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教案
母亲节黑板报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快、和乐天真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某个初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一个年轻人走进一间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自己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不能在这里朗诵你的诗。
这个落魄的年轻人,这个不被理解的诗人就是海子。
1、海子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对中国当代诗歌感兴趣的人都不会忽略“海子“这个名字,他是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对诗歌却一直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海子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但是,正是这样天才的诗人海子,在1989年3月26日,静静地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随着火车呼啸而过,自己把自己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一年,海子刚刚二十六岁。海子短暂的一生,是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抒情诗中的名篇。这首诗写于海子自杀前两个月。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看这位天才诗人的心路历程。
教师节手抄报。(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全诗。
3、交流诵读感受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象的尘世,一切都那么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初读后体会到的感情基调。
(三)鉴赏诗歌
1、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诗人是如何围绕“幸福”抒发情感的?
明确:本诗诗一首风格明快、感情强烈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歌一开始,就点出了主词“幸福”,同时,以“幸福”贯穿全篇,并得以逐层强化。第一节,诗人选取平常的生活细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因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节,诗人的“幸福”满溢心胸,无法独享,要把“幸福”告诉“每一个人”,“幸福”的情感得以强化。第三节,要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感染上诗人的幸福,陌生人也会得到幸福,诗人的情感再次扩大强化。读来觉得整首诗都洋溢着乐观、欣喜、幸福的情绪,有极强的感染力。
疫情励志句子(2)、海子所理解的“幸福”是怎么样的?和常人的“幸福观”一致吗?
明确:诗里海子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常人理解的“幸福”不同。普通的幸福生活,不外乎物质上的丰富与奢华,世俗感观享受的满足,政治和文化观念上的“权力”“业
绩”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东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为生命得以自我呈现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资源。生活虽然粗扑,但生命居于其中却能尽享自由和快乐。这种理解的深度非常人所及。
(3)诗人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亲人”“山”“河”和“陌生人”?
456什么意思是什么梗明确:诗人将自己获得的“幸福”传递给他人、他物,意在说明他要让每一个世间飘泊的灵魂都关注“幸福”,理解“幸福”,体验到获得“幸福”时的人类大善大美的至境;还在于他希望整个世界和人间都成为“幸福”的家园,让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和自己一样幸福愉快的活着。这表明了诗人内心洋溢着博爱之情。
2、思考:
mm是什么
从这首诗洋溢的积极、乐观的情调来看,诗人应该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人,那么为何他在不久之后,会选择了卧轨自杀这一极端的做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难道是他写完这首诗以后突然
星座是按阳历还是阴历算
遭受到什么灭顶的打击,使他突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吗?显然不是的。其实,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仍然可以体会到一种隐含的忧伤。(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为什么不从“今天”、从“现在”开始?明确:“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意味着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的海子,并不拥有这种幸福。他所希冀的幸福,只能寄托在明天,寄托在一种美好的想象中。
(2)、于作者而言,幸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是些凡俗的琐事,可是作者却觉得幸福,怎么理解?
明确:“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想象中的世俗生活,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它是真实、自然,朴实无华的,却也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海子没有幸福地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甚至他在离开大学的六、七年间只看过一次电影。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写作和读书上。他只有在诗歌中、在想象中去描绘他想要的幸福。(3)、“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愿”一词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歌要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只愿”,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独守清高。这就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一方面对世俗生活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尘世;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因为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的
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痛苦中,海子最终选择了一条也许是最彻底的路,完成了和这个世界的和解。(四)结语
诗人海子的一生是短暂的,他的生命就像是一颗流星,瞬间陨落,却在天际燃烧成一道发光的弧线。因为在有限的时空里有着强烈的闪电般的燃烧,所以这颗星辰的陨落留给人们以久远的思念。当然,在这思念背后,是一种对才华的敬意。充满才华的诗人消失了,但人们依然思念这种才华的闪光。人的生命总是要消失的,而艺术的生命却因才华的闪光而得到延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