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节选)
简析《安提戈涅》的悲剧艺术【1804】
【总述】既体现了索福克勒斯剧作的特点,也比较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1、人物上,都代表了各自的正义,各有其合理性。
①悲剧主人公安提戈涅有优点,也有弱点。
②克瑞翁既不是完美无缺的好人,也不是为非作恶的坏人。他是一个在权力的鼓动下失去了理智的和克制能力的人,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即有缺点的现实人。
2、结构上,严谨完整。
情节从开始、发展、高潮到结束,严谨有序地展开。剧情基本无漏洞,
无明显的机械性转折。
3、手法上,运用人物的对比手法。
如两兄弟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两妹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之间,安提戈涅和克瑞翁之间,都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又在对比中使各自的性格更加明晰和突出
第四章但丁《神曲》(节选)
简述《神曲》中《第五歌·第二圈》的艺术特【1810】
1、利用寓意象征手法描写现实生活的努力。
“地狱”和“灵魂受罚”等,都是作者想象的产物,但诗人又把它写得极富生活化和现实场景化。
2、人物性格特点鲜明,栩栩如生。
如弗兰采斯加性格外露,敢作敢为;保禄性格沉稳、意志坚强以及作品主人公“但丁”的多情善感等,无不跃然纸上。
3、作品氛围描写极为出。
地狱的阴沉、鬼魂的哭号、场景的绝望气息,无不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氛围。
简析《神曲》“以旧出新”的艺术特【1710】
住房抵押贷款
1、在艺术上将中世纪文学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陈旧的形式表现了很多崭新的思想内容。
2、结构严密,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每部分各有三十三篇,加上序言,共一百篇。《神曲》中的三个部分是完全对称的,这种完整有序的结构具有一种造型艺术的效果,是中世纪神权思想的体现。
但是这种结构也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有相似之处。
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结合这句话分析《神曲》的思想内涵【1410】
(1)《神曲》在艺术上将中世纪文学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用陈旧的形式表现出很多崭新的思想内容。
(2)在《神曲》中,但丁对宗教和教会、对世俗生活、对封建统治者、对古典文化都既肯定又否
定,体现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性,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
(3)在《神曲》中,但丁把生前放纵情欲的灵魂放在地狱中受罚,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中世纪诗人的历史局限。但同时,但丁又对弗兰采斯加和保禄的不幸遭遇心生怜悯。
(4)但丁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认为情欲是最大罪过的观点,他认为“情欲”不是大罪,可见但丁已经具有了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对情欲肯定的思想萌芽。
第五章拉伯雷《巨人传》(节选)
简析《巨人传》中“巨人”形象的思想内涵【1704】/现实内涵【1404】
《巨人传》中的巨人故事表面看起来荒诞离奇,但作者却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强烈的现实影射和讽喻意味。
1、父子两代巨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形象,小说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歌颂人的自身力量,肯定人的欲望与追求的合理性。
2、揭露教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表现出了鲜明的反教会倾向。
3、对封建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无情嘲讽。
4、也有很多篇幅揭示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无聊、愚昧和保守落后等特征。
简述拉伯雷在《巨人传》前言中所阐述的美学主张【1604】
【总述】:“作者前言”是《巨人传》这部小说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创作主张。(1)这个开篇也是一篇公开申明市民审美情趣,表达市民美学主张的宣言,显示了欧洲文学将面向市民开启的发展趋势。
(2)序言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思想:
①本书是写给下层大众的,不是写给王公贵族、少爷小们的。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写作的目的放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反映了文学面对对象的根本性转变。
