同各少数民族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板块一:交融中的发展(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壮大及其
政权的建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壮大
导入新课,引
起学生的兴
趣。
党项族
首先请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及文字材料,思考以下问
通过问
题:
题,检查
1 .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契丹、党项族怎样的生活状况?
学生们的
2.在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
预习情
重要的作用?
3.辽是怎样管理境内不同的民族的?这种制度有何历史
况。
意义?
培养学生
4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契丹文、西夏文与汉字之间有何
看图分析
关系?
接着老师和同学们起总结:契丹、党项族为了发展壮
能力。
大而采取的措施。
通过解读
5.老师进行点拨:
怎么拒收垃圾短信
“千里山
(1)契丹文字和党项文字是学习汉族文化的结果。
川无土著"
(2)比较契丹族与党项族采取的共同措施,可以得出:
提高学生
(-)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落后的少数民族向先进的汉族学习,
的文言文
辽、西夏
有利于推动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水平。
与北宋的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权并立
并立
对于政权并立的形势,可以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以掌
握重要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