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柳州市居住区康养园林景观评价指标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KY37012);2019年第二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培育建设项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生态(绿)文明的忠实践行者”;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院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KY1067)
“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职校园
景观建设策略研究
□ 林上海 杨 焰 冯立新
[摘 要]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针对校园景观育人功能,综述我国高职院校景观建设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节点景观设计三个层次的建设策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该策略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技术路径,指出学校需做出前置性参与决策,合理使用自身的科研团队与景观设计公司合作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才能更好地形成具有“人本主义”教育特的高职校园景观建设方案。
[关键词] 景观设计;环境育人;场地精神;高职院校;三全育人
[文献标识号] B [中图分类号] TU984.14 [文章编号] 1672-7045(2020)12-063-04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其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1]。“三全育人”强调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强调课内外结合,校园景观是课外育人的良好载体。基于文献和实际案例的研究,针对影响高职环境育人功能发挥的景观建设问题,希望通过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节点设计三层次的策略,为建设具有高职特的全方位育人校园景观提供参考。
1 高职校园景观的育人作用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育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付春梅等认为大学校园环境是校园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具有审美教育功效、思想教育功效[2];俞珊认为校园景观在学生品格的培养、身心的和谐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3]。张华春等认为校园环境能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汇于校园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高职院校景观对人才的化育作用是多元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陶冶人文情操
不少高职院校是近二十年从中专升格或由职校合
并而来,虽然具备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格局,强化了
专业技能的训练,但缺乏人文学科浸润,文化底蕴较薄
弱。景观设计具有自然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融合的特
征,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性,对体行为的形
成具有激发性。好的景观作品能熏陶人的情操,引发广
阔的联想;好的景观场所能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和
交往活动,给校园带来优质的文化景象,提升学生
的人文素养。
1.2 培育健康人格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
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可见,环境育人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其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健康人
格是指人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心理发
周生如故结局展、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发展[5]。
1.3 宣贯专业素养
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不是从毕业后进入某个行业工
作才开始的,而是从入学的那一刻开始的。完整的专业
素质培养体系涵盖专业设置的所有课程、课外的文化活
动、校园的景观环境宣导。优秀的景观作品经过设计师
创作,往往会把专业的文化内涵和场地精神融合,再通
2020.12- 63
64 -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 广西城镇建设
过物质的场景加以再现,从而演变成具有长久效应的专业素质宣导“代言人”。
2 高职校园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些校园景观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粗鄙化的特征,无法与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较好融合[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校园景观存在着人文特不突出、设计缺少个性化、绿地空间设计缺少变化、公共设施利用率有限等问题[7]。李永晶等认为黑龙江地区高职院校校园景观地域性主题不够突出,缺乏多样性绿化种植;历史传承不明显,缺少人文性特点;重形式、轻功能,缺少人性化设计;景观长效性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性;忽视黑龙江冬景特的营造;学校定位不准确,缺少职业教育特等问题[8]
。孙伟华认为高职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缺少从职业教育角度系统规划,“职”“技”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校园文化景观教育功能[9]
。李静认为高职院校景观建设存在景观建设形式僵化、公共活动空间各自为政、强视觉轻功能、多模仿少创新等问题[10]
。
梳理文献发现,高职校园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缺少文化的浸润,二是欠缺总体的景观规划,三是缺乏恰当的主题节点景观空间。有的高职院校着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校园景观环境育人的长效作用考虑偏少,因而缺乏全局、可持续的建设策略。
3 高职校园景观建设“三层次”策略分析
3.1 实施“三层次”策略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有必要把校园景观建设纳入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框架,以更加全面、系统的方式培育人才。研究校园景观设计的文献数量不少,大多数是从设计师的技术视角进行探讨,笔者从育人和顶层管理的视角切入,试图激发学校主体对校园景观建设的前置性参与,从而提升高职校园景观建设的“人本”性。
