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及措施
浅谈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及相关措施
提纲
一、序论
1、阐述写作背景。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从社会经济学、文化方面、环境方面探讨问题。
1.积极影响
高中家长会发言稿
(1)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财政积累和创汇起了重要的作用。
(2)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的人均收入。
2.消极影响
(1)环境污染。
(2)环境的破坏。(建设性破坏和旅游性破坏)
(3)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三、措施
1、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2、利用其它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
3、开发要强调特。
4、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
5、在文化方面,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结论
1.总结全文。
2.点题,呼应开头。
正文
[提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旅游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之一。近十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接待事业一跃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经济产业,成为继汽车、房地产之后世界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这些问题分别从社会文化、环保、经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目的在于将由旅游活动引发的社会问题尽可能详实地展示给广大读者,期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读者的共鸣。
二次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年度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渐成为了我国继汽车、制造业、农业之后的新的经济支柱。在这令人瞩目成就的背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例如: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等。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谈谈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财政积累和创汇起了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的特点是投入少、产出高。以我国为例,除国家对旅游业的投资外,主要靠自身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行滚雪球式的积累,我国在“七五”期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之
比为1:4.6,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之比为1:2.03,换汇成本低。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美国旅游业年平均增值为3300亿美元,而农业为900亿美元,汽车工业为550亿美元,金属工业为400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亦都如此。此外,旅游业是各国财政中的主要纳税产业。1990年世界旅游业提供税收251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直接和间接税收的5.6%。5
(二)、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的人均收入。
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贡献毋庸置疑,目前全球11%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亿多个工作机会是旅游业创造的。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它涉及了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因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1990年,旅游业
约11800万个就业岗位外,并为全世界提供了57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当年新增就业人员的6.5%; 1990年至1993年,旅游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于50%,有效的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5
二、消极影响
(一)、环境污染。
近年来,旅游区的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某些旅游区,尤其是海滨区不得不关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在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初期对旅游环境污染问题未予充分重视。由此导致了宾馆、饭店的迅速发展,游人大量涌入后,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的旅游区、尤其是海滨旅游区不得不被迫关闭。绝大多数的风景区在五一、国庆等旅游高峰期景区,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例如:我国古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HO和CO的含量持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还有许多奇山异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面目“狰狞”。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其次,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较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
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狩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报纸上刊登过一位驻中国的大使周末在长城脚下捡垃圾的事。有时我就搞不明白,就连外国人都能做的事,为什么我们国人就不可以做?难到弯弯腰捡捡垃圾的事,能让您降低身份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不扔总可以吧?就算替大自然减轻点负担,为子孙后代造福。
(二)、环境的破坏问题。
1、开发性、建设性破坏。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的一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先后发生了多起由于当地的市政建设、城市规划的因素而导致的旅游环境的开发性、建设性破坏。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城市为了所谓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大搞“旧城改造”,大量拆除旧城旧街区。浙江省的舟山市定海老城,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城市。明代抗倭斗争、南明的抗清斗争发生在这里,战争这里是抗击英军的战场。这里近现代名人辈出,是著名工商界人物朱葆三、安子介,香港特首董建华,台湾作家三毛的祖居。由于历史文化的特点,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民居风格和古城风貌。该城199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在当地政府“旧城改造”的浪潮中,这座老城已被拆得面目全非了。前不久,湖北襄樊古城墙也被野蛮地拆
除了。在北京,我们看到在二环路以内的“老北京”面貌已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在一些道路的改造中,把最有文化特点和历史意义的老街给破坏了。
