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型城市发展对策
研究一一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实证分析》阶段性成 果,编号: 09BJY03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强大
力量。文化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 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 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意型产业是指以传统文化为基 础、以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 全面结合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其范畴包括:时尚设计、电影与录
像、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品、艺术与古董市场、表演艺术、
就业性等特征,还能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动力。
通过体制改革可以从源头上理顺各种关系, 破除行业壁垒, 整合、 优化文化资源;通过体制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促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 和保障。
(一)完善产业市场体系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打破按现行行政区划和行政级次以及
按部门分配文化资源的传统体制及地区封锁、 条块分割的市场格 局,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按照转换机 制、增强活力、增加投入、改善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激励、竞 争、约束机制,强化导向,构筑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服务,为 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和快速发展创造条件。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中 介市场,通过竞争提高文化市场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深化国有单位改革
要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改
革,把事业单位改革作为主攻方向。 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
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 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
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而忽略文化的产业性质的旧观念, 加强对文
咨的组词化创意产业实行规范的企业化管理和运作。 按照区别政策、分类
场、面向众的能力。
(三)创新文化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适宜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市场运行和调节规划体
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通过搭建文化 资产、资源、产权、资本流通平台等措施和办法,加强对文化产
业市场环境的营造和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
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 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 律法规,提咼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四)健全评价考核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重
汕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要性的认识。要形成一套科学的引导、奖惩、调节、监督机制, 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轨道。把文化创 意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产业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总体规划。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评价地方发展水平、 衡量经济 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纳入党政领导的任期目 标。把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方式作为重要的改革目标。
二、培养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特征是以知识创造为基础。领军人才
挑的组词和专业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步的核心要素。精英、专家、 大师,可以用他们独特、非凡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留下不朽的 精神财富。因此,热爱文化、富于激情、长于创新的人才是文化 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
(一)人才作用由产品生产者向先进文化传播者转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精髓。
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 它直接作用于精神领 域,关乎社会的进步。因此,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名家名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 观;文化创意人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德与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品决定艺品,立艺先要立德。德
艺双馨是艺术大师用人生实践和艺术实践铸就的, 是历史和人民 给予的客观评价。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 品相得益彰;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干要怀着 一颗为民服务的诚心,深入实际,贴近生活,推出更多体现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产品。
(二)人才培养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一要重视“土壤效应”。文化创意人才是具有专业知识、
受过高等教育、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专业 人士。因此,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方式需要一个革命性变革。
必须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 一大批对文化理论有兴
趣、有研究,对艺术审美有追求、有爱好 的专业人才。改革培养创意人才的教学模式, 解决其培养中观念、 制度、师资三个不适应问题,使教育更能适应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的需要。要注重培养创意人才探索精神。通过对兴趣、勇气、思 维、方法的综合培训,使创意人才对所面临的好奇、 怀疑、追索、 求解,能以科学的态度、先进的技术手段、创新的思路开展研究 和探索。
二要重视“核裂变效应”。创意人才之间进行科学交流、
合作非常重要。 人才的大量聚集能够产生思想的火花, 创意的汇 集会带来理论突破、技术革新、产业升级,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和 经济效益。 因此,应通过创意人才的不断聚集和扩散构成艺术创 造的共同体, 使之处在文化创意研究开发的最前沿, 成为最积极、 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创造性集团。
三要重视“雪球累积效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学
派。学派( School )指由某个特定的大师(哲学的、科学的或艺 术的)所教导而形成的一个体。学派往往有其固定的、可见的 社会组织结构,具有相对集中和稳定的学术环境
(如大学、研究 所、实验室、公司等等),是以一个或几个带头人(学派领袖或 名师)为核心,以其合作者、助手、学生为学派的基本成员,通 过较为充分的创意合作和交流形成共同的研究方向、 创作风格和 创意思想。 这种创意研究的集约化社会化的过程, 产生的是“雪 球累积效应”。一方面,在学派领袖和名师(艺术家)的培养、 扶植下, 年轻的创意人才迅速成长, 并以众多出的创意作品提 高学派的声望。 另一方面, 学派的声望又强烈地吸引和影响更多 的创意人才,使学派的创意优势不断得到积累。
四要重视“多元包容效应”。 创造性人才的共同特点就
是追求独立性和差异性, 喜欢标新立异, 如果没有一个宽容环境,
他们很难发挥所长。因此,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 围。
五要重视“文化融合效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和交
通的进步使创意人才之间的交流十分方便,大幅度降低了文化创 意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成本。 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 创意技术和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有目的地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文化创新人才。
(三)人才行为动因由外在压力向内在动力转变
就创意人才而言,兴趣是其对于文化创意的特殊认识倾向
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创新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对创新起着直
接推动作用。事业心即是对艺术创造的一种执着的追求。 只有当
文化创意人才认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伟大的事业, 并且愿 意为其奋斗终生时,他才得到了创造、创新的最大动因。创造欲
是创意人才要想展现自己的审美情趣的一种强烈愿望, 这是一种 极为可贵的心理冲动。它能极大地调动创意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要激发文化创意人才对所从事专业的爱好, 培养其社会和 家庭责任感,激发其成功欲望,并学会做人、做事、治学、追求 事业。
(四)人才激励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文化创意人才在奖励的路径上要由过去重视科研成果奖励
逐步转向科研过程奖励,更多地考虑对创意人才潜力的奖励和评
价,同时更加注重按照创意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的个性、 爱好与
习惯等异质人力资本特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激励。精神奖 励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创意人才成功的作品一旦赢得社会或 同行的承认,可以带来自我实现的满足, 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调动 其积极性,并且其激励深度大、时间长。在奖励的对象上,要逐 步由原来的团队激励逐步转向个人激励, 还应在团队奖励与个人 奖励之间及领军人才与一般专业人才之间,设计混合型的奖励。
可根据实际建立创意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创意大师培育工 程、知名创作室和流动工作站及终身成就奖等。
三、塑造文化创意特品牌
文化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品牌是创意文化
产品的“魂”,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市场,培育国内乃至国 际上享有盛誉的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
行车电脑显示屏是什么(一)围绕核心价值主线演绎创意品牌
玻璃瓶饮料文化品牌是精神、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是一种重要的
文化引领。保护“文化边界”、维护“文化安全”是实现文化自 觉与自信的需要。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没有文化的
繁荣。但百花齐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改变或偏 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根主线就难以积淀成深厚的文化内涵,
不能有效抵御消极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的品牌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尤其有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 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经典品牌的发展历路来看,蕴含着自然、鲜明、独特,
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质的文化内涵才能够穿越时光、 跨越 国界,才能动人心弦,保持长久的生命。
(二)继承传统文化精髓打造创意品牌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总是在继承传
入党现实表现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
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是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 撑。打造自主特的文化创意品牌, 必须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基 础上进行有效的集聚、挖掘、整合,再通过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 新,根据文化发展趋势和需求,具有前瞻性地展示品牌的民族性、 地域性、时代性。
(三)吸收国外先进精华融合创意品牌
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区域的,同时也是人类的、全球的。
创意文化是开放的文化,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汲取和借 鉴。所以,创意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性、区域性,也具有人类性、 世界性。各民族、各国家的创意文化都有其生长的土壤与环境, 都有其适宜的活动与发展空间,都有其个性与特征。事实上,先 进发达国家无论是对创意文化的理论, 还是在创意文化的实践方 面有许多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因此,应吸收国外创意文化的精 华,洋为中用,并结合我国实际,根据本地区、本民族自身
的需 要,在不同种族、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具有自 身特的创意文化品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