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备34首古诗+赏析+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译文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为“诗”或“诗三百”,儒家后人奉之为经典 ,因而称《诗经》。它手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国风中的多数内容是民间歌谣。
诗词大意:这是一首很有韵律的爱情是。雌雄相依的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欢快地鸣唱。一
个身材苗条、性格和善的姑娘,正是一个修养高的青年男子的理想配偶。这个在水中采摘荇菜的美丽善良少女啊,青年男子无论是在清醒中还是在睡梦里都在思念惦记着你,思念的感情绵绵不断,晚上翻来覆去地总是睡不好觉。总有一天,我能够和她过着像琴瑟一般和谐的幸福美满生活,锣鼓喧天地把她娶过来,两个人相依相恋。
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赏析:
第一节抒发了男子求之不得而日夜不眠的苦闷、焦灼的心情。诗中“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相思者的心情和表现。诗句以荇菜“采之”“芼之”起兴,进而写淑女得而“友之”“乐之”的欢喜,突出了主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为“诗”或“诗三百”,儒家后人奉之为经典 ,因而称《诗经》。它手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国风中的多数内容是民间歌谣。本诗选自《诗经·秦风》。古时人们思想纯朴,有些表达某种感情的诗句只能通过民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首情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诗词大意河畔芦苇碧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北京旅游公司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变形金刚卷土重来《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中心思想:这首抒情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的境况。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着的精神不变。诗的意境朦胧,幻想迷离,引人遐想。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赏析:《蒹葭》是《诗经》中影响很大的一首情歌。它从蒹葭、白露构成的秋图入手,让人进入迷恋而感伤的季节氛围之中。并以此作为衬托。诗人写景很有特点,“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显而易见,蒹葭、白露的转变给人匆匆的动感,意味着光阴似水,一去不复。这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已秋为背景,勾起人伤感的情思。全是虽有三节,但所表达的只有或男或女对恋人的思念,以及思念不得的忧愁。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曹操(cáo cāo)(公元155~公元220),即魏武帝,汉族,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
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词大意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中心思想排行榜网络游戏: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低等动物 歌词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写作背景公元416年,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诗词大意把房屋建在人聚集的地方,却没有世俗的喧嚣。你问我何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
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傍晚南山)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辨明,却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中心思想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
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可理解为“返璞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抖音可以看访客记录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