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是(  )国人(              )(人名),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                )(体裁)作品。这部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请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            )是其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红星照耀中国》的结构有章回体结构的样式,本书一共由(  )篇构成,其中记述事迹的一篇是《                          》,周恩来的事迹主要在《                    》里叙述。
4《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                )顺序编排的,记录了作者的行程见闻。在叙事中,作者使用第(        )人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书中,增加了真实感。
5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                )、(                )、(                )。
6全书共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①  (                                  )  ②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③(                                  )④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7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 (                )、(                )、(                )、(                )。
8红军正式定名是在1928年,它的全称是(                                  ),其前身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                                  )
学会感恩作文9陕北的“红战士”,除了站岗放哨、参加战斗之外,还喜欢进行(                )、(                )、(                )等业余活动。
10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是与两个中国人有关的,这两个中国人是(                )和(                )。
二、选择题
1“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中的“大迁移”是(  )
掩饰寂寞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统招专升本
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
R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红军从整体说来那么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
C斯诺除了带着一封给的介绍信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
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人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的目的地。
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和艺术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作品注意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如杨虎城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也面临着婚姻方面的烦恼,他的身上也有着“新”与“旧”的尖锐矛盾。
B作品善于多层次立体化表现历史人物,他写了徐海东作为一个领导人物的气质与历史意义,也写了他的个人生活片段,如吸烟无节制、爱辣等。
C.斯诺对在苏区所见所闻的记录是出于记者职业道德的客观记述,他将每个人的言语和争论都如实记录在书中,让读者自己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D.书中记录了作者通过封锁进入苏区,在当时红区的首都保安采访,去红军前线采访然后回保安,最终返回白区的全部过程。
5.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良把司令部迁到西北后,开始大举进攻红军,几个月后,他和他的一些军官才认识到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
B.红军在甘肃冲破了部署在甘肃南部的更多的南京、东北、回民军队的拦阻,在体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的情况下,终于到达了长城下的陕北。
C在苏区,在社会教育方面,共产党人帮助人们识字,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民一天只朗读短句,他们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
D.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也很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孩子跟着。斯诺常见到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解政治问题和人格问题。
三、语段阅读
1.下列语段中描写的青年军官是谁?从中可以看出这一人物有怎样的特点?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啰,你想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2.下列语段中的“他”是谁?请概括“他”的人物形象。
他生于陕北保安,离开榆林后进了广州黄埔军校,结业后成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军队的青年军官。随军北伐后到了汉口,1927年南京后,在上海为党做秘密工作1928年到故乡陕西,第二年在陕西南部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虽遭血腥镇压,陕西省的第一批游击队却由此产生。
3.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
想起来也不知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
(1)选文中的“我”是(            )(人名)。
(2)“我”经过这一事件出现了一个什么大的转折?
4.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钱塘江的诗句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胶原蛋白多的食物1埃德加·斯诺说的这场军事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的动机是什么?
3这场军事的结果如何?又有何历史意义?
5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在这以后的那个星期里,我发现即使仅仅为了王一个人,也值得我到西安府一行。我每天四五个小时听他聊天,回忆往事,还听他对政局做比较严肃的解释。他是我完全意识不到的一个人…我后来知道,在共产党中间,大家都叫他王牧师……一段时间以后,王牧师就丢官弃教同共产党合作。这样有多久了,我不知道。他成了一种秘密的非正式的使节,到各种各样的文武官员那里去进行游说,帮助共产党把他们争取过来。使他们了解和支持共产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至少张学良那里,游说是成功的。
(1)文段中的“王牧师”的真名是(              ),他是埃德加·斯诺笔下的传奇人物。随后埃德加斯诺见到的另一个传奇人物是(                )。
(2)文中的“游说”具体指什么?
(3)“张学良那里,他的游说是成功的”是指王牧师办成了一件什么事?
6.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如今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在这条战线上虽已停战,民团对于红军游击队的袭击还是继续不断。在西安、洛川和延安等处,我听说过有许多逃到这些城市的地主,出钱养或帝自领导
白匪在苏维埃区活动。他们常常利用红军主力不在的机会,抓捕“共产党”向地主和白军军官邀功领赏。
(1)选段中“这条战线”指的是(                          ),是由(                          )(事件)促成的。
(2)选文提到了“民团”,请结合原文内容概括说说什么是“民团”。
参考答案
1西行漫记  美  埃德加·斯诺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革命2.报告文学    周恩来3.十二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去红都的道路4.时间  一5.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  取消苛捐杂税  消灭特权阶级6.①对红军长征的介绍③介绍中国共产党
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7.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8.中国工农
红军    中国工农革命军9.打乒兵球  识字  办墙报10.鲁迅    宋庆龄
二、游戏中的名字
1.D  2.A【解析】“会宁会师”发生在1936年10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分别发生在1937年和1938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12月。3.D【解析】应该是从北京出发。  4.B【解析】写的是而不是徐海东。5.A【解析】“オ认识到”错误,早在南方同红军打了几个月以后,张学良和他的军官就有了这个认识。
三、
1.周恩来。他对所有人都亲切热情,而且温文尔雅,还会讲英语。
2.刘志丹。他是一个“现代侠盗罗宾汉”,他仇恨有钱人,劫富溶岔,阳大勇敢,很像普通的“土匪”,可是,人们却很喜欢他,他为西北苏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3.(1)彭德怀(2)去当兵,军人生涯由此开始,不久之后,就成了一个革命家。       
4.(1)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2)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3)和平解决;将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