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 ||||||||
1 |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 》,作者是( | )国人( | ) | ||||
(人名),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 如何网络推广 | ) | ||||||
2 |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 | )(体裁)作品。这部作品向全世 | ||||||
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请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 | |||||||
和( | )是其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 |||||||
3 | 《红星照耀中国》的结构有章回体结构的样式,本书一共由( | )篇构成,其中记述 | ||||||
事迹的一篇是《 | 》,周恩来的事迹主要在《 | 》 | ||||||
里叙述。 | ||||||||
4 | 《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 | )顺序编排的,记录了作者的行程见闻。在叙 | ||||||
事中,作者使用第( | )人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书中,增加了真实感。 | |||||||
5 |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 )、( | )、 | |||||
( | )、( | )。 | ||||||
6 | 全书共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① | ( | ) ②对中国共产党和红 | |||||
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③( | )④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 |||||||
7 | 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 | : ( | )、( | )、 | ||||
( | )、( | )。 | ||||||
8 | 红军正式定名是在 1928 | 年,它的全称是( | ),其前身是 | |||||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的( | ) | |||||||
9 | 陕北的“红战士”,除了站岗放哨、参加战斗之外,还喜欢进行( | )、 | ||||||
( | )、( | )等业余活动。 | ||||||
电子商务推广方法 |
10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是与两个
中国人有关的,这两个中国人是( )和( )。
选择题
1“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中的“大迁移”是(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
自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 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
R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红军从整体说来那么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
C斯诺除了带着一封给的介绍信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
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人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的目的地。
4 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和艺术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作品注意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如杨虎城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也面临着婚姻方面的烦恼,他的身上也有着“新”与“旧”的尖锐矛盾。
B作品善于多层次立体化表现历史人物,他写了徐海东作为一个领导人物的气质与历史意义,也写了他的个人生活片段,如吸烟无节制、爱辣等。
C.斯诺对在苏区所见所闻的记录是出于记者职业道德的客观记述,他将每个人的言语
和争论都如实记录在书中,让读者自己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D.书中记录了作者通过封锁进入苏区,在当时红区的首都保安采访,去红军前线采访
然后回保安,最终返回白区的全部过程。
5. 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良把司令部迁到西北后,开始大举进攻红军,几个月后,他和他的一些军官才
认识到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
B.红军在甘肃冲破了部署在甘肃南部的更多的南京、东北、回民军队的拦阻,在体达
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的情况下,终于到达了长城下的陕北。
C在苏区,在社会教育方面,共产党人帮助人们识字,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民一天只朗读短句,他们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
D.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也很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孩子跟着。斯诺常见到中
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解政治问题和人格问题。
三、语段阅读
1.下列语段中描写的青年军官是谁?从中可以看出这一人物有怎样的特点?照片不大于200K怎么改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 :“哈啰,你想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2.下列语段中的“他”是谁?请概括“他”的人物形象。
他生于陕北保安,离开榆林后进了广州黄埔军校,结业后成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军队
的青年军官。随军北伐后到了汉口, 1927 失踪人口结局年南京后,在上海为党做秘密工作
1928 年到故乡陕西,第二年在陕西南部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虽遭血腥镇压,陕西省
的第一批游击队却由此产生。
3.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
(1)选文中的“我”是( )(人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