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
一、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
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    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
初一开学周记600字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协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 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补充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
二、 传统美德包含如下内容:仁    、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
敬、恕、谨、俭、忍、友、慈、和。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能够分为“修身”、 “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1、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    “身修而
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 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
身等。
2、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 主要包括:尊老,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圆脸男生发型图片3、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 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中华传统美德的八大内容:
1、    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为根本,强调人兽之分,人无良知不如善,体现在新生道 德和追求道德价值。主要有:刚正、谦耻、为善、笃学。
各地就地过年补贴来了2、    精髓是以义制利,人为人的价值应以道义为重,升华为 “义以道生”的人生观。
3、 崇尚律己修身,这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    主要有:情操、自省、舍己、 虚心、谈泊、大度。
4、 精忠报国。5、仁爱孝梯。6、诚信好礼。7、天下为公。    8、自强不息。
四、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勤劳勇敢、扶危济困、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孝行天下、 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助人为乐者,    予人乐也予已乐,协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情;
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 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
1、敬业乐、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保天下者,匹
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思是说,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    ,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 人》一诗。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
为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    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
出汗流血。
5、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
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出自战国诗人孟轲的〈〈孟子•滕 文公下》。原意为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
武力
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7、    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8、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
9、    “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
11今天心情美美的句子、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解释: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
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    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    使他的性
上海外地牌照限行
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苏武牧羊: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 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
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 百多人,带了很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 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 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 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能够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夭夭过去,苏武在地窖
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 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 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 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 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    “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
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水平
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羊。    苏武每
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 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 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    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 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
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    成为一种民族文化
心理要素。
徒木为信: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    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
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    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
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    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移
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