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内心世界玫瑰花种植技术
一大早,Amiy给我发来,说今早领导挨个她们谈话,大概意思是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做了一些假设性的试探,比如短期之内不加薪、没有年终奖、调岗裁员、工作量加倍……
怎么去除脸部皱纹我能感受到Amiy话语间的惶恐不安,尽管她兢兢业业短期内不可能被裁掉,但这种悬而未决,被外界形势所左右的工作,仍让她心头的石头落不下来。
全球经济缩水的巨浪,波及了太多像Amiy一样的普通员工。就像是一场舞台剧,我们在剧中扮演不同角,但看戏的人却寥寥无几,久而久之,一个个导戏拍戏的人都不得不勒紧裤带,甚至下岗下台。
可能环境形势过于宏观,我们还未能体会到Amiy那样的惶恐。
但真当危机迫近,你会发现,有时让我们惴惴不安的,竟是自己失不起业!
毕竟,我们大多都太穷了!
我们没别人想象的那样过得好
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我和Amiy很要好,在别人眼里,她是有车有房家庭幸福的女人,但没人知道她要为每个月的房贷车贷精打细算;买车的首付也是从朋友那里东拼西凑来的,还得在承诺的一两个月期限内还回去;一周岁的孩子还需要抚养,奶粉、尿不湿、衣服、营养品样样都是不少的开销。
尽管有她老公勉强支撑着,但仍然,这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却为金钱短缺的压力而感到无比无力。
穷,几乎成了我们的代名词,但没有人会大肆宣扬自己的穷,以至于带给身边的人一种错觉——我们有钱,至少过得还比较好。
Amiy的老公就是这种“被认为过得好”的人,他从来对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能为家里做的事情统统包办,甚至连父母都被他这种善意的幌子给骗了,觉得他拿着每月近万的工资,经济压力一定不大。可当他在背后默默挣扎,为了一点零钱去做各种各样的兼职,以为这样可以贴补家用的时候,没多少人知道。
他们努力把生活、自己榨干,从中攒出买车买房的钱以及孩子今后的学费,因为是个儿子,可能连安享晚年也实现不了,还得背负着孩子的房贷,心甘情愿把剩下的自己榨干。
我们不敢生病,更承担不起家人的重病
《我不是药神》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卖了这么多年药,发现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治不好,也治不过来。
电影中的这个男人不是药神,现实生活也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痛苦太多了。
突然想起一个朋友的话:我孩子以后万一得病了,就上印度给她背药去。话语间,隐隐有一种孤注一掷的勇气,但更多的,是没钱看病的挣扎与无奈,喘息的生活让人性裂开一道道缝隙电脑c盘哪些文件可以删除,撕扯开人性中的荒唐和纠缠。
成品粽子煮多久能熟重病,或者说癌症,就像是一场飞来横祸,像是钝刀割肉,一点一点折磨着患者和整个家庭。
因为穷,我们不敢生病,也无法承担家人突如其来的噩耗。于是我们绞尽脑汁,拿着手机翻看各种保险APP和小程序,为几十元的保费差距而比上比下,希望能到活动力度最大更经济划算的那一家,就怕万一哪天不幸被死神选中。
我们被指责掉入了贫穷的怪圈
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消费就是正义,节俭不再是美德,而是“原罪”。节俭被污名化,成为“吝啬”、“小气”、“不懂享受”的同义词。
我们想方设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却被当作“只会节流,不懂开源”的无能者。于是买了很多很多自己认为必备但买来却很少使用的商品,每个月的工资全用来还上个月的信用卡、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
是我们掉入了贫穷的怪圈吗?
我想当然不是,反而是不懂节制的过度消费,让太多人未能建构起正确的金钱观。
诚然,仍有这样一人,被生活给了当头一棒,他们越努力反而越贫穷。BBC纪录片《人生七年》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现象:富人的孩子最终都变成了富人,而穷人的孩子往往都变成了穷人。
换句话说,贫穷和富有,可以遗传,并不是努力就能摆脱贫穷。
在《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中,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去体验底薪阶层如何挣扎求生。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因为没钱,为了省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他们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因为能力没提升,也没去寻更好的工作机会,他们继续贫穷着
他们不努力吗?
他们很努力,但当生存比生活更为迫切时,哪有时间顾及诗和远方?
我们成了没有诗和远方的代言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Amiy隔断时间又会和我谈起她的朋友,话题大多关于旅游、购物之类的。她会不经意的冒出这样一句话:他们怎么那么有钱,经常出去玩儿,真是潇洒。而反观自己,心里虽然装着远方,但却不得不对自己把生活过得如此糟糕而感到唏嘘。
我没觉得Amiy很俗气。如果说钱不是万能的,那你一定没有真正体验过穷人的生活,特别是我们在大城市里苦苦挣扎,表面看似光鲜,却只是想靠努力去扎根的“穷人”。
有人会说,这算不上穷,只是你们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硬挤。但谁又想这样呢?我们可以回到农村老家安居乐业,过着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我们却不可以为了自私的安逸享乐,而不顾即将老去的父母和孩子的将来。
于是我们努力着,心里装着诗和远方,但又没有“诗和远方”。
只听见那一丝生存的召唤,不断地奔跑着,在罗盘上绕圈,越跑越累,直到心力交瘁。但我们,始终没有停下,常常用“过几年就好了”来安慰自己别放弃,相信有一天会挣脱这块罗盘,去到真正的诗和远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