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管理
DeYuYuGuanLi
教师·TEACHER
022
2019年11月
Nov.2019
学校卫生工作制度自2007年教育部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公费师范生培养以来,全国不少省市实施了不同层次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为我国乡村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师资,对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科技水平提高、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教育线长面广,内部差异大,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当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教育。公费定向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他们毕业后将
回生源地,为乡村地方经济和教育服务,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也是实现乡村教育脱贫、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因此,亟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切实使公费师范生“进得来”“学得精”“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以切实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院校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机遇(一)师范教育发展占据战略要地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转型阶段,“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努力建设“双一流”高校,向世界教育强国迈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公费定向师范生作为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本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动因素,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但高等师范院校受限于办学定位及其人才培养回
报周期特殊性,呈先天性不足的弱势,十三五期间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师范院校仅占两所。从整体实力来看,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并不容乐观。近些年来,有的地方院校不断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甚至停招,师范教育面临被“边缘化”的隐忧。除此之外,师范生从教的理想信念不深、学术素养不足、教学技能不强,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师范教育陷入困境。
在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国家把发展乡村、发展乡村教育摆在了战略优先地位。《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
本的出台,要求推进本土化培养,面向师资补充困难地区逐步扩大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总体来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师范教育发展迎来政策利好局面,而地方院校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无疑高度契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不仅为大量乡村贫困生提供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显著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为乡村教育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师资,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随着国家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政策的重视,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专业无疑迎来了政策的春天。
(二)地方院校师范生源质量得到保障
过去的中师生源大多来自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初中毕业生,生源质量有保障。随着中师培养小学师资历史使命的终结,师范生免费培养、定向分配等优惠政策的取消以及教师职业经济社会地位的削弱,师范院校普遍出现了师范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呈现出师范生站不稳三尺讲台的局面。公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院校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
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陈 荣1,任 卓2,冯传书3
摘 要: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乡村教育师资队伍补充的源头活水,对
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主体单位迎来了发展良机但又存在一定的挑战。为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完善人才培养环节、抓好情意教育,并加强与地方政府、小学的三方协同合作。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课题“省级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践研究”(XJK015AJSF001)阶段性成果。
向日葵传播种子的方法作者简介:陈 荣(1979—),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22-03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费定向师范生;地方院校
(1.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qq网名大全男生3.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6)
费定向师范生继承了中师的优良传统,从不同方面保障了公费师范生生源及就业的稳定。根据湖南省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工作方案规定,在招生名额方面,学生的招生人数由各市州根据编制核定并
报省教育厅,地方招生工作由市县两级政府把关;在报考要求上,报名的学生应热爱乡村基础教育事业,愿意从事乡村教育工作,自愿报考公费定向师范生,且保证毕业后服从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在招生计划所定向的县市区的县以下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时间不少于6年。在成绩要求方面,报考本科层次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学生需统一参加高考,且高考成绩达到招生学校对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通过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乡村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有志从事乡村基础教育的学子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地方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得以逐步提高,在学业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院校公费师范生培养的现实挑战
