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梁江村
河北省⽯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梁江村
1 村庄基本情况
⼩梁江村位于井陉县域中部,南障城镇域西部,县道061 沿村庄穿过,该村通过其向东连接南障城镇区以及202 省道乃⾄整个井陉公路⽹,向西连接⼭西省307 国道,该村东距南障城镇区 5 公⾥,北距井陉县城10 公⾥,该村西北与⼤梁江村相连,西南侧与⼭西省接壤,东北与蒋家村村毗邻,东南紧邻吕家村。村域⾯积 5.6 平⽅公⾥,村庄位于村域东部,占地150 亩,依⼭势⽽建。
村内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积1083 亩,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作物以⽟⽶为主,林果以核桃、柿⼦、苹果种植为主,其中以核桃种植为⾯积最⼤,村庄养殖均为个体散养,不成规模,村庄经济基础较差。村庄没有第⼆产业,第三产业主要为村庄 2处⼩卖部。2016 年底村庄⼈民年收⼊为4000 元左右,村庄收⼊主要为农业种植收⼊与在外打⼯收⼊。村庄经济基础薄弱,属于典型的农业型村庄,集体收⼊不能满⾜村庄⽀出,长期依赖上级财政拨款⽀持。
2 空间格局
(1)⾃然环境
⼩梁江地属太⾏⼭⽀脉,延续部分,⼭脉南北⾛向。村庄⽆地表河流,村南为冲沟,属于季节性泄洪沟,属于典型的⼭地地形地貌,这⾥⼭林⾃然风光秀丽,⼟质肥沃,⼭⾼沟深,野⽣动植物资源丰富,乔⽊树种主要有松、柏、杨、柳、榆、槐、核桃、柿⼦、苹果等。灌⽊主要有胡枝⼦、荆条、皂⾓等,草本主要有⽩草、⽺胡⼦草等,境内鸟类中主要有家燕、
⿇雀、喜鹊、乌鸦、啄⽊鸟、斑鸠、鹌鹑、猫头鹰、鸽⼦等,兽类主要有野猪,⼭⽺,狼,猪獾,猫獾,狗獾,兔⼦等。春夏季绿⾊葱葱⼭花烂漫,秋季⼭果累累红叶满⼭,成的鸽⼦在⼭崖中旋绕,相互映衬出⼀幅美丽画卷。此美景怡⼈,其乐⽆穷。
(2)风景名胜
有三龙垴,保国岸、⾼尖怀、洞宾⼭、赵英沟风景区千亩林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悬崖峭壁,崖柏满⼭,雄伟壮观。
母亲节几号2022有“仙⼈洞”、“三皇姑⼿指印”、“鸽⼦窝”、“猴窝”、“⽼虎洞”等特⾊景点,但未进⾏有效开发与利⽤。
(3)⽂物古迹
村庄⽂物古迹众多,现有17 处县级⽂物保护单位,龙王庙(2016 年)、真武阁(2016 年)、龙王堂(2016 年)、五道庙(马王庙、2016 年)、⼤仙庙(2016年)、⽼母庙(2016 年)、⼭神庙(201
6 年)、戏楼(官房、2016 年)、梁世明、梁路庭民居(2016 年)、梁福幸民居(2016 年)、梁富海民居(2016 年)、梁桃真、梁爱真民居(2016 年)、梁怀青、王晓俊民居(2016 年)、梁明楼民居(2016 年)、梁福科、梁⼩元民居(2016 年)、梁正祥、梁正荣民居(2016年)、梁永科、梁怀科民居(2016 年)。基本建于明代与清代,传统风貌保留较好,但部分建筑由于⽆⼈居住,质量较差,急需维修。
