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晋祠公园是太原的用旅游景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导游要做好给游
客解说晋祠公园景点的工作。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
“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候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
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
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
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坐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
饭菜,且具有本地特。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
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
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
境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位于晋祠古建筑门前的开阔地上。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筑,南北两翼,紧挨
千顷稻田、农舍、村庄。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
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两罗汉,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边石虎饮水,状貌惟妙,情趣横生。
公园中部有德隐斋。西北部有仙翁阁,又称红阁。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还有
北极阁,这座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朴端庄,典雅不俗,底洞门有“古唐邨”题刻。陶然村别居一角,亭秀阁明。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
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
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
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平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
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
内外久负胜名。
祠内的古建筑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
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
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系祠内建筑的主体部分。这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风格独特、艺术与历史价值甚高而著称于世。北部建筑东自文昌宫起,有锁
本机ip查询
虹桥、东岳庙、昊天神祠关帝庙、三清洞、钧天乐台、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莲池、善
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阳洞、开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顾亭及静怡园等。这组建筑依地势错综排列,崇楼高阁,参差叠置,以宏丽壮观、幽静飘逸取胜。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
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
祠等。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颇具园林特和诗
情画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祠内整体布局
疏密有致,严谨得体,既有寺观院落之特,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恢弘壮阔,独具匠心。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
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在中国同存古建实
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
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
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
33尊。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余皆宋代原作。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
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
内外均极罕见。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乃宋天圣
年间原物。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
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国内现存实物仅
此一例,确是“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飞梁之前
有献殿,虽规模不大,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中国的庙宇建筑设祭亭、享亭、献亭、享堂、享殿、献殿等祭礼性建筑物者虽然屡见
不鲜,十分普遍,但大多乃明、清所建,金代木结构献殿则只有晋祠所独有,故尤显珍贵。
难老泉前,是晋祠自然风光的精华所在。左侧真趣亭,是人们观赏风光多要逗留之地。亭下踏台阶可到水边,名曰“洗耳洞”。水中石坝一条,如玉带贯穿腰间,坝下凿孔洞十枚,是当年南北两渠三七分水的界线。
晋祠的树木,也是人们赏玩的景。传说中的周柏、唐槐等分布于永镜台前、关帝庙内、东岳祠中和圣母殿北侧,就中以圣母殿北侧的周柏最引人注目。树高10余米,侧身
向南倾倚,苍翠的叶枝,披覆在圣母殿屋顶之上,与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树支
撑着它的躯干,名曰“撑天柏”。
此外,贞观宝翰亭内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
