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经济发展区域间差异
浅谈山西经济发展区域间差异红楼梦人物简介
摘要 通过对山西经济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山西产业结构趋同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此外,通过对山西区域经济格局——核心、外围和网络的简单分析,能够看出区域间经济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统筹省内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使山西经济有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 山西区域经济格局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极 辐射功能 中心城市
山西经济最近两年经过金融危机的低谷后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从总体来说,山西无论是整体经济实力还是城乡收入,较先进地区,差距仍然显著。从省内来说,省内各地区经济也有较大差距。因此,统筹省内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建立省内协调发展机制是提升山西省综合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一、山西区域经济现状
1、山西行政区域简介
山西省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六个地级市和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共计86个县、14个县级市和18个市辖区。其中太原市包括82县,人口401万;长治市包括53县,人口325万;临汾市包括53县,人口326万;运城市包括44县,人口297万;大同市包括43县,人口270万;侯马市包括43县,人口281万;晋城市包括42县,人口211万;朔州市 包括33县,人口 234万;阳泉市包括32 ,人口 198 ;忻州市包括32 ,人口 208万;吕梁市 32 人口 201 
2、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全省土地中含煤面积占到40.4%。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中部盆地和西部山区。全省119个县(市、区)97电脑重启个县(市、区)有煤炭资源,建成了大同、平朔、阳泉、西山、晋城、潞安、汾西、霍州、华晋等大型矿区和一大批地方煤矿。
  从山西各地区的支柱产业情况来看,最主要就是煤炭等资源性产业在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的地位,山西煤炭工业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太原为11.2,大同为36.7,阳泉为29.68,长治为38.17,朔州为54.35,忻州为21.7,吕梁为14.42,晋中为13.58,临汾为17.17买房签合同注意事项,这些地区都是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的,只有运城
市不以煤炭工业为重点。这说明山西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相当严重,这种结构打破了区域的合理分工,使各地区的资源难以合理流动和配置。
3、山西三大旅游资源贯穿南北
  山西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约占全国总数的 70%多,被誉为古代建筑的博物馆。五台山、壶口瀑布、北岳恒山、云冈石窟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此外,悬空寺、应县木塔、晋祠、宁武天池、洪洞大槐树、乔家大院等都吸引着省内外的旅游者。形成了北部地区的石窟文化,中部地区的大院文化和南部地区的根祖文化。
4、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显著
从各市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人均GDP最高的是太原市,最低的是忻州市,两者相差4.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太原市,最低的是吕梁市,两者相差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太原市,最低的是忻州市,两者相差1.4倍;财政预算收入水平最高的是
二、山西区域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由核心、外围和网络3大要素组成。
1、 核心:中心城市布局结构分析
首先,在西部地区缺少中心城市,广阔的西部地区除了吕梁市外,只有汾阳、河津等规模较小的县级城市,对周边的辐射作用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山西西部地区大部由丘陵沟壑与吕梁山地组成,生态失衡、环境脆弱、贫因落后,构成了山西经济发展的低谷地带。
其次,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分布不合理。在晋北地区,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大同市,由于地处山西的北部边缘地区,对晋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与领导功能;而位于晋北中心位置的朔州市,人口规模不足为什么无线网络连接上却不能上网20万,极化能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差,对周围腹地的辐射影响微弱。在晋南地区,集中分布了人口数量、城市职能相差无几的临汾、侯马、运城3个小城市,三城市“孰为中心”之争持续了几十年,丧失了重点投资建设的机会,三城市之间互相制约、趋同发展,没有形成能够领导、组织、协调晋南地区经济活动的核心城市。在晋中地区,太原市作为山西的省会,位于山西的几何中心,城市极化功能强大。紧邻太原的晋中市首府爱奇艺会员取消自动续费怎么取消榆次区,受太原市极化作用的负面影响最大,由于各种
经济要素、生产要素都优先流入了太原,榆次区作为事实上的太原卫星城,辐射与影响晋中其它市、县的能力不强,中心城市的功能较弱,这种地域组合构成一种畸形的空间格局。
2、 外围:山西城镇规模结构
11个地级城市中,除太原、大同、阳泉和长治外,其它城市根本达不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标准,也没有具备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等辐射功能和拉动功能。尽管有些由县级市改成了地级市,但市区人口、工业产值等指标变化不大,从它们的规模和功能讲,依然是县级市,只是城市等级地位的虚假提升。而小城镇总体规划滞后,这制约了腹地对中心城市扩散的吸纳功能,山西小城镇虽然数量多,发展快,但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许多城镇基础设施短缺,商业、卫生、文教服务水平低下。农村工业布局分散,且基本上以资源开发为主,缺乏与中心城市产业门类配套的产业条件,城市产业扩散与技术扩散难以奏效。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
