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名⼈故事5篇经典_科学家的发明故事简短
发明的真谛⼤概就是创造,创造⼀件新事物,发现⼀个新原理,然后更新⼀个时代的篇章,⽽发明家为了⼈类的⽣活更加的便捷以及⾃⾝的追求,做出了伟⼤的贡献。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发明家名⼈故事5篇经典,供⼤家参考。
更多发明家故事相关⽂章推荐(↓↓↓)
发明家名⼈故事1
仓颉
相传仓颉在黄帝⼿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样,只是分⼯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牲⼝的数⽬、屯⾥⾷物的多少。仓颉这⼈挺聪明,做事⼜尽⼒尽⼼,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和⾷物,⼼⾥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没有⽂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上打结,⽤各种不同颜⾊的绳⼦,表⽰各种不同的牲⼝、⾷物,⽤绳⼦打的结代表每个数⽬。但时间⼀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在绳⼦上打个结很便当,⽽减少数⽬时,在绳⼦上解个结就⿇烦了。仓颉⼜想到了在绳⼦上打圈圈,在圈⼦⾥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
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个贝壳。这法⼦挺管⽤,⼀连⽤了好⼏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犯愁了,凭着添绳⼦、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到⼀个三岔路⼝时,⼏个⽼⼈为往哪条路⾛争辩起来。⼀个⽼⼈坚持要往东,说有羚⽺;⼀个⽼⼈要往北,说前⾯不远可以追到⿅;⼀个⽼⼈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中猛然⼀喜:既然⼀个脚印代表⼀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种符号来表⽰我所管的东西呢?他⾼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法,全推⼴开了。就这么,形成了⽂字。
发明家名⼈故事2论语解释
鲁班张家界旅游简介
鲁班⽣于公元前507年。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匠。鲁班本⼈则是⼀个⼿艺⾼强的⼯艺巧匠,杰
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很多。⾄今,在民间还⼴泛地流传着他发明创造的故事。
锯和刨
今天,⽊⼯师傅们⽤的⼿⼯⼯具,如锯、钻、刨⼦、铲⼦、曲尺。划线⽤的墨⽃,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每⼀件⼯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次,国王命令鲁班在⼗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来修⼀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了。他们起早贪⿊,挥起斧头,⼀连砍了⼗天,⼀个个累得精疲⼒尽,结果只砍了⼀百来棵⼤树。
这时,砖⽡⽯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的黄道吉⽇也快到期了。如果动⼯时⽊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脚浅⼀脚地向⼭上⾛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被什么东西划了⼀下,抬⼿⼀看,长满⽼茧的⼿划出⼀道⼝⼦,渗出了⾎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转⾝,他⼜看见⼀只⼤蝗⾍正张着两个⼤板⽛,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看,它的板⽛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再看看蝗⾍的⼤板⽛,他⼼⾥豁然开朗。
他⽤⽑⽵做了⼀条⽵⽚,上⾯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板开那样的锯齿。⽤它去拉树,只⼏下,树⽪就破了,再⼀⽤⼒,树⼲出了⼀道深沟。可是,时间⼀长,⽵⽚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去,请铁匠按照⾃⼰做的⽵⽚,打了带锯齿的铁条,⽤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了⼗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匠,整天和⽊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特别善于⽤斧头,能⼏下⼦就把⽊料砍成需要的样⼦。“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前摆弄斧⼦,那是⾃不量⼒。由此可见,鲁班⽤斧之纯熟。