②告诉人们,这是一部在荒唐粗俗的外表下蕴含着真理的作品,是与人民众的粗鄙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完全一样的
第六章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节选)
结合作品《哈姆莱特》分析导致哈姆莱特在复仇时行动延宕的主要原因【1310、1510】
1一方面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令他对原先的人文主义理想产生怀疑,陷入思想危机,他自己的性格上也有一定弱点。
2另一方面是任务的艰巨和罪恶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结合作品分析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形象【1310】
教师节送老师什么好1、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从一个乐观的人文主义者,变成一个怀疑的人文主义者。
2、迟疑延宕与采取行动的矛盾体。如:他拥有先进的思想,有复仇的能力和决心,也受民众爱戴,复仇又合乎天道正义,顺应历史潮流。在他通过戏中戏证实了鬼魂的话后,本该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实际上却一再迟疑不决。
3、他精神忧郁和行动延宕都有主客观的原因:一方面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令他对原先的人文主义理想产生怀疑,陷入思想危机;他自己的性格上也有一定弱点,另一方面是任务的艰巨和罪恶势力过于强大。
4、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第七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节选)
简析《堂吉诃德》中桑丘·潘沙的形象特点【1610】
(1)他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小户农民的典型。满脑子是功利实际的考虑,胆小怕事、目光短浅,贪小便宜。
(2)但性格中也有不少优点:朴实善良、忠心耿耿,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应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3)桑丘的性格还有发展的特点。在游侠过程中,逐渐受到堂吉诃德崇高品格和理想的影响,价值观上有与堂吉诃德“趋同”的倾向,性格上则与堂吉诃德构成互补,成为一对真正的游侠搭档。简述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的形象特点【1510】听歌软件
(1)耽于幻想、脱离实际。满脑子骑士道,处处模仿骑士小说中的骑士做派,全然不顾周围是一个被日常生活逻辑支配的现实世界;而且他不知从失败中接受教训,结果洋相出尽,害人害己。(2)他的骑士理想和行为也有许多合理的、正确的成分。他心目中理想的骑士是一个全才,认为骑士应该除恶扬善、扶弱济贫、爱国爱民、维护正义。他向往公正和平友爱的“黄金时代”。认为自由是人的天然权利,他主张人类要以理性为尊,以美德为贵,而不应该以出身论贵贱。这些思想信念,打的虽然是骑士的旗号,其精神实质却是人文主义。
(3)信仰坚定高洁,勇于行动,敢于以生命捍卫真理,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形象。
(4)是一个充满童心、智慧,颇有趣味的人。在行侠途中桑丘经常一问一答,表现得头脑灵活清楚,充满智慧。
根据作品选文,简述堂吉诃德的社会理想【1310】
(1)集中体现了堂吉诃德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要回到“黄金时代”和“幸福的世纪”,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学等和谐相处,社会上没有暴力,没有剥削压迫。
(2)体现了堂吉诃德游侠的目的是:要匡正时弊,恢复古代盛世。
劳动最光荣的句子(3)通过安东尼欧所唱的歌,表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和对美好爱情的肯定,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第九章莫里哀《悭吝人》(节选)
简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的艺术特【1504】
(1)夸张的描写。用夸张凸显了主人公“贪婪”和“吝啬”的独特个性,使人物这一性格极为鲜明;
(2)“三一律”创作原则。情节单一,结构紧凑,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符合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
(3)语言生动,富有个性。剧中人物的语言生动灵活,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
第十章歌德《浮士德》(节选)
这节诗描写的是哪一幕场景?浮士德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810】(结合“宫中的宽广前庭”两个片段)
