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
“一带一路”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胡琳祝  重庆科技学院法贸学院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逐步趋向于稳定,主要表现为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渐缩小。但不可回避的是,在文化教育、经济政策、交通设施等多重因素干扰下,中西部经济贸易发展水平依然不平衡,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不可小觑。因此在结
合当前国内经济贸易发展状况之下,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共同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措施。本文笔者通过阐述“一带一路”对
我国中西部经济的促进作用,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最后总结中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综合论述了“一带一路”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间的关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西部经济;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473-02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中西部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营造周边和平发展环境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世界经济格局与以往相比大不相同,同时由于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稳定、地理环境优越,逐渐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再者,亚太地区共同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交流十分密切,通过经济贸易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愿景非常强烈。因此,提倡和平发展,深化各国贸易合作交流,为各国贸易交流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的氛围,在共同和平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赢,是目前亚太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美菱冰箱压缩机
(二)有利于构建宽松经济发展环境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追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就必须改良经济结构,以维持对外贸易进出口需求。然而实际情况却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贸易成交总额的增速明显放缓,相反海外投资总额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因此,这就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不但要给外贸进出口总额注入新的活力,还要能推动我国优势产业输出,改善投资环境。在协调中西部经济平衡发展的同时,有利于营造更为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定期存款未到期能取出来吗(三)有利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政府不断协调中西部经济发展进度之下,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得到较
大的平衡和改善。然而依然出现地域间经济发展程度层次不齐,各地区协同机制不同步等现象。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加快提升国内东部沿海省份对外贸易竞争地位,而且还深化了我国内陆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是对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升级,能够进一步完善经济贸易统筹,有利于中西经济协调发展。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战略实施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笔者认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起点,是协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国内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集中在西部地区,然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启动难免会对生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维持自然环境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西部建设需要相关建设部门进行周密的布局和安排。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具有高海拔、空气稀薄、地理环境复杂等客观不利因素,这无形中给西部地区即将项目带来更多障碍。同时,西部地区基建项目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亚太基建项目投资银行的运营却遭遇诸多障碍,导致实施战略的后备资金不足。
985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2020
(二)民族问题处理过于复杂,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直接影响到“一
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西部地区未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保证西部人民和谐相处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国内少数民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汉族,包括贫困问题、教育问题、交通问题以及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等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缓慢。不仅如此,宗教文化的差异也让民族问题处理起来变得异常棘手。这些种种负面因素不仅阻碍着相关经济战略的实施,而且还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三)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完善,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过于盲目
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在落实经济战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相关评估体系显得尤为突出重要。然而,当前国内经济贸易发展均不具备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地区政府为了达到绩效,忽视了对合作国家的经济发展背景的调研,造成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形中加大了合作风险并且阻碍了当地经济水平发展。
三、中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揽全局、经济协调发展
在前不久G20峰会上,各地区领导人就如何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展开深入
讨论。亚投行行长金立表示,基建项目的实施能够推动中西部经济水平协调发展,促进经济贸易增长。同时,各种关于基建项目实施中的出现问题,各国都在寻求解决方案。中国的基建项目部负责人任红彬在谈到该问题上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提升基建项目建设,以及加快项目准备和市场宣传速度。第二,完善相关基建项目的监管以及拟定长期投资监管方案,加大监管力度。第三,通过加强施工项目管理以及新型建设技术的支持,增大基建项目生产率和合格率,并尝试建设缓解资源压力的可持续基建项目。第四,加快实施国内间基建项目,以增强各区域基础设施的紧密性并将不同的经济市场联系起来,提高经济、投资和贸易增长。同时任红彬还表示,一方面“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把交通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优化交通路线结构,提升各地区相互连接性为西部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发展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过程中,要做好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调研工作,规范合理建设也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
2020新年快乐(二)正确处理,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长期以来,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的民族问题,一直是历届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多民族国家政治中一个深远而重要的研究课题。民族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国家主权、政治稳定、宗教信仰等方面,长期表现出复杂性、重要性等特点。我国少数民族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因此解决处理好民族问题是保障西部地区和谐稳定,也是贯彻落实好“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基础。笔者认为,民族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间的融洽程度。因此,中西部