校园景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园景观建设策略分为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节点景观设计三层次,以育人为出发点,下层成果支撑上层工作。策略的第一层以学校为主体,第二、三层以专业的景观设计公司为主体。学校在景观建设前需主动投入人力和物力,激发师生参与。策略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得出校园景观设计方案,能最大
限度避免校园景观建设所出现的上述问题。(见图1)
图1 校园景观建设“三层次”策略关系图
3.2 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
景观文化乃是由景观的设计、建造等过程中散发而出的文化,是景观具体的自身意识表现形式[11]。校园景观文化指学校特有的抽象文化概念通过某种具象或抽象符号化的物质载体展现出来的文化形式,主要以视觉为主,听觉、触觉、嗅觉为辅,在空间中能够长时间存在。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由学校委托主持人带领团队承担任务,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开展,目的是挖掘学校景观深层的文化积淀,
为下一步景观规划提供基础素材。以学校为主体的前置性参与行为旨在“摸清家底”,形成系统性文案,不同于景观设计公司的设计调研,其具有如下特点:
(1)完成的周期可以延长,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工作,不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指标,无须赶进度,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2)立足于学校自身提出的景观文化愿景,以自我发掘的方式对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学校沿革、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专业特等进行总结和演绎。以自我诊断的方式对校园景观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列出可以通过景观展现的各种文化概念。(3)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学校,呈现多元化特点,哲学、人文、景观、职业教育等类型的人员均可参与课题。景观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作品常常会对哲学、美学、心理学、工程学等学科有所体现。高职院校有从事哲学、美学、教育学、人文等公共文化科目教学的教师,能够开展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的研究工作。(4)研究内容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和切入点。高职学校的教育首先是生命和情感的教育,即培养学生对生命、心理健康的认知;其次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超越了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智力培养,个体良好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才是教育真正的旨趣所在[12]。因此,把康养园林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专业教育等多元主题纳入愿景策划,并提出相应的指标,可促使后期的景观建设达到指标要求。
(5)研究的方法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使用后评价法为主,通过对现有的校园景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
析,出存在问题,提出景观文化愿景。使用后评价以规范、系统的方式收集项目建成后被使用的数据,对指导景观的维护和更新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13]。为增加研究趣味性,激发师生参与热情,获取广泛的资料,可以给问卷设置抽奖编号,即接受问卷调查均有抽奖机会。
以课题方式开展景观文化愿景策划研究能提高教职工的科研能力,广泛激发师生对景观环境育人的关注度,给学校的建设决策和景观设计提供充足的基础资料。
3.3 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校园景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缺失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而直接开展节点地块的景观设计,是导致文献综述中校园景观空间零散、缺乏连续性的主要原因。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落实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的中间环节,把文化内涵从文字转变为场地平面形态和立体景观意象的图纸成果,包括总体的景观功能分析、景观视廊分析、节点场地的景观主题及意象等。它是地块节点景观设计的控制性规划文件,能防止节点景观空间各自为政、缺乏互动联系等问题的出现,对需要经过多年持续建设的校园景观有指导作用。
3.4 节点设计
节点设计是指某个单独地块的景观工程设计,通常包括方案设计、扩初设计与施工图纸设计,直接用于景观工程的施工,是落实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性图样。在该阶段设计师需要对校园景观文化愿景、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的成果进行回顾,审视当下场地与之的匹配度,综合解读他们之间的关系,力求充分展示场地的文化内涵。校园景观内涵设计包含历史文化的传承、主题、场所精神以及空间的感受性和体验性等多方面的内容[14]。作为高职院校的节点景观还需要针对特定的专业内涵进行阐发,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之能与观赏者产生共鸣。特别是互动体验式景观设计,通过活动、游戏、多媒体技术、智慧景观和景观装置艺术等的综合介入[15],实现景观熏陶育人效益的最大化。
4 案例分析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广西林校,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具有较长的史。作为拥有教学实验林场的林业类院校,学校总占地面积达12km2,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近二十年来,学校逐步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加大景观建设的投入力度,并把朴素的生态文化观融入建设的过程中,2010年获自治区“绿大学”称号,2011年成为“柳州生态
琵琶语 龚琳娜科普基地”,2012年获“自治区森林校园”称号。
4.1 生态理念为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筑基
作为以“生态”冠名的一所院校,学校在校园建设
的过程中,把保护大树、老树作为维护绿生态系统的
基础,并逐步成为一种优良传统。校园内保留一批80多
年的准古树名木,不但与其他树种形成了良好的绿生
态网络,更延续了学校的生态历史文脉。
4.1.1 构建一路一景的绿网络
