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保险”的N 种可能
蒸鱼怎么做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6年第7期
文/曹祎遐 吴觅楚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保险起见,做事要留有余地,孔夫子的“耕三余一”就体现了最朴素的保险思想。而在现代社会“买保险”成为一种经济行为,用钱和网络去解决那些可能的风险。
风险无处不在,保险理应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角角落落,然而在中国,保险公司的服务内容及产品功能往往表现出低效与结构臃肿,代理人员的低素质等导致了行业形象受损,并且少有保险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持续性品牌宣传。保险理应运用数据资源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是几乎没有公司愿意主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同时恶性竞争造成了中国保险的低渗透率(人均保单小于1)。
面向互联网,问题多多的保险业应该打破界限,为自己谋求一片更好的天地。虽然互联网保险起步较晚,但是如今,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居民资产配置重心向金融资产转移,网络消费规模空前巨大,模仿线下的线上渠道起步,网络企业与电商网站以引流形式进入保险行业,第三方互联网保险机构建立纽带,
原神石珀在哪互联网保险的后起之秀飞速发展,这些由外围及核心、从战略到细节的改变都预示着互联网保险崛地而起的气势。
2013年互联网保费规模为300亿元;2014年是858.9亿元,互联网保费规模仅占保险行业的4.2%、却贡献了19%的增长率;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保费收入816亿元,几乎达到2014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157.4%;2015年,共有110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占行业总体保费规模比例为9.3%,比2014年提升了5.1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保险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并且,互联网保险业不再只是保险行业自己的“蛋糕”了,如百度“百安保险”、“安心保险”、乐视“新沃财产险公司”、“保骉车险”与支付宝等等,多产业的融合将带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保险市场。
互联网化:提升保险装备软实力
寄生虫韩国 渠道网络化、互联网场景化思维能够为保险行业制造更多需求,促进企业更好地服务,并给自身带来更多、更紧密的社会关系,甚至创造保险生态圈。
第一,渠道互联网化使得保险保单签订、理赔等过程更为便捷透明。在传统保险中,保险代理人是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保险公司难以处理因代理人出现的各种问题。而现在,佣金抽取、暗箱操作、强买强卖等让人诟病的问题,在直面消费者的情况下丧失了滋生的土壤。互联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保险业务链长且链接不紧密的问题,提高了成本效率与利润效率。如果一家企业难以及时、完全互联
网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项目外包,利用其他已经成熟的电商平台取长补短。
第二,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建立更有利于推广保险产品。在中国,57%的网络保单售卖通过保险公司实现,美国仅为20%,更常见的是第三方网络渠道。保险超市是典型的第三方渠道,更多产品催生出的保险市场,再来点个性化定制元素,保险业态就会更加丰富。
第三,不只打通渠道,利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新产品与新模式可带来颠覆性的惊喜。比如,众安保险根据当下的互联网情境,设计了退货运费险、盗刷险、航空延误险等产品,由于它们与日常生活契合度高,众安保险只用了短短17个月身价就暴涨到500亿元。这些碎片化的创新险种能很好地积累客户,相比传统保险,利用场景化打造定制感,显然更能填充不同人的胃口,打破保险产品的强同质性瓶颈。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更长远的利益需要业界模式互联网化。比如碎屏险形成了消费者流量入口,可以产生维修需求,顺势可切入维修产业。与其他产业发生多角关系便是互联网思维的良好应用。如果保险与传统产业链之间形成服务闭环,就有助于创造保险生态圈,那时候就不再是“互联网+保险”,而是“保险+互联网”了。
第四,保险的互联网优势应该更多地应用于实质产品。由于中国的网络使用主力是年轻人,这一体保险意识较差,为了尽可能挖掘这一体的消费潜力,国内的产品创新形态更愿意契合年轻人的需求。然而,国外却更强调“工业4.0”类型的实质创新,比如美国AIG的CyberEdge保险,保障的是整体
方案,预防并补偿企业数据外泄损失,同时保护自营与第三方损失,还提供法律责任保险。