地区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在正确处理好前提下,加强与周边发达地区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经
现代经济信息
路径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大学课堂教学作为传递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平台,具有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作用,它对于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不能取代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言,实实在在地践行它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但是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真学习和领悟,就不能把它作为涵育的基础。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刻学习,才能将它作为我们传承的根据,才能内化于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激发和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能取代的作用。因此,更加要将具有中国品格的优秀文化,深深至于我们课堂之上。大学,不光是守护文化的殿堂,还是传承文化的殿堂,在人类文化与文明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大学应当担负起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光要传授专业的知识,还需要萌发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我们应当努力将其植于课堂教学,因为这是新时代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只有了解、研究了传统文化,参悟其中奥义,才能够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并将其付诸实践。
(二)营造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重要阶段的重要氧气补给,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教育是作为校园文化的养分之一,所以要想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着重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大学不能是一座孤岛,但必须有自己的特与品格; 大学必须不能断绝与外界的交流,但必须在茫茫社会中坚受自己的底线。大学应该为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支持我们前进路途中中国内核的抽象表现,是对其卓越机制的集中表达。这当然也让我们看到现如今中国在发展之下的时代精神,更加要在学校形成如此的和谐氛围。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本就蕴含无限能量,应将其注入于高校之中。如果能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深深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一来便能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大学生对它的认同和接受,便更有益于我们价值观的涵育。
作者简介:张 丹(199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
济发展不仅要对内发展更应当走出国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实现双赢。与此同时,面对不同民族宗教信仰间的差异,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用先进的文化凝聚民心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由此,党和政府应从全局发展角度客观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
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其次,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妥善处理宗教中的社会矛盾,遵守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些措施对当前正确分析以及解处理复杂的民族问题,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规避各种潜在风险,制订合理的政治经济考核制度
当前亚太地区现行经济制度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范围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合作关系网络复杂。因此,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和障碍。包括一些国家政治形势不稳定、投资环境不佳、国内企业在海外社会影响力不足,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对战略带来风险和威胁。并且,国内海外投资管理监督机制发展起步较晚、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应急处理系统尚未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战略风险评估能力,以及提升战略风险控制能力,有条不紊的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笔者认为,为掌握控制和防范各种潜在突发状况发生的可能性,政府应全面考虑政治、经济、教育、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影响,提前预判经济发展趋势,从而建立一个适应亚太经济发展的风险评估机构和一套成熟完备的政治经济评价体系。因此,地区政府应多做调研、总揽全局,以面向未来发展为导向,制定和完善合理的政治经济考核制度,保证“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金融学排名
四、结语
近年来,“一带一路”是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做出的积极响应,同时也是协调国内中西部经济
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垫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加快提升国内东部沿海省份对外贸易竞争地位,同时促进我国同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这对于平衡国内地域经济发展以及提升中国在全球的经济战略地位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志来.“一带一路”战略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因、路径与对策[J].经济问题,2016(5):7-11.
[2]郑涛,左健,韩楠.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5(9):147-153.
作者简介:胡琳祝(1981-),女,重庆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主要从事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研究。
上接(第470页)
[4]李晋枝,赵晶.民族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多民族8省(区)面板数据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3(2):110-115.
[5]韩民春,刘甲炎.健康投资的收入增长效应及城乡和地域差异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3(7):66-68.渺渺
[6]金淑兰,王美萃.内蒙古地区农牧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4):442-446.
[7]翟玉龙.人力资本与少数民族就业能力[M].民族出版社,2012.
[8]李具恒.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制度因素分析——来自新疆、甘肃、宁夏民族地区的问卷调查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5(1):46-57.
[9]峻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与人力资本投资[J].青海民族研究,2004(2):1-7.
[10]张学敏,史利平.文化-教育-经济共生机制: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战略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8-53+174.
作者简介:段文婷(1991-),女,山西太原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
峻 峰(1962-),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JY004)”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转型升级互动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上接(第472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