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太原城的老字号及其空间演变
民国时期太原城区的境界当东起东门外西人义地,西迄汾河边,南界大营盘,北至飞机场。东西宽二十余里,面积七百余平方里。城区直径南起首义门,北迄小北门,大约五里十七丈长;东起大东门,西迄水西门,计宽四里一百五十五丈。太原城城池坚固,俗称为铁牛城。在其东西南北方各有两个城门,大东门叫宜春门,小东门名迎晖门,新南门曰首义门,大南门为迎泽门,水西门称振武门,旱西门唤阜城门,大北门呼镇远门,小北门喊拱极门。共十二城楼,城门及四角各有一楼。
杭州国美电器 太原在清朝为府级行政区划单位,为山西巡抚布政使等台官驻节之地。民国元年裁府,以阳曲县为省会。太原设市则到了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十六年确定了市制,国民党在此设有了市党部,开启了其“黄金十年”的近代化建设,一大批民族企业应运而生,繁荣了整个太原市场。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之后,原太原城区许多工业企业,或搬迁,或被日军将机械设备搬迁至东北或日本,从而使原有基础上的太原实业公司纷纷倒闭,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洋货企业,从而使太原城区经历了新的一轮变革时期,各街道的功能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阎锡山重返太原,在其麾下的以西北实业公司为代表的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重新掌控了太原市场和商业,因而又重新对太原城区的各机构功能进行了一番改造,且使太原城逐步转向为军工化服务的军事扼制经济城镇。一直到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重新迎来了新的天地。至太原解放为止,太原的行政区划经核实后,全市辖16个区,40个主街,367条自然街(主要在城关的内八区),这367条自然街分布在城关约1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其街道名称主要从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所筑明太原城开始,历经明、清、民国、日伪以及阎锡山通知时期将近600年历史,逐步形成而来,其中大部分名称的起源于明时期的太原城。
民国時期的太原老字号,囊括了除农业外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其选址开设、迁移乃至破产倒闭等,都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国时期太原城区各机构功能与性质的特征与一定时期的变换。笔者大体将民国太原分为四个阶段,以期从不同时期分析太原城区机构的增减而呈现出来的不同时期的老字号布局局面。
一、民国初期(1912年——1920年)
民国肇造,可谓除旧迎新之际,整个山西虽属交通较为落后之省份,尤其是因为太行山横亘南北,不利于山西与东部城市的交通,然而由于正太铁路、同蒲铁路等经过太原的铁
路的修建,以及太原自身工商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使得其“在近代山西各城镇中,太原市山西近代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城市”,因而使其自身的功能转型最为迅速。在这一时期,由于阎锡山开始其“独立王国”的保境安民政策,加速太原工业化建设,使得“山西省德金融、工商业的总部都集中到太原城”。也正是在此时期,一批官办与民办产业应运而生,且集中于太原城区西南一隅的南市街、活牛街一袋,成为太原银号总部的中心。而与此同时,靠近正太铁路太原太原北站的钟楼街、桥头街、首义街、正太街也成为了外界商品通过铁路输入到山西的集散场地。因为内外条件的促使,太原城的经济地位开始大大提升,打破了其传统农业大城的地位,也真正成为了山西地区的经济重镇。
以绸布庄为例,辛亥革命之后,打钟寺、开化寺辟为市场,按司街、钟楼街一带的绸布庄相继开业。其中按司街的有:亿盛厚、协义生、泰和昌、庆和祥;钟楼街的有:同心茂、复聚兴、宏康、宏盛、义元生;柳巷的有:义兴永、庆记、大隆祥、久福、同成信等。而钟楼街、按司街、柳巷一带则形成了丁字形布局结构,也可以说这一带成为了民国太原城区经济繁荣的开始场所。
纵观这一时期太原经济的初步发展,无疑是得益于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发布的“保护兴
业各法令”的政策,使山西省内民政长阎锡山能凭此提倡工商业,继而使太原的工商经济发展能与晚清时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不至于中途殒灭。而紧接着担任农商总长的张謇因其亲恭实业多年,并且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且初期有效地限制官营企业与民争利的局面,这对太原金融业的发展,有极大借鉴之意。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其他各省,则大多有政治动乱,因而在法令推行之下,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也使得许多民族产业在此期间大量迁入太原城。譬如太原有名的老字号“双合成”,其创业于河北,后一分为二,出现了“双合兴”、“双合成”两个店铺,其中“双合兴”于民国三年(1914年)由李仕儒接管,李仕儒更看好太原的市场,并利用了石太铁路线,一路奔来,在太原北站附近的北司街落脚,并又改为“双合成”,此后又多次迁徙至大剪子巷,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迁至柳巷原32号旧址,成为了如今双合成的总店。
由此可见,民国初期的太原城,其经济、金融等行业虽然还只处于其初步发展阶段,然而能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列强暂无力争夺太原市场、北京政府一系列政策的保障等等,也凭借总督兼民政长为一身的阎锡山因能集军事与民政权与一身,不至于相互扯皮,从而能较顺利地推行其保境安民政策,不使太原参与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当中,保持了相当大的独立性,因而吸引了一批民族企业的迁入,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文史类专业有哪些中国好声音所有歌曲名单 二、一战后至抗战前(1920年——1937年)
华北地区有哪些省 民国时期太原最热闹的市场当属开化市场,而开化市场于1920年建成后,商贾云集,由几家大户合股组成新华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又拆旧辟新,将开化寺改为开化市场,并使得原来在大中市场的津货业也陆续迁徙而来。而开化寺之所以能成为闹市市场,得益于其传统不少商号在此齐集,如元隆帽庄等,自民国二年(1913年),开化寺北部被辟为市场——“共和市场”之后,促使开化寺周边街道繁华起来。此后,北部的钟楼街、按司街,街道繁华,店铺林立,是茶、票、绸布百货业集中之地,南部连接东、西米市,专营粮、油、副食、估衣等行业;东部连接西校尉营,各大批发庄汇集于此;西部沟通南市大街,土产杂货一应俱全。而开化寺居其中,有太原“大栅栏”之称。
除开化寺的传统之外,也与统治当局的政策密不可分。其中必然包括1920年阎锡山修路计划的实施,其中第一条正是在年底建成由太原北至忻县,南抵平遥的公路,这大大便捷了太原的货运行业。因此,一大批汽车运输行业应运而生,并成立了各自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太济、太安、太同、太军、交通、太晋六大家。正“由于工业交通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加,城区则陆续出现了由商店、饭店、旅馆、新剧院组成的柳巷、钟楼街、桥头街等
什么是权证身份证号码代表哪些信息商业繁华区”。另外自1927年国民党在山西成立党部后,一方面开始其“黄金十年”的建设时期,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与阎锡山发生了冲突,然而正因为这些冲突,使阎锡山意识到增强自身势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1930年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之后,逃往大连,于1931年得汪精卫斡旋重返太原担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后,提出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大力宣扬创建实业,致力于建设。因此一大批民营作坊工业兴盛起来,使民营作坊业占据了整个太原市场,另一方面,一批军工产业也建立起来,最为著名的则为阎锡山于1932年开始创办的西北实业公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