(4)选址格局
电脑为啥自动关机>神兽开学了妈妈的心情⼩梁江村选址呈现依⼭⾯⽔格局,南北皆⼤⼭,中绕漳河,地势西⾼东低,村落呈圆形。村落主体坐北朝南,沿河沟北⾯⽽建。明万历年间,
梁⽒始祖梁敏从⼭西平定城西村迁来此处。后繁衍⽣息,村庄初名为⼩梁家,光绪三年(公元1877 年),此地为⼭洪冲成⼀条四⼗余⾥长的⽢槽沟,当地视为江,⼩梁家改为⼩梁江,始成村庄现在格局。村庄总体格局呈现新旧分离状态,西部旧村,东部新村,古建筑、古街道、古树、古井等等历史⽂化资源资源集中分布在旧村部分。河北历史⽂化名村⼩梁江,位于冀晋交界的太⾏⼭腹地。四⾯环⼭,犹如⼭间盆地,这⾥风景秀丽,松柏满⼭,绿树成荫。春⽇黄花遍野,秋时红叶满⽬这⾥民风纯朴、风俗近古、物华天宝、⼈杰地灵、⽂化底蕴宏厚。明清时代的⼟窑洞、⽯圈窑、⽡房、楼阁、古庙、古街,古树、古坊、古碑、古戏台、古崖、古柏不仅以沧桑的容颜展⽰着历史的深邃,⽽且以各
具特⾊的姿态保持着古村落固有的⾃然风光和⼈⽂遗存,位于村中⼼的龙王堂、戏楼、古树成为村庄历史的体现。
⼩梁江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明代就有程⽒家族在此居住。后康⽒家族于明天顺⼆年迁来,当时居住在旧遗址——村东叫做“猪头咀”的地⽅。明万历年间,梁⽒始祖梁敏从⼭西平定城西村迁来此处。当时弟兄⼆⼈同时迁来,兄长定居⼤梁江,弟弟住在⼩梁江。
梁⽒始祖迁居于此后,勤劳致富,⼈丁兴旺,家庭逐渐壮⼤,逐步从旧址搬到现址。梁⽒家族分为四⽀,按居住⽅位分为东院、西院、阁台、栈道四股。400多年来,梁⽒家族在⼩梁江这⽚⼟地上砌⽯为居,繁衍⽣息。
3 物质⽂化遗产如何考幼师资格证
(1)传统建筑
由于⼩梁江村曾⾪属于⼭西省,因此⽣活习惯部分还是沿袭了⼭西的⽣活习惯。村民居住的房屋具有
传统的晋冀居民⽣活居住的特点,房屋建筑为主房、厢房、配房和门楼,是典型的四合院,均为⼟、⽊、⽯结构,四梁⼋柱,梁檩⼀体,坡屋顶,青砖青⽡,还有部分⽯窑和⼟窑,⼩梁江村民根据本地的实际地形选择建房位置,⼀般是依⼭就势,选择朝阳敞亮的地⽅。建设时墙体加厚,这样不仅使房⼦坚固耐⽤,⽽且冬暖夏凉,居住舒适,民居多为四合院,格局有单门独院、⼀进两院、⼀进三院。还有两节院、三节院。院中有院、院⾥有楼、楼上有楼、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门、窗、建筑布局等建筑要素体现了古代传统民居中天⼈合⼀的建筑理念。⽬前村庄传统建筑主要分布于旧村部分,⽽且集中连⽚布局,形成规模。
龙王庙
总体描述建筑概况,包括:建筑外观、朝向、⾊彩、层数、屋顶形式等建筑特征,建筑材料、门窗、装饰、功能空间设置以及精神信仰空间等。龙王庙位于村庄东南部⼭上,依⼭势⽽建,单层,硬⼭顶,主体建筑朝向东,采⽤明清传统建筑风格,⽊门⽊窗琉璃⽡,庙中供奉龙王,寄托了村民企望风调⾬顺的希望。
⼭神庙
位于村庄西部⼭上,依⼭势⽽建,单层,⽯砌,庙中供奉⼭神,反应了当时民俗信仰
