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目“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年和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真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指出在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走出去”的战略在世纪末应运而生。第三目“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首先介绍了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随后指出了年中央政府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及其目的,突出了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利条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本节课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综合性很强,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
孔子语录十则.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
.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浦东成为中国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运用:.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能在地图上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资料搜集、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归纳、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
意识。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
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
总设计师——,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
端午节朋友圈
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我们
将在本课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文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
动改革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表明,提出了什么样的倡议?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学生回答:倡议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
特区诞生,标志着的倡议开始付诸实施,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水泥厂板书: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教师讲述:年月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首块试验田的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教师提问: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哪些经济特区?
学生回答: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年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这些开放城市称为特区呢?
学生回答:“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收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
()对于外资额在万美元以上、经营期在年以上的服务部门的企业,第一年应免除所得税,第单位补贴量,或如不可能提供,则为该补贴的总额或年度预算额:适用的优惠所得税税率为或。百里守约出装
教师讲述: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
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教师提问:为什么首先选择这四个地方来创办特区呢?
学生回答:毗邻香港、澳门的东南沿海。
教师补充: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一是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教师提问:从分析中我们看到,经济特区的设立绝非偶然。那么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两幅图片思考这个问题。
太阳膜品牌除蟑螂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特区是全国吸收利用外资的热点。年在五个经济特区,外商实际投入亿美元,约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外贸出口达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
总值的,涌现出了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企业。年出口万美元以上的创汇大户,成为全国出口的新基地。
教师提问:这对中国经济起到什么推动和借鉴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先行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
阅读上述题词和回京讲话,想一想,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
教师讲述: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教师提问:为此党中央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学生回答:进一步开放的第一步是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个沿海港口城市。
板书: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出个城市的位置,并思考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总结: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教师提问: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教师讲述:这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层次。这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延伸,在沿海地区从南到北连成一线。
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下发,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的个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个层次。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延伸的体现。到年沿海经济开发区已经从南到北连成一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学生活动:
看《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思考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
教师讲述: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进入世纪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板书: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师介绍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多媒体展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