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两次,用括号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长城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文中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3、读几次文章最后一段话。查字典理解“气魄雄伟”和“奇迹”的意思。用“——”在文中画出体现长城气魄雄伟的句子。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想一想: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或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学导入
1.谈话激学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研究生毕业感言
3、看长城图片,谈感受
二、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三、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个别读; 2、齐读 3、指出难读的拼音,全班拼读。4、去掉拼音读词语,指出难写的字:旋、嘉、垒、智慧、隔
5.堂练写难写字。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昨天大家已预习课文,谁拉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指名说。)
(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
2、出示全文的中心句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什么?(长城)
(2)指名理解“气魄雄伟”和“奇迹”的意思;
(2)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交流)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段话作者抓住哪方面写长城气魄雄伟?(长城的长),你从哪里知道?(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词语体会。)
(2)结合图文理解“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
(3)这段话作者是从哪里看长城?(板:远看长城)
(4)作者用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5)小结: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突出长城气魄雄伟的气势,这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一种方法,用打比方、列数字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⑦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鼓励。)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全班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这段话作者从哪里看长城? (板: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长城脚下)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2)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这个句子是这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了全段的主要意思,它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围绕捉这句话写的。)
(3)同学们看看从哪些句子看出长城高大坚固?四人小组交流交流(4)个别说
A、从哪些词看出长城高大坚固(方砖、平整、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有一座方形的城台)
B、理解长城的结构(设计):请同学们参考书上第二幅图和文字,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标出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
C、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D、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有智慧等)熙的意思
(5)指导朗读:作者从高大坚固写出长城的气魄雄伟,请大家用气魄雄伟的语气读读这一段。
五、归纳这两段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读段落——句子——品重点词——指导读。
六、总结:长城不但很长,而且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所以说它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再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那么,长城又是怎样建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六年级多少分以上算尖子
一、复习引入: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出示)
1、引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指屏幕)划出动作的词(站、踏、扶)从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当时作者就在——联想
⑴ 作者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⑵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
(3)学生汇报
(4)出示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B你从哪些词可看出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数不清的条石、两三千斤重、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可见为了修筑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啊!
C、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想像)
2、 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从“才”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话。
3、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 教师小结:
A、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B、 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C、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学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2)指名说:师小结:原因是一、因为它又长又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二是在当时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建成这伟大的建筑,真了不起!
(3)指导读。
三、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1、再次朗读全文。
2、你学了课文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自由谈话)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年会迎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来,他们一定也会参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五、板书
17、长城
远看:长 (气魄雄伟、奇迹)
近看:高大坚固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拍一拍好玩的后缀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两次,给生字注音。在文中划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写在书上。分别读文中2—5段的第一句话,划出2—5段作者游览的地点。(三角形)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线划出)
3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齐读两次题目)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2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齐读两次题目)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2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个别读---齐读---读个别说难读的拼音--再全班拼读:廊、筑、提、栽
2、个别说容易写错的字:廊、雕、栽、殿,堂练本写容易错的词语。去掉拼音读词语。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作者是按顺序写颐和园的?全班读2——5段第一话。四人小组交流。
2、个别说,生边说师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游览的顺序)
3、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也的?(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部分
一、齐读第二自然段
这段话哪个词是描写顺序的词?(进了、绕过)背景怎么设置
“有名”你还能说说它的近义词吗(著名、出名、闻名)
理解“神清气爽”
这段话写了长廊的哪两个特点?(长、美)
哪里看出长廊的长?
汇报
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哪个词语让你体会到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列数字)
(6)、哪里看出长廊的美?
A、汇报。B、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使人神清气爽。”
C、写了长廊的什么美?(画美,颜美,两旁的风景美)
D、欣赏长廊的 “横槛”上的画)
(7)有感情地朗读。
(8)、多元写话,表达心声。
同学们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移步换景,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把你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出示:我想说:“( )。”
(9)小结学法;读——重点词理解——品——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班级的名字A、生字词。B、学习方法:读——重点词理解——品——读
二、学习万寿山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1)、在万寿山脚下,作者看到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用——划下来。
2、学生自学。
3、汇报:A、看到什么?(佛香阁、排云殿)B、他们有什么特点?(佛香阁:高、排云殿:大、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