但是,⽤斧⼦把⽊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纹粗和疤节多的⽊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账号申诉
题,鲁班⽩天琢磨,夜⾥想,他先是做了⼀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磨了⼀把⼩⼩的薄薄的斧头,上⾯盖了块铁⽚,只让斧头露出⼀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这窄刃在⽊料上推。⼀推,⽊料推下来薄薄⼀层⽊⽚。推了⼗⼏次,⽊料的表⾯⼜平整⼜
光滑,⽐过去⽤斧⼦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推时既卡⼿⼜使不上劲。鲁班⼜做了⼀个⽊座,把它装在⾥⾯。刨⼦,就这样诞⽣了。
鲁班做⽊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虽然他⼿头有画直⾓的矩,可⽤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把“L”形的⽊尺,量起直⾓来,可⽅便了!后来,⼈们都把它叫鲁班尺。由于鲁班对⽊⼯⼯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磨与云梯
鲁班⼀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活。这⼀天,他忙了⼀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家⼈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粉了。他们拿来⼀些麦⼦,放在⽯⾅⾥,⽤沉重的⽯杵去捣。捣麦的⼈累得满头⼤汗,才捣碎了很少⼀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劲⼩了,砸不碎;劲⼤了,⼜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了。当时,⼈们都是⽤的这种办法。鲁班决⼼改⾰它,为⼈们解决困难。⼜⼀天,“鲁班来到另⼀个地⽅⼲活,恰巧看到⼀个⽼太太正在捣麦⼦。⽼太太年岁⼤了,举不起⽯杵了。她扶着⽯杵,在⽯⾅⾥研着麦粒。鲁班⾛过去⼀看,⽯⾅⾥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鲁班叫他的妻⼦云⽒来两块⽯料。他把⽯料凿成两个⼤圆盘,⼜在每个圆盘的⼀⾯凿出⼀道道槽。其中的⼀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起,凿槽的两⾯相合,有⽊把的放在上⾯,中⼼还装了个轴。他在圆
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的⽯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粉。⼤家⾼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们⽴了⼀⼤功啊「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泛使⽤过的⽯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民制造各种⽣活⽤具的能⼯巧匠。⽽且是⼀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攻城者呢,⼿中的武器不过是⼸箭、长⽭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盖房⼦时⽤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的城墙,上⾯还可以站⼈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辆”⽊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驾御。送葬那天,⼀路上围了很多⼈,看着这辆⾃动⾏⾛的⽊马车,⼀个个赞叹不已
发明家名⼈故事3
蔡伦
蔡伦在朝⾥做郎中,官⼤权⼤势也⼤,同僚们都有⼏分怕他,连皇上娘娘也不敢轻视他。为啥哩?因为他正直、公道,敢于硬碰硬,不怕得罪⼈。要说对待百姓,他可是⼀个⼤好⼈,从不依官仗势欺侮⼈,还经常微服私访,救贫济困做善事哩。
那时,纸还没有发明,公⽂案件都写在⽵简上,他每天办公要翻阅⼏百⽄重的⽵,简直累得不⾏。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的苦累,由很多⼈的苦累,他想到了国家的利益,于是,他给⾃⼰提出了⼀项任务,要造出⼀种轻便、便宜、易于保存的写字材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上天还难哩。根本没影影的事,从哪⼉下⼿呢?他苦思苦想,仍没⼀点⼉思路。有⼀天,他看见⼀个⽼头⼉剥桦树⽪,⾥边那⼀层⼀层的薄树⽪,光滑轻便,拾了⼏⽚,反复观看,越看越觉得是写字的好材料。于是他把桦树⽪带回家中,研墨提笔,写了⼏⾏⼤字。过了⼏天,桦树⽪⼲了,表层皱巴巴的,就像七⼋⼗岁⽼⼈额头上的纹路,有的字也跟着变了形样,他⽣⽓地把桦树⽪扔到柴堆⾥去了。
