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学校 解瑛于2008年12月21日在黑龙江省劳动保护培训中心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中教育教研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初中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08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所做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曹操《观沧海》被评为壹等奖。
谈笑风生吟诗句 轻松愉快议古今(这个题目论文用过)
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口诵眼前多彩句,神思千古慕沧海
曹操《观沧海》课堂实录
执教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学校 解瑛
抖音1到60级价格表指导者: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孙雷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邹秀敏
一、导——创设意境,激趣引导
(教师板书,先在黑板上画一幅洪波涌起的沧海的简笔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又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翻滚的浪花知道这是表现大海的一幅画,由此我想到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
生2::我觉得这幅画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是啊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管谁看到都会循情而动,有感而发的,而在那些伟大诗人的笔下,更会由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游戏导入——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媒体出示)
1.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重要人物之一;
3.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4.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
5.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
6.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蒲公英的约定歌词
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
8.“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
9.“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
10.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而令诸侯”……
11.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生:(齐)曹操
师:下面有请主人公—曹操登场(黑板贴曹操画)
师:(媒体出示一幅军事地图)讲解写作背景: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吟——把握基调,深情朗读
师:看来这首诗还真是不同凡响。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放声地读一读,熟悉熟悉。谁愿意先读给大家听听?
(一名学生读。但读得平淡,没味道;第二位学生读,略好。)
师:大家说谁读得好一点儿?好在哪儿?
生1:XXX读得好些(指第二位同学),因为他读出了诗的味道。
师:对,读诗就是要读出诗的味道来,这就叫“吟读”。(板书)(播放AB版对比朗诵)
生2:你来读,(指另一生)
师:自己点评一下吧。
生2:有点感情啦。
dnf武器图片师:嗯,有点感情了,把你能体会到的感情都表现出来。我知道你们不可能全都体会到,
你能体会多少就读出多少来,谁再试试?
生2:我还想试试。
师:读的真不错呀!听出他读的这个“洪波涌起”了吗?读出了胸有壮志的气魄!他读得好不好啊?
生:(齐)好。
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师范读)怎么样?再读读看,和同桌配合着练练。(学生仿读,后又各自练习)
师:谁再来试试?
(请三位同学读,语气非常好,进步明显。)
师:下面再读的时候,想一想,每一句写什么,能表现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读那一句你就想象哪一句的内容。自己再练练。(生自由朗读)
师:看来同学们的进步是很明显的,但好像还差点儿火候,现在老师再请位高人给大家指点一下,做好准备,认真听。(播放配乐朗诵。)
师:怎么样?呦,有几位同学已经按捺不住了,好,这次读给你本小组的同学听,互相借鉴,看能不能评出一个读得最好的。
师:谁还想再试试?这次老师为你配乐。(请一名学生读,非常不错。)你先别坐下,现在我再请一位同学读,如果你认为他读得比你好,你就坐下;如果你认为你比他读得好就不坐,好吗?我们来个“擂台赛”!
生:(齐)好!
师:请各小组评出来的,读得最好的同学来(参战)怎么样?
(学生极其踊跃,纷纷举手“请战”。教师请一位同学读,与前一位不相上下,前者没坐。)
师:(对第一位同学)你认为他读得不如你好?
生:对!
师:很自信嘛!有没有读得比他还好的?谁还想再试试?(请第三位同学读,非常出,但前两位都不坐,众笑)
师:呦,都不坐,这可不好办了,大家说他们谁读得好?
生1:我认为XXX(第二位)读得好,因为他注意了轻重缓急,比如第三句的(树木丛生)他就读得稍慢些,读第四句“洪波涌起”他又加重了语气,就把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了。
生2:我认为XXX(第三位)读得比他们俩都好,因为她不仅注意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且还充满了感情,好像就是作者在吟这首诗。
生3我也认为XXX(第三位)读得好,我觉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他读出了作者气吞山河的情怀。读得好!
师:不简单!你们三位评价得很准确。看来,它们三位都不分上下,各有优点。看来一个人很难把他们读坐下,大家一起试一下,开始。
(全班齐读)
师:这回超过你们没有?
生:3生齐答超过了。
师:好了,都请坐下。
师:其实,吟读不一定有固定的标准,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只要美滋滋地读出了诗的味道,就是成功的。
三、译——理解诗意,掌握技巧
师:嗯,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的吟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们来“译读”(板书)。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翻译一下这首诗,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身边同学商量,如果还不懂,就做好标记,一会儿我们一起研究。开始吧!
(学生自由翻译。)
师:谁愿意先来说说,可以说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提出你遇到的问题。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
生1: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
师:有不同意见吗?(多名学生举手。)
生2他说诗的内容不全面,不是花草,而是百草。还有秋风、洪波、太阳和月亮、银河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学生举手。)
生3:梦见山崩地裂我认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师:那么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生4: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生5:老师我觉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师:真有艺术眼光,很独到,这是作者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生:山岛(齐答)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山岛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更显得神奇壮观。
师:想一想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观海所见的情景呢?
生6:到“洪波涌起”。
生7:我认为应该到“若出其里”为止
师:哦!有两种不同意见,(个别学生面现疑惑)同学们对写景技巧没有掌握,分不清实写虚写。我们来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从哪能看出并非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呢?
生8:从两个“若”看出,太阳、月亮、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
师:同意吗?
生:同意(齐)
师:那么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首先要熟知“写景技巧”(媒体出示)
阿修罗pk加点写景技巧:
方法: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特写镜头
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先实后虚、以时间为序、以行踪为序
目的、选择:渲染气氛,抒发作者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写景时,必须充分调动联想和相像。
师:依据此法确定《观沧海》的写景技巧:(媒体出示)
一个方法:定点观察
一个顺序:先实后虚。
一个目的:抒发作者情感。
师:请大家把这种写作手法记在书上,并用此法去分析。
师:请同学们掌握写景技巧后回答问题:(媒体出示)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2.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抒写想像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师:《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师:我们读《观沧海》,这首诗的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
事家的气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可以说:文学作品就是作者自己的人格形象。作品的风格与作者的人格相差无几。
生1:老师的意思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师:是的,归纳的特别好,其实每首诗都表现了作者的某种心情或想法,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去揣摩、挖掘。
(请3名同学翻译,说法不尽相同,但意思都比较准确。)
四、说——想象表达,拓宽思维
师:如果说“译读”让我们对诗的意思有了准确的理解的话,那么下面这个环节就是对古诗更深层次的挖掘。(板书:说读)说读就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说给诗人听。明白了吗?好,大家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说。)
生1:诗人啊,你的心情我理解,因为你我都有一颗博大心呐!(大笑.)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自然,就像在和诗人聊天一样,就这样说。
生2; 我想与曹操对话,三国时期,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周瑜,意志坚定的刘备……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但我心目中最敬仰的英雄,却是在民间背负骂名最多的人—曹操。
生3:我不同意,对曹操在错杀一家好人之后说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我感到非常气愤:你曹操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宁愿让你对不起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对不起你?
生2:曹操的朋友陈宫投奔了吕布,一心一意帮吕布打曹操。在吕布失败后,陈宫成了战虏。曹操问:“公台啊,你死后,你的一家老小怎么办呢?”陈宫回答:“就由明公看着办吧!”说完昂首就刑,曹操厚葬了陈宫,还供养了他的母亲、妻子,还帮他嫁出了女儿。比陈宫在世时对他的家人还要好。这证明了曹操重情重谊。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未来的大文学家呀!历史知识丰富,文采飞扬啊!鲁迅是这样说的: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贾静雯欧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