亲自撰文并书写,字体为行书,深得王羲之之神韵,飞逸洒脱,骨骼雄奇,遒劲挺拔,是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通行书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晋祠后留下了不少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
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千古绝唱;宋司马光有“山寒太行晚,水碧晋阳春”之名句;宋欧阳修有“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感叹。
自然景观
建筑艺术
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
自《山海经》、《水经注》以来,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北齐、隋、唐及以下各代,
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其中建筑占最重要地位,城堡、陵墓、祠宇宙、民居、石窟、寺观、古塔、园林、亭榭等相当集中。
世界童话故事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祠内水母楼晋源水神庙筑于难老泉泉源之上,泉水
从其下涌出。楼前罩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石塘之中,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这是晋祠
自然景观的中心。由东向西,祠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
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在东西主轴线上,最后以欢喜岭上望川亭为终点。南部台骀庙、公
输子祠、王琼祠、三圣祠、同乐亭、白鹤亭、胜嬴楼、晋溪书院。北部苗裔堂、朝阳洞、
刻录光盘吕祖阁、三台阁、待凤轩、静怡园、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钧天乐台、东岳庙、文昌宫、
五云亭等环周布置。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做法。形成一个宽阔的前廊,其构架作了特殊处理,
将下檐前廊当中三间的四道梁架加长到深二间,梁尾交于殿身槽缝的内柱上,使殿身前檐
员工聘用合同范本当中三间四柱不落地而立于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后移到内柱之间,形成深
jyj mv
两间的前廊,格外宽敞。殿内部分,深三间上架通梁,空间完整高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
缠绕木质盘龙一条,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此种做法的孤例。大
殿斗拱六铺作,单拱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下檐斗
和上檐补间昂嘴,长大而平出,舒展而豪放。斗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
装极相似,虽属后世重装,当是古法。展顶筒板瓦覆盖,黄绿琉璃剪边,琉璃脊饰虽为
明代更换,但形状泽精致,整座殿宇庄严富丽,此殿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
周匝的建筑,柱身侧脚,生起显著,屋顶及檐口曲线圆和,表现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
可视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现存飞梁系北宋时与圣母殿
同建。沼中三十四根八角石柱,复盆式莲花雕式柱础,柱头普柏枋相交,上置栌头,施十
字拱承托梁枋,四向连到沿岸,结成十字形板桥。东西宽阔,连接献殿和圣母殿,南北下
斜如冀,与圣母殿脊的角相呼应,大有振翅欲飞之势。其形制作独特,偶见于古画之中,
而现存实际物仅此一例,实属可贵。
飞梁前的献殿,是陈设祭品之所,琉璃花脊,明间前后设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
单檐歇山顶,四周槛墙上装直棂栅栏,施五铺作斗拱,单抄单下昂,补间一朵,上部梁架
四掾袱前后檐通梁,上施驼峰托脚承平梁,其上设儒柱和大叉手,构法合理,坚固耐久。
殿内敞朗,四翼舒展,外观酷似凉亭,整体结构古朴轻巧而稳定。
以这许多国宝建筑为中心,晋祠整个庙宇在总体布局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对称的建
筑风格中融入变化的、自由的园林建筑民间思想。这就给晋祠的形成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晋祠有着嵯峨般的山峰,碧玉似的泉水,参天的古木和盛开的百花。尤其是稻花溢香
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江南景象。气候冬温夏凉,一年四季景宜人,其自然景观和园林艺
术融为一体,悦目赏心。
目前,晋祠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天龙山、龙山、太山、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
圣母殿的背后是悬瓮山。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悬瓮山北有龙山、太山,南有庙望山、鸡笼山,西有天龙山。诸山一脉相承,松柏连天。
山风响处,松涛澎湃。山中景致妙趣横生。“霜叶红于二月花”恰似“龙山红叶”的写照;天龙八景的望川亭有六块题字石,即欢喜岭、天目山、极乐峰、结绌山、望川遗址,山水
大观,言简意赅,跃然石上。登临“望川晴晓”看日出,是晋祠极好景。山上还有宋太
宗赵光义攻打晋阳前的“试石剑”,悬瓮山南面不远的柳子沟有柳下跖插旗石。涌翠崖浓
翠溶溶,举手可挹。鹿角峰麋鹿尚存,瓦岗寨、锁烟岭、大小神沟、柳子沟、明仙峪、马
坊峪等无不各具特。纵观悬瓮山,悬崖绝壁,奇峰怪石,苍翠欲滴,四季常青,从春
到秋,山花烂漫,飘飘然有凌云之溉。
山有山之胜,水有水之奇。在晋祠风景区主要得益于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水景之观,难老泉日注不穷。九龙湖、台驿泽、留山湖、智伯渠、池沼,都来自晋水,
所以最引人入胜还属“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泉水清澈透底,三九寒天,水中长生萍草,翠绿动人。每当冬日清晨,泉流之上雾气升腾,像白纱笼罩水面。晋祠的楼、台、亭、阁在烟雾缥缈之中忽隐忽现,身在其中,如入幻境,当夜深人静时,难老泉
不舍昼夜,形成晋祠内八景之首。在晋祠山之中,泉、溪、涧、潭随处可见。在海拔
1700米的天龙山上,泉眼众多,登天龙山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真谛。山奇水奇,二者皆有,是晋祠胜境千古不朽的根本。
换挡时机晋祠园林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添彩。晋祠的植被品种多,年代远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夺天工。松柏杨柳、银杏、菩提、雪松等遮天蔽日,三暑炎夏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