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外国文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外国文学
内容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理念进一步发展,中学语文课堂不仅强调学生的语言知识习得,同样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因而,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培养和谐健全人格的必要手段。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外国文学这一板块历来不被重视,这不符合目前信息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学语文教育应适当增大外国文学的比重。
标签:中学语文;文学教育;外国文学好听的闽南歌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基本理念”的界定是:“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学语文教育除了传授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从1997 年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开始,文学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中学语言教育中重功利实用,淡泊人文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学教育成为了目前课程改革的关键,它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在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格养成、道德素质提升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五保户文学教育应该如何展开?这一讨论在近年来的语文教育论坛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引起了众多教育思想家和教师队伍的重视,比如怎样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如何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怎样传播人文精神等等。但是大多数的语文工作者都只把目光集中在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学长河里,他们认为中学文学教育应该以弘扬本民族的语言文学为宗旨,甚至有人提出,要以四书五经等先贤典籍为主要阅读对象。这些观点造成了目前的文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中华民族之外浩瀚如银河一般的世界文学,形成了今天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状,大大缩小和减少了学生接受文学、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一、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qq面板皮肤怎么弄>感恩祝福语
文化总是通过“认同”(纵向的聚合)与“离异”(横向开拓)这两种作用来发展的。它不仅需要的是内部的源远流长,同样需要外部的交流碰撞。文化的发展总是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不同文化间的互识互补,有助于通过对话与交流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19世纪50年代,现代传播学的奠基人麦克卢汉就提出了一种观点:“地球村”。“地球村”意味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驾照科目二考试技巧
之间的距离缩小了。整个世界都像一个村子一样。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之间的命运发生了更加密切、更加生死攸关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的存在和他人的存在是互相依存的。在这样的时代中,一个知识的人不但要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现实,也必须知道世界的文化和知识。学习外国文学就是了解世界文化和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进入20世纪后,中国加入WTO,这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教育、对每个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文化多元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冲击着这个时代,人们的眼光由国家民族扩大到地区,再扩大到全球,文学的发展也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和局部的交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指出了中学语文的开放视野和接受外来文化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课程目标”中提到中学语文教育应:“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营养。”上个世纪初,我国曾经出现了一次青少年疯狂追捧国外翻译文学的热潮,直接导致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尤其是俄国文学一直是中国青少年最喜爱阅读的文学作品。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使得我们与世界其他民族更加接近了,却并没有再一次的带来外国文学的接受热潮。相反,就目前的图书出版界而言,几乎是世界文学名著的一场灾难。世界名著
的出版量逐步减少,缺乏优秀的文学翻译家,很多国家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都出现了断代,比如意大利文学、印度文学等。今天的中学生并不是不对外国文化和文学感兴趣,通观目前的图书畅销榜,高居畅销书榜首的常常是《达·芬奇密码》和丹·布朗的其他著作、《哈利·波特》、《那小子真坏》等引进图书。这充分标明了中学生对外国知识文学的渴求。但是,让人担心的是,这些畅销书离真正优秀的世界文学名著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让中学生接触和了解到更优秀,更有教育意义,更有文化价值的世界文学,这是我们的中学教育必须关心的问题。
二、外国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1983年版的中学语文通用教材中,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共24篇,占总篇目的12.6%。在2000年版的中学语文通用教材中,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52篇(包括美籍华人的作品),占总篇目的14.5%,所占比例的增长程度不足两个百分点。而且从所选作品的时代来看,不管是八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都偏重近、现代作品,轻古典文学作品,几乎没有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如古希腊罗马、但丁、塞万提斯等)。八十年代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主要是俄苏的现实主义文学,比如高尔基、契诃
夫等。而在2000年版的教材中苏俄作品的比例有所下降,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科技知识的作品有所增加,尤其是国外科幻、科普类文章,比如《日本平家蟹》、《大自然的文学》、《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灰姑娘的时针》、《空间和时间的旅行》、《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和《宇宙的未来》等等。值得让人高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修订教材中有一个外国文学作品单元,包括奥地利卡夫卡的《变形记》、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节选);还选入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莫泊桑的《项链》、巴尔扎克的《守财奴》等。
就考试来看,近年来的高考、中考也多不涉及外国文学知识,造成了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轻视外国文学的现状。学生不了解、教师不重视,优秀的世界文学遗产被严重忽略。对于外国文学的不了解,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误解,他们搞不清欧洲和美国的区分,分别不了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文学的差别。这是极其让人痛心的事实。近几年的高考语文阅读中出现了不少的外国文学作品,比如《乌米》〔俄,阿o马o高尔基〕【2008·浙江卷】,《河的第三条岸》(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2008·广东卷】,《魔盒》(英,大卫o洛契佛特)【2009·浙江卷】,《想像》(英国,凯o杰罗姆)【2009·四川卷】
等等。这或许会成为某种符号,对外国文学的教育来说,非常令人期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