但是,他没有失望,仍在继续寻写字的材料。他为这事⼉到底费了多少⼼,跑了多少路,谁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张纸发现了⼀些异样情况,他的⾐带渐渐宽了,他的语⾔更加少了,他很少谝闲,总是在凝神考虑什么。张纸问他,他笑⼀笑没说什么。
这⼀年春天,张纸回家给⽗亲过七⼗⼤寿,蔡伦也去了。张纸家住⽩⽔淮沟河,交通不便,⼭路难⾏。
蔡伦为朋友肝胆相照,不辞劳苦,深受张家⽗⼦欢迎。祝寿已毕,蔡伦从下榻处出来,独⾃⼀⼈到村外去游玩,游到⼀个⽔池旁边,看见⼀⼩娃从池⾥掏出稠稠的浆质,摊放在破席⽚上去晒,晒⼲了就揭下来玩。他问⼩娃们玩的是啥东西,说是棉花⽪[3]。这名⼦真怪,蔡伦听也没听过。于是他从⼩娃⼿⾥要来棉花⽪,左看右看,反看正看,看个没完,⼝⾥还独⾃念叨着什么。看了好久,他⼜向⼩娃要了⼏⽚,这才急匆匆向回⾛,回到下榻处,急忙研墨润笔,唰唰唰在棉花⽪上写起⼤字,写着写着,他忽然⼤笑起来:“我到了?我到了?”护卫的⼈吃了⼀惊,以为蔡⼤⼈犯了什么邪症,急忙围过来问长问短,问的结果,才知蔡⼤⼈为到写字的好材料⽽⾼兴呢。众位刚放宽⼼,只见蔡⼤⼈向外跑去,到了⼩娃玩的池⼦畔,蔡伦稳住脚步,仔细察看了池⼦⾥的浆质,看了很久,仍不得要领,他便向村民打问。村民说这池⼦是⼀个死⽔潭,原先是饮⽜的池⼦,后来,有⼈把弹花后剩下的烂棉花扔进池⼦,⼈们嫌脏,不再去饮⽜,结果,⼤家都把烂鞋、臭袜⼦、绳头、烂⽪⽚往⾥扔,扔的时间长了,⽔变成了浆糊状。⼩孩掏着晒⼲玩,⼤⼈也不知那叫什么。蔡伦听罢,⼼中暗暗打定注意,他叫护卫把池⼦⾥的浆质都弄来,晒成最
薄的⽚⽚,然后他把这些⽚⽚裁成⽅形,摞成⼀摞,带回府中去了。
第⼆天,他奏明皇上,最好的写字材料到了,并把带回的⽚⽚送给皇上试验。皇上试过后,把他夸奖了⼀番,并⿎励他试制。
他照村民的说法,把棉织物撂进⾃⼰挖好的池⼦,然后⽤⽔浸泡。这些棉织物不知咋搞的,好⼏个⽉也变不成浆质,他急得⽤棍⼦搅,⽤椽⼦捣,搅了⼏个⽉、捣了⼏个⽉,终于使棉织物变成了浆糊状。他像前边那样晾晒,终于⼜得到好⼏沓薄棉花⽪⽚⼦。为了纪念在张纸家乡的这⼀发现,蔡伦把这些棉花⽪⽚⽚起名为纸,并把每⼀⽚叫做⼀张。从此,世上才有了纸这⼀名称。
但是,初次试制出来的纸,粗糙得很,⼜不⼗分柔软光滑,这⼜成了蔡伦⼼中的疙瘩,于是他向皇上上了表章要求辞职,去专⼼试验造纸。皇上不准。蔡伦再上表章,陈说⾃⼰当官只能利于⼀代君王⾂民,造纸可利百代⼦孙,坚决请求皇上答应他的请求。皇上舍不得这样忠⼼耿耿的好官,还是不准。蔡伦⼜上第三道表章,⾔说造纸成功后,他还要返回朝廷,继续为君王效命。皇上看蔡伦意志坚决,含泪批准了他的请求。
花海蔡伦辞职后,即刻来到⽩⽔淮沟河,他请了⼏个帮⼿,昼夜忙着造纸,造出的纸果然越来越好了。蔡伦名字也越来越响亮了。买纸的⼈络绎不绝,尽管蔡伦⼀帮⼈⽇夜苦⼲,也满⾜不了⼈们的需要,他看到这种情景,就把帮⼿打发出来,让各⾃都去设造纸⼚培养学徒,让更多的⼈掌握这⼀技术。
后来,皇上要蔡伦回朝复职,蔡伦⼜上表章推辞。皇上没办法,只好让他常住民间造纸。后来蔡伦享尽了天年,就死在淮沟河⾥。村⼈给他举⾏了⼗分隆重的葬礼,还给他修了庙宇,⽴了碑⼦。这碑⼦后来不知咋搬到马家寨的⼤路边,⾄解放后还在那⼉。⾄今还不知道被谁搬⾛了。⾄于他造纸的池⼦,如今仍在淮沟河。
有⼈还说,蔡伦是被⽟皇⼤帝召到天宫去了,在天宫⾥,他开了⼀个很⼤的造纸⼚,声名⼤得不得了。⽟皇⼤帝怕他的名声压倒了⾃⼰,⼏百年后,就把他降到西⽅凡间,让他在那⼉去造纸。因此,西⽅的造纸术⽐中国晚了⼏百年。
发明家名⼈故事4
毕升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下⼦提⾼了⼏⼗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边演⽰,⼀边讲解,毫⽆保留地把⾃⼰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型⽅块,⼀个个刻上凸⾯反⼿字,⽤⽕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格⼦⾥。然后在⼀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平板把版⾯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位⼩师弟说:“《⼤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板,⼀间屋⼦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如果⽤师兄的办法,⼏个⽉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教我的!”毕升说。
“你⼉⼦?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回乡祭祖。有⼀天,两个⼉⼦玩过家家,⽤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随⼼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章吗?哈哈!这不是⼉⼦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师弟问道。