不过,互联网渠道也充满着隐私泄露风险、不够人性、法律效力不强等问题。隐私问题来源于互联网自身的匿名、自由性质,因此研发安全度更高的系统迫在眉睫。人性化服务的需求来源于保险产品逐渐增强的异质性(也由互联网带来),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标准化操作。一项2014年10月的“互联网保险用户体验调查”显示,超过60%的消费者未选择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而其余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保险满意度也较低(“一般”占比69.92%,“满意”占比仅14.63%)。所以互联网保险依然需要代理人系统继续运作,只是其结构可能发生重大改变,代理人更多的是提供解答服务而非销售服务等。
大数据:推动互联网保险精准营销
2015年年底,互联网领域涌现了数款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保险产品。比如,蚂蚁金服的航空延误险产品“晚点乐”。同时,大数据也给传统保险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并渗透到保险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等环节。
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获取大量数据,而且数据维度更加丰富、实时性更强、准确度更高。它能够帮助保险精算更“聪明”地定价,从而推出更多用户能承受、保险公司能盈利的保险产品。以后,更多的数据与分析将会针对某一细分人和特定情形精准定价、实现个性化风控。这些服务结合互联网社交,能够提升客户黏度、建立用户生态,靠差异化产品满足差异性需求,把服务和保险绑在一起。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对用户网络消费数额、职业、学历、搜索关键词、购物习惯、浏览记录和兴趣爱好等分析,在保险产品销售中实现需求、偏好定向,真正做到精准化、个性化营销。未来,大数据将给互联网保险带来更多想象。保险开发的场景将更加细致、多元,大数据会跳出固定的单一化场景,同时提高保险运营效率。
遗憾的是,中国的保险行业需要较强的数据开发能力才能达成以上目标。保险行业原本应该是掌握众多数据的行业,而且现在积累的数据信息也呈爆炸式增长,然而中国保险业的数据开发能力较弱,主要有以下阻碍:缺少数据分析人才,没有重视保险业巨大的商业价值,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优势;行业数据共享建设滞后,大量数据散落在各保险机构及部门,未得到整合利用。数据人才如今已不在少数,如何吸引相关人才进入保险行业是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共享建设需要更多的国家鼓励政策、企业之间合作意识觉醒、积极使用双赢策略等。
产品创新:爆款策略与知识产权
爆款策略也可以应用于保险行业。由大数据引出的精准化、个人化需求是保险行业关注的卖点,因为它能带来更好的信誉和口碑。但是这不代表保险公司只能采用长尾策略。Anita Elberse在《Blockbusters》一书中,以详实的分析提出爆款策略将会持续流行,头部才是盈利的大头所在。众所周知,保险的渠道不是买而是卖,如果有很多人主动购买,这其中的道德风险必然不可小觑。现在,
传统保险行业面临的阻碍之一是过强的同质性,与其分散精力做全产品,不如在恰当的时刻制造一款独家爆款,借机建立企业品牌形象。每家企业如果能有意识地建立自家品牌形象,那么整个保险行业都会活跃起来。
中国人寿在某年情人节推出“恋爱保险”,虽然在传播渠道上没有下足功夫,但是与情人节结合、价格不高、浪漫十足、对新生购买力体(大学生)有优惠、拥有等,这些年轻、活力的特质吸引了很多注意。当时,有许多质疑声指责其脱离保险的保障实质。踏出新的一步可能不是正确的一步,但封闭发展的结果一定是固步自封。当然,大量盲目的夺人眼球也不可取,过度娱乐化并不是一个好苗头。“恋爱保险”是一个爆款策略的好例子,却不是保险的好例子。
需要引起众注意的并非单一的产品,应该是保险本身。2015年,一项基于成都高校商业保险购买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购买率低,多为被动投保,虽然保险的保障性质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对于保险具体内容不了解是阻碍投保的最大问题。所以,如何积极有效地提高众的保险意识不仅是政府要考虑的,更是保险企业应该完成的使命。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爆款的基础以及中心都是一个IP(知识产权),打造一个超级IP便是爆款策略的心之所向。保险产品属于金融产品,一个创新的保险产品具有技术性(和特殊需求相对应,解决个性化问题)、创新性、实用性,那么创造出一种保险产品的人理
应拥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是产业化,在这之前要考虑市场化。知识产权作为创造者的所有物与劳动成果,需要得到合理定价,否则知识产权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市场化成本。当中国有更好的知识产权制度时,创新才能更多地应用于生产,而不是摆设与娱乐,届时才能出现一个行业健康自律、企业创新发展的保险市场。
日本料理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