始建于清光绪三⼗三年,当时该家庭⼈丁兴旺、五世同堂,⽣活富裕,凭借⾃家的劳⼒修盖了此院。院⼦坐南朝北,东西厢房,南为主宅,共九间企位(⽡房),俗称“九间抱厦”。上层为⽊⽯砖⽡结构,门窗全是⽊制的⼩窗框,房屋全是⽡顶,九间房中间⼀⼩间,左右各四间相互对称,此
格局⽅圆百⾥独⼀⽆⼆。
梁福幸住宅
dp转minidp始建于清代,座北朝南,北房 2 层,配房 1 层,主房为硬⼭顶,灰⽡,⽊质门窗。
4 ⾮物质⽂化遗产
⼭西梆⼦(晋剧)
晋剧⼩梁江村村民最喜欢的戏曲就是⼭西梆⼦(晋剧),村晋剧团成⽴于清康熙年间,著名⼩⽣梁武⼦曾到核桃园村打戏拉徒,⾄今相传。抗战胜利后,有艺⼈梁润根、梁⼆科、梁秋会、梁张保、梁好
功、梁⽂⽣等⼈组织恢复增置戏装(⾏头),排练历史传统剧⽬。为了保证戏装完好使⽤,每年农历六⽉六都会在旧戏台前晾晒,有的戏装⾄今仍保存完好。由于剧团是业余剧团,演员都是本村⼦弟,农闲时排练节⽬,每逢过年过节串村演出。
⾯塑
⾯塑⼜称捏⾯⼈,是⼩梁江劳动⼈民创造的⼀种民间技艺,每逢重⼤节庆⽇或有重⼤活动时,村民家都会准备。它⽤⾯粉、糯⽶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彩,⽯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团。捏⾯艺⼈根据所需随⼿取材,在⼿中⼏经捏、搓、揉、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头⾯,披上发饰和⾐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的艺术形象便脱⼿⽽成。
荆编
荆编在⼩梁江有悠久历史,很多⼈都是荆编⾏家。⾃古以来,村民就把荆条编成器物当做⽇常⽣产⼯具和家⽤器具,其中包括载筐、粮仓、囤底,花篓,篮⼦,跨篓,筐⼦、笊篱等,⽆论编织那种⽤具,其程序为打底径、拉帮(含拨花)、收⼝、锁沿,若编载筐,还需上系⼦。俗话说,编匠不叫编匠叫捏匠。编匠全凭在阙⽘,荆编要求编出来的器物结实、精致、美观,荆编是⼀种⼿艺技巧活。
民间传说
⼩梁江民间传说众多,如(1)西河⼝的故事(2)六⽉种⾕也不晚,秋后反了俺不管的传说(3)猴⼦的传说(4)甜⽠地扬⼟的故事(5)⼀⽀笔吓跑了五个兵(6)⼤池湾地名的由来(7)三皇姑的传说
其它民俗⽂化项⽬
节庆活动
每年农历⼆⽉⼗九村庄有庙会,周边村庄村民来此交易集会,⽽且还有村庄民俗表演,参会⼈数4-5 百⼈。
祭祀崇礼
每年庙会村民都会去⽼母庙(观⾳)等庙宇祈求风调⾬顺,祭祀各路神祇,准备⼀些简单⾹⽕贡品,主要为村民⾃备,另外村庄锣⿎队也会表演⼀些民俗活动,增添喜庆⽓氛。
特⾊美⾷:抿疙蚪
抿疙蚪亦称“抿须”,因为做出像⼩疙蚪⽽得名。⼤约从明朝开始风⾏,它是以绿⾖、黄⾖、红⾖等⾯粉,掺少量⽩⾯、⽟⽶⾯和⾯,经特制抿须床压制⽽成。煮熟后捞⼊碗内浇上⾃制的酸菜或⽩菜、西红柿炒的卤汤即可⾷⽤。清⾹可⼝,鲜味扑⿐,风味别致。明末清初傅⼭先⽣曾在《⼩河劳记》中赞美它的美味,⾄今村民还经常做抿须吃。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抿疙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