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 。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历史人物詹天佑简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历史人物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毕业论文为《码头起重机研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着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美育大棚养鸭詹天佑(英文译名:Jeme Tien Yow,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原籍江西婺源县,字眷诚,号达潮,广东省南海县人,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
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带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哈芬(New Haven)希尔豪斯(Hillhouse)中学。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士哈芬(West Haven)小学,哈芬(New Haven)希尔豪斯(Hillhouse)中学。1878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中学的课程,考取美国着名理工大学伍斯特理工之后又相继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
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撰写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
师旗舰“扬武”号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
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70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地完成了全部工程。
詹天佑这一生最大贡献,就是在于他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1905年,他担任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过八达岭,全长360华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
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
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用两端凿进法开凿居庸关。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后受聘川汉、汉粤铁路会办或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总长365千米的铁路。
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1919年不幸逝世。
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他还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人”。
老年詹天佑
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湖北
华丽的悲伤 极速爱情省汉口,途中他抱病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你是我的荣耀结局詹天佑终因劳瘁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3时30分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九岁。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期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Eli Janney 所创)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
纪念詹天佑
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2005年10月12日,纪念京张铁路开工100周年时,在张家口南站“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揭幕。詹天佑铜像:高2.8米,重1吨。
他的事迹已经被收入小学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五课、小学语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十七课。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0课(2012年秋季)和 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二十五课。
詹天佑"人字形"铁路线路设计(图)
一百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岔道城的关沟段铁路。这段路地势陡,坡度大,最大坡度达 33‰,即每前进1000米,坡度就上升33米。这样的坡度,火车是不能直接爬上去的。因为,当时火车最高爬坡率只有25‰,于是詹天佑借鉴美国高山地区铁路设计,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 “人字形”铁路。
当列车行驶到这一路段时,用两个机车前牵后推,由石佛寺引上山,沿人字形线路一边,经过黄土岭线路的入口到达青龙桥车站,然后列车掉头退回,后推机车改为前牵,前牵机车改为后推,沿人字形的另一边,向西北方向直接进入八达岭隧道。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至28‰,隧道也由原测的1800米缩短为1091米,而且工程费用还可节省10万两白银,施工的强度和难度也相对降低了。人字形铁路的修筑,成为京张铁路的一个创举。
知道不知道歌词详解人字形铁路:
如图所示,京张铁路从图的右下角向左上角通过1、3之间的高山。
经过此路段的早期列车都有前后两个车头,首先北行列车从1进入2,也就是青龙桥站,然后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倒着驶入3。走人字形铁路可以避免开凿隧道。
现在为了提高列车流量,在西侧也修建也一个人字形铁路,叫青龙桥西站。北行列车走西站,南行列车走老青龙桥站。
物语系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