好⼀会,师傅开了⼝:“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他早就在琢磨提⾼⼯效的新⽅法了!冰冻三尺⾮⼀⽇之寒啊。”
日本动漫排行榜2012“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发明家名⼈故事5
伏特发明电池
运费亚历⼭德罗·伏特,意⼤利著名物理学家。1745年2⽉18⽇出⽣于意⼤利科摩,伏特发明电池时已经50多岁了,他绝没有想到持续电流对以后的影响会有那么⼤,因此也没有再作进⼀步研究,⼀直在帕维亚⼤学任教。1819年,伏特退休回到故乡,于1827年3⽉5⽇逝世。
伏特出⽣于⼀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个兄弟妹⼤都就了神职,只有他例外。伏特四岁才会说话,家⾥⼈认为他智⼒迟
钝。但到了七岁,他赶上了其他孩⼦,接着就开始超过他们。他⼗四岁时便决⼼当⼀个物理学家。当时伏特对占据了当代科学舞台的电现象⾮常有兴趣,⽽这种兴趣是由普利斯特利的电学著作引起的。为此他甚⾄还写了⼀⾸关于电学的拉丁⽂长诗。
1774年,伏特被任命为科莫中学的物理教师。第⼆年他发明了起电盘。在给普利斯特利的信中,他⾸次描述了这个发明。这个装置由⼀块覆有硬橡胶的⾦属电极板和⼀块带绝缘⼿柄的⾦属电极板组成。摩擦硬橡胶板,使之带上负电荷。如将带柄极板置于其上,正电荷便被吸引到下表⾯,负电荷被排斥到上表⾯。上⾯的负电荷可通过接地排除,这个过程不断继续,直到带柄极板带上很多电荷为⽌。这种电荷蓄贮器取代了莱顿瓶,成为电容器的前⾝,今天仍然使⽤着。
起电盘发明后,伏特的名声因此传开。1779年,他接受了帕维亚⼤学的教授职位,并继续从事电学研究。他发明了与静电有关的其他设备。1794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被选为该会会员。
当选会员后的⼀天,伏特像往常⼀样,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突然,⼀本德国科学家的实验报告汇编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本书记载了⼀个叫斯罗扎的科学家在1750年做的⼀个实验。斯罗扎在实验报告中说:把两个不同的⾦属分别夹在⾆头的上下,然后⽤⼀根⾦属导线连接两块⾦属块,此时,⾆头上会有⼀种⿇的感觉;如果⽤两块相同的⾦属⽚夹在⾆头上下,就没有这种感觉。伏特看完这个实验报告,欣喜若狂。回到实验室,伏上到⼀块薄锡⽚和⼀枚新银币,并⽤⼀根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果然,他的⾆头出现了⿇⽊的感觉。“这是触电的感觉。”伏特对助⼿说,“导线中肯定有电在流动。”伏特发现,单独使⽤锡⽚或银币在⼝腔做实验时,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伏特推测,可能是⼝腔含有稀酸的缘故。根据这⼀推测,伏特改⽤稀酸做实验,果然,发现有⿇⽊的感觉。稀酸实验的成功,给了伏特极⼤的信⼼。他决定⽣产⼀种能产⽣和储存电能的装置。
1799年,伏特按照⾃⼰的设计,把⼏个盛稀酸的杯⼦排在⼀起,然后在每个杯⼦中装⼀块锌⽚和铜⽚,并将前⼀个杯⼦中的铜⽚和后⼀个杯⼦中的锌⽚⽤导线连接。最后,两端⽤导线接出。伏特⽤⼿指捏住两端的导线,他不仅感到⼿指⿇⽊,⽽且⾝上也有这种感觉,这说明这种电源装置产⽣了相当⼤的电压。“把这‘宝贝’叫做‘伏特电池’吧!”伏特的助⼿建议。
1800年,伏特制成能产⽣很⼤电流的装置。这就是历史上第⼀组电池。伏特使⽤⼩圆铜极板和⼩圆锌极板以及浸透了盐溶液的硬纸板圆⽚,从底部开始,往上依次为铜、锌、硬纸板;铜、锌、硬纸板……如将⾦属线接到这个“伏特电堆”的顶端和底部,电路闭合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不久,尼科尔森将伏特电池付诸实际使⽤。电池的发明使伏特的名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801年,伏特被拿破仑宣召到法国奉命表演他的实验。他获得⼀连串的奖章和勋章,其中包括荣誉勋位团勋章,还被封为伯爵,1810年,他当上了伦巴第公国的参议员。伏特和拉普拉斯⼀样,有不受政治变迁影响、保持⾃⼰地位的权利。⽆论是拿破仑倒台还是奥地利再次统治意⼤利,伏特仍然地位显赫,春风得意。然⽽,伏特所获得的最⾼荣誉却并⾮出⾃于统治者,⽽是来⾃他同辈的科学家。电动势的单位现被称为“伏特”,就是为了纪念他⽽命名的。由现代核粒⼦加速器产⽣的运动带电粒⼦的能量,以电⼦伏为单位量度。
在伏特之前,⼈们只能应⽤摩擦发电机,运⽤旋转以发电,再将电存放在莱顿瓶中,以供使⽤,这种⽅式相当⿇烦,所得的电量也受限制。伏特发明的电池改进了这些缺点,使得电的取得变得⾮常⽅便。
伏特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较⼤的持续电流来进⾏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个巨⼤的进展。伏特电池是⼀个重要的起步,它带动后续电⽓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后来利⽤电磁感应原
理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研发成功也得归功于它,⽽发电机之后电⽓⽂明的开始,导致第⼆次产业⾰命,改变了⼈类社会的结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