目前,我国几百年以上的城市和建筑已并不多见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也正在变的越来越有名无实。有的古建筑虽然给保留下来了,但是古建筑周围的环境被破坏了,剩下的只是被“现代化”包围的一些孤独的风景点。还有为数不多的古城、古镇和古文化街区还在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7怎么创建博客
2、旅游性破坏。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人们愈来愈看重不同文化的价值。人们突然发现原先那些应该推倒拆除的“危房陋屋”反倒更能吸引游客,招来钱财。这便赶紧停住拆迁的步伐,开始在这些“破房子”上大做起文章。于是新一轮破坏性的旅游再次兴起。
环境的旅游性破坏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庸俗化的翻新。
由于看不惯老街老房的破旧和拥挤,甚至认为搞漂亮了才更吸引人,于是便动手翻新。2000年曲阜的旅游部门水洗孔庙便是最典型的一例。各地方开发这些古老遗存时,照例都是在原基础上翻新改造,使历史感荡然无存。还有为便于交通拓宽老街,前边建广场,后边修停车场;再摆上几个古装人物的
雕塑,插上一片花花绿绿的彩旗点缀其间,结果令历史的模样面目全非。
②粗鄙化的再造。
我国的民间建筑基本上没有图纸,重建没有依据,又无照片可以参照。这种重建,全凭当地老人们一些混沌的记忆,或是道听途说。没人去管建筑的年代、风格、形制。如今不少地方都在建造“明清一条街”。明清两代前后加起来有600年,每个朝代不同阶段的风貌都不一样,明清街是什么街?只不过又是一个粗糙又荒唐的仿古符号罢了!7 (三)、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我放松、自我充实和感受异地文化熏陶。因此,当大量载荷着本土文化的旅游者短暂离开常住地去到异地文化区域时,他们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旅游动机。他们希望广泛、深刻接触目的地文化内蕴,渴望走近当地百姓,去看不经修饰过的生活。
由此引发的文化接触便是大规模的面对面,不分等级、阶级和生活圈子的全面接触。当游客从一种文化区进入另一种文化区域时,他们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为参照,与眼前的一切作对比并加以模仿。旅游目的地的人亦如此。在两种文化相互接触、碰撞中,高势能文化能较多影响低势能文化。在文化的相互作用中,作为主体的人——主人和游客共同起着核心的作用。在两种文化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比较,受到感染或震惊由此产生热情和偏好。年轻人对异质文化更容易激情奋发,文化渗透潜移默化的进行。8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文化渗透,地区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有些地区的文化甚至有被外来文化同化的危险。也就是说,常此发展下去这些地区不但面临着旅游资源枯竭危险,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本族文明消失严重后果。
三、具体措施
旅游业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贡献不容置疑,但旅游业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并可能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2002年8月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大会上,可持续旅游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自然卷发如何打理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在旅游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和尊重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不可将城市的生活习惯带到所参观的地方,其次要养成将废物丢入垃圾桶里的卫生习惯,以确保水和土壤
不受到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大环保设施的建设和产品的开发以及宣传力度,进行人们的环保普及教育。此外,在中小学生的课程中增加环保的内容,使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利用其它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
目前,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存在一种误解,即开发就是兴建。其实开发旅游资源的方式,兴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其它还有利用、提高、改造等方式。在这方面北京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例如:几年前北京在旧城区改造时利用胡同开发的胡同游,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成为了京城旅游的一个亮点。现在北京的胡同已经成为北京的标志,是北京史料、民俗和民间故事的聚宝盆。这种旅游方式不仅增加游客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还推动了保护工作,并且旅游所得为进一步开发保护提供了资金。
(三)、开发要强调特。
在旅游资源开发时要特别强调特,因为特是旅游资源的“灵魂”,也是旅游最大的卖点。如果一个旅游接待地的旅游资源没有了自己的特,那么也就意味着日后将面临客源日渐萎缩直至枯竭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在开发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的地方性、民族性的特,切忌千篇一律,重复建设。
(四)、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
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6
(五)、在文化方面,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就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过的“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在占有的基础上挑选有用的东西来发展具有我们自己特的文化。但切记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一味的拿来!
旅游开发中我们要对旅游业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对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积极寻根源进行处理。在规划的哲学理念上,要强调文化的完整性和生态性,强调对自然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延续。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无论从环境方面考虑,还是从社会、经济、文化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重视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为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书目:
1、《旅游学概论》马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旅游市场营销学》赵西萍高等教育出版社
3、《联合国官员表示发展旅游应注重提倡可持续的理念》新华网
4、《现代地理学辞典》
5、《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邵望予上海外贸学院
6、《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李洪龙
7、《古物当防旅游性破坏(漫谈古建艺术保护)》(冯骥才《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121 №g〕)
8、《跨文化旅游中的相互作的弹簧机制》(欧阳军《人文地理》№2,2003年)
9、《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立法保护》蔡定剑《法制日报》2002.5.15
10、《新时期中国旅游规划创新》刘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世纪发展研究院
11、《北京胡同旅游手册》李明德赵祯永中国旅游出版社
12、《生态旅游环保为先》李剑中华工商时报
湖北省二本院校排名
13、《拿来主义》鲁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