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haha哈哈名城——泉州
一、我眼中的泉州
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的区别
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又叫做刺桐城,这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绕着泉州种了一圈的刺桐树。每到夏天,大街小巷开满了火红火红的刺桐花,美丽极了!这就是刺桐城的由来。传说在欧洲,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刺桐城,却不知道它就是泉州,更不知道它在哪里,可见刺桐城在外国已经颇有名声。
要说名胜古迹,最有名的就是开元寺了。开元寺里的大雄宝殿的屋顶上,刻画着无数个拿着乐器的女仙,她们面带笑容,高举乐器,似乎真在演奏!据说,这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幅画极为相似,好像就是根据开元寺的雕像画的!
要说文化遗产,那可就数不清了。其中,德化县生产的陶瓷在国内可是数一数二的,被人称为“中国白”。
文化遗产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木偶和南音了。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用了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线掉住一个木偶,训练有素的演员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将一个提线木偶表演得活灵活现。
说到南音,那是从几百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还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增添了许多更好的元素,被人们称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说到人文,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简朴的勤劳的惠安女了。她们住在惠安县的大乍村。她们那独特的服饰使人一见到就知道她是惠安女。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种独特的服饰都是为了更好地干活。她们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只要工作、做家务,她们做完了这些活还要去打渔,去卖东西,体现了她们勤劳贤惠的良好品质。
泉州令我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就是泉州十八景啦!
千言万语道不尽, 泉州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泉州的魅力。
二、走进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520表白的话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之一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西晋年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d7200之称。五代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怎样刻录光盘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
偶、布袋戏等。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经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加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经济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巨头。
求真而务实的泉州商人,不拘泥于传统封建理学的言义、言理、不言利的旧观念,把义与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儒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泉州宝贵的经济文化的基础,更是泉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文支撑。
说到泉州的历史与经济,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泉州,古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到了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从泉州港口开出的货船,装载着丝绸和瓷器等物品前往印度洋沿岸,然后进入波斯湾地区,形成了一条联接亚、非、欧、美的海上大动脉,一派繁华热闹。 煮鸡蛋频繁的贸易让泉州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汉人往泉州的迁移,促进了先进生产工具和造船技术的传播,也使泉州元宵节泉州游园活与海外地区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唐代中叶,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丝绸外销的主要途径。宋元全盛时期,泉州港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不同肤、不同服饰的外国商人和中国商贾,云集在泉州街头,国的商船以及前来进贡朝廷的诸侯国使者,都集中在这个盛大的海港。北宋末年,官府在泉州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来华外国使节。一些外国商人,聚居在泉州城南一带,形成了“蕃人巷”。元代,泉州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当时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一百多个,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交往相当频繁。扬帆出海,十分壮观。因为拥挤和超载,当时有些运载货物的商船刚出港口就沉没了,今天泉州港口附近还有百余只沉船,沉船上有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同其他港口城市一样,泉州至今还保存着海岸文化交流重镇的历史与遗迹,其中包括因港口形成的桥梁建筑,比如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洛阳桥。这座桥梁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综合运用的工程,它首创了筏形桥基,并且采用种植牡蛎的方法加固桥基。泉州还有中国古代最长的跨海石桥安平桥,全长2250米。透过这些桥梁,人们看到了港口昔日的繁荣。古泉州的其他建筑,也体现着中外文化艺术的相互渗透。比如泉州的清净寺,圆形的穹顶、尖拱形的大门,具有十分浓郁的阿拉伯宗教建筑风格,细部结构却又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各国商客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泉州确定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些宗教遗迹,是泉州发达的海上贸易促成的文化遗存,也与从事航运的人们特有的海神崇拜有关。人们从泉州港口出海时,常在泉州西郊九日山麓的廷福寺举行祈风仪典,祈祷中外商船都能平安地抵达或归来。人们同时还拜祭女性海神妈祖。祈风和拜祭仪式中,人们会在岩石上刻上祈祷的记录,长时间以来形成了宝贵的祈风遗迹。这些石刻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记载了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等地区的海上贸易史及民间友好交往史,是现存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
三、民俗文化:
1. 茶文化:闽南人好饮茶。泉州也不例外。以茶会友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备有茶具。
2. 元宵节:每年的元宵节,泉州会举办游街。基本上是从涂门街到文庙,开始游街仪式。晚上的文庙人最多,以社会活动过节,俗称闹元宵,出门游上元,看花灯、焰火、猜谜语、攻炮城 举办文艺踩节:化装游行有宋江阵、踩高跷、迎阁、骑马队,乐队有南音、十音、车鼓阵、笼吹,舞蹈有舞龙、舞狮、火鼎公火鼎婆、踢球舞、拍胸舞、剑舞、扇舞等。据说元宵晚吃甘蔗对牙齿好。
3.戏曲: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南音、北管、高甲戏歌仔戏梨园戏提线木偶是泉州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
四、名胜古迹:泉州十八景
1.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
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2.五里桥: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
4.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
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5.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6.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 5年至嘉 4年(公元1053心理咨询师证怎么考需要什么条件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7.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
以上等等都是泉州著名景区。如果到了泉州定要走几处才值得
五、美食小吃
  鱼仔粥面线糊肉粽鱼丸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水煎包、洪濑鸡爪崇武鱼卷,桔红糕,绿豆饼、碗糕,花生甜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石狮芋圆、土笋冻,柿饼,贡糖,椰子饼,四果汤石花膏等等。
六、著名人物:
蒲寿庚: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上,蒲寿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大海商并高级武官,而且在宋元鼎革之际举足轻重,炙手可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