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测试(含解析)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测试
qq飞车怎么刷级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下列对北宋和辽、西夏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他们之间有战有和
B. 北宋和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C. 北宋向辽、西夏称臣
D. 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北宋项辽称臣签订了“澶渊之盟”,西夏项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所以C项表述错误,故选C。
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
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契丹、西夏、宋这些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民族政权并立和对峙的时期,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西夏立国之初,频频举兵攻宋,直至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下列关于这段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元昊多次进攻北宋
B. 北宋节节败退
C. 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D.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之间的协议不是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协议所以C项表述错误,ABD项表述正确,故选C。
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②澶渊之盟 ③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 ④澶州之战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的时间是916年;②澶渊之盟的时间是1005年; ③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的时间是938年;④澶州之战的时间是1004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④②,故选D
5在某一历史情景剧中,王小华同学扮演的是力劝宋朝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宰相,他扮演的历史人物应是(  )
A. 沈梦辰回应p图寇准    B. 包拯
C. 岳飞    D. 韩世忠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故选A
6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 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 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 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 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答案】C
【解析】从图片中的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上的汉字可知,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A项契丹建立的政权是辽,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连环画作品《西夏王朝》由宁夏画家马惟军结合传统手工绘制,应用现代电脑处理手法创作而成。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  )
A. 契丹族四屠黄葵    B. 党项族
C. 女真族放羊的星星插曲    D. 蒙古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故选B。
8“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 耶律阿保机    B. 耶律大石
C. 耶律楚材    D. 阿骨打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机是辽太祖。故选A。
9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与辽达成的盟约
B. 盘锦化工厂爆炸盟约中有辽宋撤军的内容
C.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人参果的种植技术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004年澶渊之战北宋战胜,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A项符合题意;澶渊之盟中有辽宋撤军的内容;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罢黜百家一一七国之乱
B. 赤壁之战一一曹操统一北方
C. 汉初休养生息一一开元盛世
D. 澶渊之盟一一宋辽百年和平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双方于十二月间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宋辽维持了百年的和平,ABC都不存在因果关系,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择D。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可知,澶渊之盟北宋战胜但是还给辽缴纳岁币,②表述错误;“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互市贸易往来。仔细审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点苍山会盟
B. 和同(为)一家
C. 澶渊之盟
D. 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北宋、给辽‘岁币’”可知,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前锋直指澶州城,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寇准坚决要求宋真宗率兵亲征,宋军重挫辽军。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即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3. 12分)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范围的交融时期,政权并立战和交错形成了社会的独特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送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二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4分)
(2)简述材料二中的“西夏”的建立,并列举出西夏的措施。(4分)
3如何看待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4分)
【答案】(1)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2)公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政权,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负担,“和”则有利于双方人民生活环境相对,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送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结合所学可知, 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
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与1005年1月与辽订立屈辱的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故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澶渊之盟。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信息“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结合所学可知,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双方议和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故材料二反应的是宋夏和议。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政权,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建立西夏后发明了西夏文字并大力推广同时注意吸收汉文化令人将大量汉文化典籍译为西夏文字仿效宋朝建立官制和财政铸造了铁钱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带来的是空前的消耗和大规模的经济破坏,给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负担。“和”有利于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