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周记——师生关系讲究一个“度”
煮速冻饺子要多久熟教育周记
师生关系讲究一个“度”
茶馆演员表在教育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师生关系的经营也越来越被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教育学中专门阐述了,建立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人格的形成。
并且很多案例也显示出来,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很多时候在事情的处理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乐趣性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那个很出名的“蚂蚁唱歌”的案例,里面的老师的行为便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形象陈述了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若用身份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不良后果。
于是,在成为老师之前,我便在心里反复勾画过与学生相处的画面,我要以何种态度对待
我将来的学生,在他们心中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我都绘制了蓝本出来。当然最后,我也明白,实际情况总是多变,仍是要真的到了现实中,才能从中真正地慢慢地悟出门道来。
来到一中以后,我在面对学生时,便有意识地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他们交流,希望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像真正的朋友一样相处,以此来让学生在对待我乃至于对待我所教的科目时,会产生愉快感,进而还能喜欢上我教的科目,成绩能够蒸蒸日上。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在这几个月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不少学生的喜爱,并且慢慢的也能让学生与我说心里话,从中体会到师生交流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然而十一月最后一周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不得不开始反思。 月末都是有归宿假的。假期两天,不过一些外地学生减去在路上的时间,在家里总共可能就是一天半,而高一学生因为学了九门功课,假期的作业数量可想而知,我考虑到此是其一;其二,学生在假期都顾着玩,对待作业很是敷衍了事,做了也没甚效果,更可能会在星期天的晚自习来抄作业交差。出于这两点考虑,于是我在放假前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把本来准备在假期发下去的试卷让学生当定时作业做了,也算是检验了一下他们这周学习的水平。因此,月假的语文作
业便只有一篇随笔了。我自以为这样的做法让学生了解到了我为他们考虑的心情,会更认真地对待我从学期开始便布置的每周一篇随笔。
谁知,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
星期天下午,也就是月假马上要收假的时候,一个平时与我交流很多,相处日渐自然随意的学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问我:“李老师,这周能不写随笔么?作业太多了,我做不过来。”
在看完短信的刹那,我真的失望至极又恼怒至极。这个学生因为性格活泼,前两次考试又进步较大,我对其很是看好,并且与之交流时真心没有当自己是老师。而且,我已主动为他们压缩了语文的作业量,但他们在选择“能不能不做”的作业时,仍然首选语文!或许这个学生也是认为与我相处随意,所以更能说出心中真实想法。然而,在此处,这个学生实在是没有换位思考。让我禁不住失望。 后来我想了很多,渐渐的我开始觉得,师生关系,还是要讲究一个度。
诚然,师生之间欢乐如朋友的相处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对于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
生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然而若是超过了一定程度,学生也会认为这个老师没有威信,那么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做作业时总要将这一科放在后面做,甚至不做这一科的作业,反正“这个老师好说话”。
2022立秋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然而这个度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又要怎么把握好度,既让学生喜欢自己,又不会让学生“欺负”自己。这两个问题却是比较困难的,这不仅需要多动脑筋思考方法,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更需要在工作中的历练与积累。我相信,很多优秀教师定然也是在多年的工作中慢慢摸索出门道,有了一套自己的法则,才能在师生交流中游刃有余。
在起步的阶段遇到阻力不但不可怕,相反实是幸事,这让我能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慢慢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高中教师。 比心陪玩
第二篇: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
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切困惑和失败根子,绝大多数场合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决定的。它
告诉我们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感情投入,只是按照职业规则来按部就班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师,时时处处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过分苛刻,他可以不打折扣的完成教书任务,甚至取得较高的升学率,但却难以容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无法让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这样的老师,可能是从爱的角度出发,但不会有爱的收获,学生对他只能是敬而远之。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个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动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的老师,学生不但会对他产生反感甚至敌对情绪。“恨屋及乌”,那么学生对他的学科也绝对不会产生喜爱之情。这样的老师,他留给学生的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之外,还让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中丧失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造成学生心灵上的创伤、人格上的扭曲。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多年来因受“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 1
之下,师生距离越来越远,师生对立现象屡见不鲜。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效果不仅仅是一份
简单的成绩单,更注重的是通过教育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像这样没有任何情感的师生关系,从学生长远的利益来看,它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扼杀了学高小琴怎么失的身
生的灵性,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失误,从而思考今后的教育改革方法。
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育的科学化。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素质教育就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传统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呈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调整,重建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快。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
方积极的一种内驱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的接受教学内容。然而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能否被学生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制约。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的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感情淡漠、互不关心,课堂双边活动就难以进行,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因此而失去教好学生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使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形成
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具体表现在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如:正在工作中,教师能否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是否与学生在情感上相通;学生是否被教师所喜爱和关心,是否得到教师的信赖;在心理上,师生之间有没有在思想、情感、兴趣、受好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师生之间有没有建立起友好、凉解、亲近、依恋等心理的形成,都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同时也成为优良教风和学风的重要内容。
三、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从教育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由学校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
的工作关系,它由具体的工作目的所决定的。当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立以后,-教师和学生便形成一种工作关系,并在它的维系下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种双边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既要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兴趣、爱好等主观态度的影响,又要受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敏捷性、个性心理品质等能力的影响。而师生关系既直接影响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态度,又影响师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发挥。因此,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壮组词
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须,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才能在教育中取得理想的效果。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要牢牢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学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既要真诚,又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某些方面发展滞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也是教师的一种教育的手段,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丝理解的微笑,都能打动自己的学生。同时,每个学生都期望从教师那里得
到关心和爱护,这是他们普遍的心理需求。如果感到教师是真诚的关心爱护自己,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并把教师当成最可信赖的人,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反之,如果感到教师对自己漠不关心,经常斥责、挖苦,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以至
行为上的对抗。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这种“互相回应二心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摆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往往唯我为尊,违背社会交往主体平等性的原则。事头上,任何不平等的交往都是扭曲的、不健康的交往。强调师道尊严等于无形地在师生之间划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只有能使学生产生亲和感的教师,才会产生加倍的影响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道理。因此,要求教师实现从“师道尊严”向“良师益友”的转变。教师要变成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那么,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呢?有一项调查表明,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普遍认同的有这几条:尊重和理解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办事公道,活泼开朗,和蔼可亲、有幽默感,以身作则,仪表大方,放下架子和学生说话。让我们牢记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句名言: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