周杰伦一点点在朴素生态理念的指引下,校园道路分别种植不同
的行道树,并以植物名称冠名,建成了包括柠檬桉路、
罗汉松路、桂花路、铁冬青路等颇具景观特的校园道
路,“一路一景”的绿生态网络正逐渐完善。
4.1.2 利用老树建成新的景点
在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中,尽量对老树进行保
护并结合景观设计形成新的景点,建成“生态家园”“早
教师节画画简单又漂亮枣造”等景观空间。“生态家园”是在学校教职工公寓
建设中,为保护一棵老乌榄树而特意设计的台地景观
(见图2)。因建设教师公寓需要平整场地,导致原地形
中的乌榄树离地面高差超过3m,若不加以保护,乌榄树
容易倒伏。设计因地制宜,围绕乌榄树以多级台地错落
组合的形式,辅以小瀑布、壁画、三字经文化墙、石桌
椅和紫马缨丹、毛杜鹃、葱兰等地被植物,构成一处
充满生态气息的立体休闲空间。“早枣造”则是扩建行
政办公楼前绿地时,为了保护一棵比办公楼地平面低2m
的岭南酸枣而特意设计的下沉演艺空间景观(见图3)。
树形飘逸的岭南酸枣下是一个圆形的小舞台,舞台上散
点着三颗或立或卧的黄蜡石,石上分别镌刻“早、枣、
造”三个大字,字体是篆书、隶书和行书。环绕小舞台
是60cm高的椭圆形矮墙,它既是挡土墙又是休息座椅,
还能产生回音,每逢周末学生在小舞台中间弹吉他、歌
唱或者朗诵时,这里就是一个欢乐的“共鸣音箱”。
图2 2012年建成的“生态家园” 图3 2006年建成的
“早枣造”演艺角
4.1.3 绿理念渗入新建筑空间
学校第四教学楼前广场设计延续绿生态的理念,
设计师基于柳州的气候环境,用网格状的平面布局点植
落叶和常绿乔木,辅以涌泉书台,既满足复杂的交通
2020.12- 65
流线需求,又把绿荫延续到建筑物的三个出入口,大大降低了硬质地面的热辐射。冬日里落叶乔木树叶褪尽,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图4)
4.2 传统文化点亮校园景观
学校在坚持绿生态的自然观时,亦在景观节点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演绎中华文化的哲理与美感。例如,艺术楼前的“衍生”景观廊架以《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设计理念,分别用红黄蓝油漆涂在钢构架上,辅以渐变放大的艺术形式,形象地把抽象的传统文化概念展现出来。“生态家园”中三字经文化墙和“早枣造”小广
场上的篆刻均是以传统文化点亮景观的案例。(见图5)
图4 2005年建成的第四 图5 2006年建成的
教学楼前广场景观 “衍生”三景观架廊
4.3 获得的效果及反思
4.3.1 “三层次”策略的雏形显效果
“保护大树、老树”的朴素生态理念类似于“三
层次”策略下的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的雏形,这一
理念使学校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留住大自然的印
记,见证时间的创造力,逐步完善校园道路的绿网骨
架景观;正是这一理念引导设计师把中华优秀的传统
品牌女装有哪些文化植入景观节点,丰富环境育人的内涵,形成多处
有特的校园景观空间。
4.3.2 要执行“三层次”策略
由于缺少中间层次的“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
划”,校园的节点空间缺乏流动性的连接,给人“各
自为政”的感觉,也缺少宣贯专业素养的可预见性。
因此,如果把朴素的文化理念上升到系统策划层次,
开展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划研究,提炼出学校希望通
过景观展现的各种文化概念,并依据校园总体规划完
成专项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理顺校园各处节点的空
间连接关系,给出不同的文化、专业、技能等主题方
向,学校的景观环境育人功能将会得到加强。
5 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正处在改革发展期,校园景观的建
设、维护和更新工作量较大,院校管理层宜尽早将其
纳入学校总体的发展规划中,采用学校科研团队和专
业景观设计公司相结合的策略,使用自身的研究力量
完成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的基础性校园景观文化愿景策
划工作,借用高水平的景观设计公司完成图纸性的规
划设计工作,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形成具有“人本主
义”教育特、全方位育人的高职校园景观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9-02-
26(6).
[2]付春梅,梁敬芝,刘向兵.大学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1(3):62-63.
[3]俞珊.高校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J].南通纺织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86-88.
[4]张华春,朱慧.凸显文化教育功能:关于大学校园环境设计
高考如何查分
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2(5):17-20.
[5]王秀江,谢娟.校外教育中的儿童健康人格培养:背景、内
涵和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0(1):80-85.
[6]封钰.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原则[J].江苏高
教,2008(6):69-70.
[7]陶冶,王韬远.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8,20(2):91-94.
[8]李永晶,王崑.黑龙江地区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3):11-12.
[9]孙伟华.高职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及其教育功能[J].职业技术
教育,2009,30(20):51-52+55.
[10]李静.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营造[J].岳阳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3,28(5):32-34.
[11]马菁.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艺术评
论,2016(9):181-184.
[12]姜联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教
学与管理,2018(27):5-7.
[13]杨焰.文化主题公园POE评价——以柳州奇石博览园为
例[J].绿科技,2017(19):6-9.
[14]毕善华,黄磊昌,刘壮,等.基于地域文化下的校园景观内涵
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18(12):105-111.
[15]杨焰,林上海.互动体验式景观设计策略探讨[J].黑龙江农
业科学,2018(7):101-105.
[作者简介]
林上海,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
杨 焰,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硕士。
冯立新,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66-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 广西城镇建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