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市民“绿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B.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济南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C.济南新东站努力为旅客们营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D.今年“五一”前后,历下区已经有近三十家爱心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娱乐圈的“阴阳合同”事件遭到曝光,某些明星偷逃税款的手段让人叹为观止
昆虫记主要内容....。
B.纯净的自然山水、古朴的建筑、青石的街道,小镇上沿途风景络绎不绝
....。
C.如何在鳞次栉比
....的书架上选择优秀的读物,这是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D.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
...看.的成就!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发酵./咆哮.殉.职/徇.私舞弊安步当.车/螳臂当.车
B.叱.咤/炽.热晦.暗/后悔.莫及三更.半夜/少不更.事
C.提供./供.认绯.闻/获益匪.浅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D.创.伤/重创.混.淆/混.为一谈相.夫教子/伯乐相.马
4.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璀璨
②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
③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
④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
⑤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⑥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A.④⑤②①⑥③B.④⑤③②⑥①C.②①⑥④③⑤D.④③⑤②⑥①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陆游等。
B.“谦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中,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
C.《故乡》《孔乙己》刻画了闰土和孔乙己四体不勤、麻木潦倒的形象。
D.《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是丹麦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端午来临之际,九年级各班开展“话端午·包粽子”主题活动。因为有不少同学不了解粽子,更不会包粽子,所以请你向他们作简要介绍。感动话题作文800字
提示:(1)可参考下面图片中提供的信息;(2)“准备工作”不用作具体介绍。
要求:(1)内容明确合理,表达规范、清晰、得体;(2)120字左右;(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7.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或根据提示填空。(任选4题完成)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③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④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⑤《夜雨寄北》中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8.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丹阳送韦参军①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②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①丹阳:地名。唐天宝年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属江苏镇江)。二者地理位置相近。参军:古代官名。②心知:犹知心。指好友。
1.作者本次送别友人从________________(出发地)前往________________(目的地)。
2.简析“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①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文正与之同年,友善,上①神采英毅,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②,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③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④,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毋尽言!”①上:指唐太宗。②愎谏自贤:对别人的劝告态度刚愎自用,认为只有自己才最聪明正确。③虞世基:隋炀帝重臣。④弑:君主被臣下所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臣岂能独全.谄事.炀帝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2023五一假期放假时间表
3.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些可贵之处?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新华社北京 3 月 29 日电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的称号。
八步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昔日肆虐的风沙,吞噬了农田,毁坏了家园,黄风吹响了生态灾害的警笛。上世纪 80 年代初,饱受风沙之苦的六位老汉毅然在联户承包合同上按上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开如,他们治沙没有经验,按土办法栽种的树苗,活下来的不到三成,六老汉的第二三代人接过接力棒,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垦 300 亩荒地,种上经济作物,以农促林,以副养林,逐渐探索出防沙治沙与产业富国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
38 年来,“六老汉”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 21.7 万亩,管护封沙育林 37.6 万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生动谱写了一曲从“①  ”到“②    ” 的时代壮歌。
多年来,我国针对沙漠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建立了多种类型的沙漠化治理模式和沙漠化治理技术体系,总结出多基具有中国特的荒漠化防治技术。
宁夏沙坡地区地表植被稀少,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对周边地区危害极大。在多年的治沙实践中,宁夏人民创造出许多独特而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技术,形成了“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当属于麦草方格法,通过轧制一米见方的麦草方格,阻止了流沙的移动,有效解决了固沙的问题。
陕西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但水土流失严重,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分布广泛。经过反复试验,技术人员研发出飞播造林技术,选择不易被风吹走且发芽率较高的林草种子,用飞机把它们均匀撒播在规划好的宜播区。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经过封禁及抚育管护,形成大片防
风林带,治沙效果显著。
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经过长期研究时间,科技人员创造了多种苗木的播种技术。如微创气流植树法,以常水压为为动力,在沙地冲出深 1 米左右的孔洞,将苗条插入孔内,使苗条与沙土层紧密结合,挖坑、载树、浇水三步骤一次性完成。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或便于取水的地区。如果地下水住较深,通常采用螺旋钻法,利用螺旋钻打出深约1.2米的小孔,插入苗条,通过湿沙层的水分,
保持墒情。这种方法解决了沙漠里种树水源不足的问题。
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周围盐湖众多,沙害严重。通过考察研究,技术人员创造了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完整的防沙系统,降低了风速,固定了地表沙面,保障了铁路的安全运营。ipad已停用连接itunes什么意思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0 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为了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国家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2016 年 6 月 17 日,我国发布《“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启动实施“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工程。
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整体得到有效③  (限制控制),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趋势。同时,“绿”与“富”齐头并进,我国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果令人瞩目,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
1.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①②③处,依次填人短语或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人退沙进②沙退绿进③控制
B.①人退沙进②人进沙退③限制
C.①沙进人退②人进沙退③控制
D.①沙进人退②沙退绿进③限制
2.多年来,我国治沙成效显著。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哪些“中国经验”。
3.“一带一路”沿线相当一部分国家荒漠化问题严重我国与其中的 A国农业部签订了《荒漠化防治技术合作备忘录》。如果你作为中学生代表参加了A国荒漠化治理合作论坛,你认为我国哪些治沙技术适用于 A国西部沙漠?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具体说明。
A国,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 米的低高原,地形平缓,有河流纵贯南北。气候炎热,燥少雨。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5%,西部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分为流沙。
12.阅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今年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非常火爆,一票难求。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也让人们为传统文化焕发新姿而感到振奋。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