(一)乡村教师缺口大与“下不去”“留不住”的矛盾一方面,目前我国小学教师需求量仍很大。据测算,不考虑流动性因素,2010年至2020年前,我国实际需新增小学专任教师296余万人,每年平均新增近27万人。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师缺口较大,这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乡村广大人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以湖南省乡村教师队伍为例:一是数量缺口大,2016年,全省共有普通小学 8272 所(另有教学点 7659所),全省有小学专任教师 25.37 万人,生师比为 19.78∶1。另外,随着基础教育化解大班额的要求、二胎政策的放开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未来教师数量尤其是乡村教师数量需求仍会加大;二是专任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我省乡村中心小学已达2000余所,但合格的专任教师少,尤其是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优质教师严重匮乏。据
调研,在小学基本只有三个学科教师,即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尤其以语文和数学教师为主,其他课程基本由这三个学科的教师兼任。此外,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也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另一方面,优质师资难以深入乡村小学。乡村小学尤其是一些偏远乡村小学条件艰苦,教学任务繁重,工资待遇低,生活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些都导致乡村小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即使在大学生就业日益艰难的情况下,愿意到乡村小学任教的师范生比例仍然很低,优质师资难以深入乡村小学。作为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之一的公费定向师范生也同样面临着“下不去、留不住”的挑战:一是在乡村教师整体缺口的大环境下,高学历、高水平、年轻一代的新教师基本被分配到县城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而分配到乡村边远学校的教师则少之又少,即“下不去”;二是这些教师即便到了乡村学校,通过几年的锻炼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脱离出乡村边远学校,乡村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跳板,即“留不住”。三是公费定向师范生因各种原因违约的情况仍屡见不鲜,更谈不上去乡村,谈不上服务乡村教育。
(二)人才培养通识性的要求与为地方服务的兼顾
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领域不断出现新领域、新知识、新问题,对师范生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师范教育要发展,师范院校必须要聚焦师范主业,着眼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培养的毕业生应体现“师范性”。不仅要培养师范生的基本功,更要培养他们不忘初心、回到基础、立德树人的品质。小学教师“全科培养”、中学教师“一专多能”已是必然要求。
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与一般师范生培养又有所不同,他们回到生源地任教时,不仅要通过自身所学影响乡村教育,还要学会利用乡村乡土资源来滋养自身,即公费定向师范生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学科素养、教研能力、道德品质,还必须与生源地的乡村紧密联系,必须熟悉乡村教育体系,有从事乡村特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能力。因此,以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为主的地方高校,一方面要按照国家要求保证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还要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换言之,既要以通识性教育为主又要兼顾毕业生服务地方的能力,要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的“乡村特质”,否则只会培养出生在乡村但又水土不服的“异乡人”。
(三)国家政策高度关注与低迷的现实之困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大力提倡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这不仅仅是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关注,更是期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教育制度让那些寒门学子接受高等教育,也期待通过这种方式为乡村教育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师资,增强乡村教育力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就客观现实来看,尽管国家逐步加大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投入,但由于我国乡村教育线长面广,办学条件薄弱、优质师资匮乏、历史欠账太多,城乡差异和乡村内部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性矛盾依然存在。
当师范毕业生投身乡村教育工作时,他们既要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能力的发挥,同时也要面对诸多
拍拍功能影响个体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薪酬的高低是岗位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据调查,乡村教师体最在意的因素是“工资水平”, 比例高达74.2%。如果月起薪为4000元时, 就有79.4%的在校师范生愿意去乡村任教。尤其针对刚毕业的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由于没有工龄和职称,起薪将更低。在习惯了城市的求学生活后,经济发达的都市生活和现实的乡村教育生活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反差,影响到扎根乡村教育的决心。
报考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动机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当然,大部分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但也不排除其他功利性动机的存在。有研究发现,地方公费师范生报考的主要原因是“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从教”(27.7%)、“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7.4%)、“毕业有岗有编,就业有保障”(27%),男生选择“减轻家庭 经济负担”的更多(35.1%)。由于公费师范生是定向培养,需与地方政府签订规定年限的定向就业协议,不许变更,否则视为违约处理。但部分学生专业情意不强,往往是迫于家长或者其他压力而选择公费定向培养,并非出于本心而选择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也不喜欢乡村生活。因此,这部分学生入学后,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专业情意势必给学校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要么学习不认真混一纸文凭,要么毕业后违约,高违约率不仅违背了国家政策的初衷,同时也挤走了
023
因名额有限而无法录取的立志家乡教育的本土学生。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院校公费师范生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加强立足地方服务的人才培养