    此外,山西城镇的职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趋同。山西的大中城市多数为工矿业城市,城市经济主要依托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及粗加工,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煤化工为主导
产业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除山西南部的运城、河津、垣曲、永济、侯马等地以有金属工业和轻纺工业为主外,全省形成了六大能源工业基地。
3、 网络:交通轴线网络结构
由于受特殊地质、地形、地貌的影响,山西轴线网络结构主要是由南北同蒲线和石太线、太焦线构成的“K”字型结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首先缓解晋煤外运的紧张状况,修建了侯西线、大秦线,以及刚刚完成的神朔线,但山西的铁路在全国铁路大网络中,仍处于次要的地位,基本上是从属于京广线、焦技技柳线和陇海线等国家铁路主动脉以外的副线。山西向西没有从省区中心与省外联系的铁路主干线,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难以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近几年,山西在公路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大地改善了过去那种交通不便、流通不畅的局面,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交通网络的空间格局,公路只相当于铁路的副线和延伸,依然是向北、向东、向东南、向西南方向与省外沟通,没有彻底解决向西交通不畅的弊端,全省交通网络的大格局不能满足对外开放、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缩小山西区域经济差距
山西区域经济基本格局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大运城镇发展轴带为主干,晋北、晋南、晋东南、晋西四个经济片区为主体,组织区域城镇与产业布局,形成经济发展网络格局。
1、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加快特经济区培育
根据经济区划理论,可将全省划分为13个大的特经济区,如太原经济区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重型加工产业与技术创新基地,全省城镇与经济发展的组织中枢;大同经济区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具有北魏文化特的旅游经济区、新兴环保产业和食品工业重点生产区以及晋冀蒙周边地区的交通、商贸、信息、金融与旅游中心;临汾经济区为全省重要的焦化、冶金、轻纺工业基地和优质麦棉生产基地、以寻根文化为特的旅游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地区;运城经济区为全国重要的盐化工业基地、全省粮棉果生产基地、轻纺食品工业基地、晋陕豫三角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和以关公文化、黄河文化为特的旅游经济区。
2、中心城市合理化布局
    首先,提升省会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太原都市圈发展。实施太原率先发展的战略,
充分发挥省会综合优势,提升省域中心城市的吸引与辐射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形成都市型产业经济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力争把太原市建成国内一流的省会城市。
    其次,加强晋北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相对处于晋北地区中心的朔州市,随着国内特大型现代化的朔州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设,以及神朔铁路、朔黄铁路、朔港铁路、朔石铁路的建成,朔州市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济位置日趋重要,朔州市必将成为晋北地区沟通东西、承接南北的又一个资源型枢纽型城市。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朔州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使之成为晋北地区经济活动的副中心。
    最后,促进晋南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临汾的重型工业和产业技术优势,侯马的区位、交通、商贸优势,运城的南向门户、河东文化和区域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城市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职能,促进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有效整合城市区域关系,合理确定城市职能定位,发挥三市整体带动功能,塑造城镇体优势。
3、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
西部地区应加强吕梁地级市的建设,发展其成为山西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内部通过发展推动型产业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交通建设来密切与区内其他县市的经济联系,以城市的发展影响和辐射周边区域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城市经济区。此外,西部地区还应重点培育具有发展优势与潜力的县城与中心镇。
4、交通轴线网络结构的完善
强化东西向交通干线的通道功能,加快沿线城镇发展,密切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以南北纵贯的同蒲铁路及其沿线串珠式分布的城市为主脉,向两翼地带拓展的东西方向的交通线和基础设施为支脉,两者共同组合成“叶脉式”城镇体系布局框架和开发模式。
5、合理利用地区旅游资源,实现产业多元化和升级
山西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却将重点放在没有增长潜力的煤炭资源上,终究难摆脱资源诅咒,因此要发展第三产业。晋北的石窟文化、晋中的大院文化和晋南的根祖文化都是发
展的好项目。但是由于各地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不够,宣传力度欠缺,没有很好的交通条件,旅游景点分布分散和恶性竞争等因素存在,旅游产业仍需提升和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对山西区域间差异的分析可以出各区域的优劣势,更好的从整体发展规划,更好的利用大中小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山西经济长足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