1、诗歌描写的场景是第二部第五幕第五场“宫中的宽广前庭”,已经百岁的浮士德双目失明,死期将至,但他没有停止精神追求,来到海边,想要改造自然,魔鬼见浮士德末日已到,派小鬼为他挖坟墓,浮士德听到铁锨的撞击声,以为是他的人民正在进行改天换地的战斗,集体劳动的场景令他感到最高满足。终于领悟到人生的至高真理是“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2、浮士德精神指歌德所塑造的浮士德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实质是对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德国和欧洲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精神探索历程的高度概括。
3、浮士德的性格具有矛盾的二重性。他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美善的事物、高远的理想,精神境界也在不断提升;他也贪图官能享乐和世俗欲望的满足。
4、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积极向上的“浮士德精神”。他的一生是两种精神力量矛盾斗争的过程。
第十一章华兹华斯《致杜鹃》
吹落的树叶泰剧
简述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主要思想内涵【1810】
1、华兹华斯以英国特有的自然风景生物为表现对象,歌咏其灵秀之美。
看好的电视剧2、将自然与文明对立起来,人为自然具有神性,感受自然、融入自然是提升精神境界、实现生命本质的重要途径,而文明会使人的心灵钝化,精神堕落。
3、同时他也在探索文明人回归自然之路。他把农村、乡村生活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笔下的农人、乡村儿童与自然保持着和谐关系,生命自有其尊严和价值。
分析诗歌《致杜鹃》的艺术特【1704】
1、诗人没有从体形、颜、动态等实体性方面描写杜鹃,而是集中笔墨描写杜鹃美妙的啼鸣声,并由此引发回忆和联想,创造出别具一格、优美动人的意境,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描写上,用两个角度描写鸣叫,重点描写联动关系。声音的欢畅和神秘相互交织烘托,重点描写杜鹃与诗人的联动关系。
3、手法上,移情。采用移情手法,将人类情感灌注于杜鹃,确立抒情基础。
4、修辞上,比喻。大量比喻,展现了杜鹃意象的丰富性和多面性。
第十二章拜伦《唐璜》(节选)
简要概括“拜伦式英雄”的主要内涵【1510】
拜伦笔下的“英雄”都是一些“孤独绝望的反抗者”,具有以下共同的精神特征:
1、抑郁孤独,桀骜不驯,鄙视一切。
2、明知反抗的结果是失败,但仍在绝望中对社会进行反抗,常以悲剧告终。
3、有拜伦本人强烈的个性彩。
拜伦在《哀希腊》中是如何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1410】
1、爱国主义主题建立在古今对比的基础之上。从“文教”和“武功”两个角度回顾了古希腊民族的辉煌成就。
2、对比古今的社会与古今人民的精神状态,激励其战斗精神。
3、最后一节流露的孤独感,也不是完全消极的,混合了责备和忧愤,深化了爱国主义主题。
略谈拜伦《哀希腊》中对比手法的运用【1310】
1、《哀希腊》最显著的特点是古今对比。
2、诗人总是先历数古希腊隆盛时期的文教或武功,然后笔锋一转,指向希腊屈辱的现状,这种倒高潮式的对比,使古今产生强烈的落差,把情感引向对现实的思考,起到了明确方向、强化斗志的效果。
第十四章雨果《克洛德·格》(节选)
克洛德·格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通过对克洛德·格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怎样的思想认识?【1510、1710】
(结合《克洛德·格》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解)
(1)克洛德·格正直能干,虽出身低微但性格坚强刚毅,他身上体现出勇于反抗社会不公的勇气和果敢,以及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因为这些品质,使他在监狱中赢得了其他犯人的尊重和爱戴。(2)克洛德人狱前后的遭遇,一方面揭示了法国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贫穷处境。如克洛德所谓的“罪行”就是饥饿逼迫出来的;另一方面,作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本身的反人民本质和执法官员的残暴无情。如克洛德在监狱中遭到典狱长的肆意欺凌和侮辱。
(3)通过克洛德·格的遭遇,雨果探讨了社会的出路。在作家看来,严酷的法律无法完全解决社会问
题,他一方面希望统治者能改善人民的处境,另一方面又设想通过教育与宗教感化来去除人性中的野蛮。
(4)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他对受压迫者的同情,但亦有历史局限性。
(5)通过儿童、妇女以及苦役犯的处境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中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表现了作者对贫苦人们悲惨处境的同情
第十五章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节选)
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形象【1804】
1、贵族青年奥涅金,时代气氛和启蒙思想、颂扬个性解放的诗歌,对他产生了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