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差异性,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全科型模式、分科型模式、分向综合模式,不同模式适应不同的培养目标。就乡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而言,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为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服务。这种培养模式宜采用“分向发展、综合培养”,既有利于培养师范生适应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综合素质,使师范生从教后除任教一门专业学科之外还具备其他多门课程教学的能力,又能为公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明确定位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目标。培养方案要在对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做到“扎实宽厚”,“扎实”凸显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宽厚”则彰显小学教育综合性的特点要求。二是构建公费定向师范生课程体系,要把综合发展作为特,着力培养学生的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依法执教能力,使公费师范生具有未来教师所必需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突出适应地方乡村基础教育的需要。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和地方需求不匹配,公费定向师范生是要回生源地任教的,注定了地方师范院校不能关起门来培养,由于各地对乡村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及乡村教师学科缺口、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改造乡村教育的能力等各方面现状,地方师范院校应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改变,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的现实需求,做到培养出的毕业生来之即用,用之即好。
(二)营造浓郁育人氛围,促进学生的乡村情意生发
近几年,国家以政策实施为抓手,致力于改善晦涩的乡村教育环境。无论是从基础教育设施设备到办学经费,还是从交通运输条件到乡村教师待遇,乡村教育环境都得到大力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批乐于从教的、有志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学子回乡任教。乡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只是促进师范生乡村任教的外部因素,真正要使优秀师资“留得住”“教得好”,还要抓住从内部生发的能动因素。因此,作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主体的地方院校要从源头上做足文章,要抓好师范生的情意教育,促使学生深植“服务农村,扎根小学”的人生信念。
一是专业素质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确立德育为先的“现实落脚点”,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乡土课程、将乡情乡土融入综合课程;通过观摩、演讲、校外辅导员、三下乡、义务家教、教书育人楷模进课堂、一线教师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扎实有效的活动,抓好学生的情意教育;二是情意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准文化育人的“最佳切入点”,地方师范院校多数有着悠久的史,可以充分发掘学校的优秀教育传统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教师气质与人格精神的生成以多样化的、潜移默化的陶铸;三是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
力提升相结合,抓住情意培养的“知行结合点”。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大量由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构成的教学实践环节,特别要安排面向乡村小学的顶岗实习,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程顶岗,经历完整的小学教育教学环节,以强化提高其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三)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地方院校完善录取退出机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单位只是其中一环,要把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培养一大批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理论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有仁爱之心的优秀乡村小学教师的目标,还必须建立与地方政府、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培养计划协调机制。乡村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由地方高校拟定之后聘请地方政府、乡村小学代表共同商定,确保人才培养符合各方要求;二是实施合同管理。在考生被录取入学前,由考生及其家长、生源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培养学校三方签署公费培养、定向就业协议,强化与地方政府、小学三方深度合作、有效互动。总体来说,高校需凸显在小学教师公费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政府需强化在小学教师公费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地方需提升在小学教师公费培养中的协同配合作用。
除此之外,地方院校应扩大招生自主权。在进行招生录取时,可以增设面试环节,甚至更重视面试环节,以了解学生的教育情怀、兴趣特长以及个性发展需要。还要不断完善公费定向师范生退出机制,在大二升学时可以增设一次考核,通过设置一定条件及比例,允许那些岗位不匹配或不愿意定向任教的学生退出公费师范生行列,但要根据标准退还已享有的补助;条件合格且愿意扎根乡村教育的学生,
在一定条件下根据相关规定可以转为公费师范生,并根据标准颁发补助;对定向培养期间学业成绩不合格者,予以留级或退学;非正当原因退学者、毕业后不定向就业或定向就业时间不足者必须按协议缴纳违约金。
理清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中既有问题,有利于全面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是缓解乡村地区师资力量紧缺的重要手段。只有把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摆在教育扶贫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发挥地方高校的核心作用,并形成高校—政府—小学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加强过程监控,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才能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公费师范生教师队伍,才能使他们成为发展乡村教育最坚实的后盾,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任 卓.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湖南省县
域小学教师任教科目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6):9-13.
房贷利率调整 买房能省多少钱?[2]王 荔.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J].
社会主义论坛,2018(6):59.
[3]封子奇,姜 宇,杜艳婷,等.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
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7):69-75.
办理结婚证需要什么证件02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