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旅游狂潮
2005年“五一”黄金周,湖南省最南端一个名叫郴州的地级市,突然迎来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游客。当年,该市旅游总收入42.2亿元,居湖南省第三位,被誉为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旅游界的一匹“黑马”。
这一切都源于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做出了发展红旅游的总体思路和总体布局。随后各大旅行社闻风而动,很多旅行社开设了“红旅游部”,推出各种档次的旅游路线。长征路上,红军在郴州地区的时间是最长的,经过了9个县,停留时间长达22天。红基地加上秀丽的风景,郴州自然成为各大旅行社的首选。
“2004年年底公司推出红旅游路线,第二年“五一”,公司走了湖南两个团。”北京华堂旅行社的吴经理告诉记者,“我们和军区干部退休处合作,免费让退休干部随团旅游,他们历史知识丰富,能讲故事,做免费导游。”吴经理还说,这种红旅游的形式,是他们旅行社的一个招牌。
作为最早的红军政权中心和长征出发点的江西瑞金,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红旅游”概念。去年,瑞金市共接待外来游客5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4.1%和33.3%。
很多当地政府都开始注重开发红旅游经济。革命老区延安,除了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黑”产业,依托秀美山川的“绿”产业之外,近年来,以革命圣地旅游为主打的“红”产业也开始异军突起。2005年,延安被授予“红旅游经典景区”称号,来延旅游的人数达到509.4万人次,综合收入20.2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延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于都、兴国、石城、长汀等地也打造自己的红旅游品牌,它们为究竟谁是长征的出发点争论不休。
井冈山、遵义等地更是将红旅游开发到极致。去年11月,井冈山市长王晓峰亲自带队,分别在韩国和日本举行旅游推介会,反响热烈,并与韩国南海郡结成了友好城市。韩国、日本的旅行社已开始陆续组团到井冈山。
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旺了人气,带活了物流。
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村农民就在旧址边上卖起了红旅游纪念品,经营起了“苏区风味”小吃,带动了该村农民致富。此外,“红井”花瓶、红旧址微缩景观等21种精巧工艺品也很畅销。“红工艺品”已成为瑞金的重要产业之一。2006年5月28日,在杭州浙江展览馆举办的第六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上,来自四川大山深处的精美草鞋深受杭州人的喜爱,购买的人们都把它作为工艺品陈设。
高血压吃什么食物 “长征牌”带动招商引资
早些时候,很多投资人致力于开发名人故居。如今,随着红旅游的兴起,长征所经各地也迎来招商引资的商机。
在遵义习水县人民政府的招商网站上,反复提及的,就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一、二、四渡在习水留下革命遗迹”的红历史。
四川省松潘县是长征途中“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的会址所在地。2003年11月底,红九寨旅游公司副总经理于飞决定改扩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红资源分为三大类:革命老区、伟人故居和长征线路。目前长征线路开发最差,但空间很大。”于飞说。
在江苏瑞金,政府将红旅游推向市场,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进一步明晰。旅游局只管统筹,接待工作全部交给旅行社按照商业化运作。由于政府包办的局面被打破,瑞金的旅游市场日益活跃,除了本地民营企业相继投资开办了三家旅行社外,外来客商也看好瑞金红旅游产业这一巨大的发展商机,纷纷前来考察洽谈,参与瑞金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近两年内,瑞金市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开发红旅游的资金达三亿多元,开发建设旅游项目15个。
井冈山是最著名的根据地之一。目前,井冈山计划推出一批“红旅游”大型招商引资项目,如十里杜鹃长廊、长征之路系列景点、市委政府机关大厦拍卖、改造等,北京、上海、深圳及港、澳等地区的客商都表示出浓厚兴趣,有的已签订意向投资协议。
长征精神的品牌效应
长征的精神,更是有无尽的开发价值。“长征”,名字又响亮又大气,还包含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贵州一家电器公司就看中了这个品牌的价值,以此作为公司的名字。这就是贵州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电器生产基地,1997年在上海
怎么样设置开机密码12315
在过去十年中,伴随着红庆典的红经济,已经从地方自发变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力推。具体到当下的建党九十周年,各界也正力图让政治和经济“双丰收”,具有中国特的“红庆典经济”渐成模式
一套红书的生意经
红浪潮正带来滚滚财富。借助执政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的政治大气候,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各界正力图让政治和经济“双丰收”。
明显受益的是出版行业,比如湖南方面的《红藏》系列丛书,其庞大的规模在业界可谓罕见,这也是建党90周年最为显眼的红出版物之一。预计全部出齐将达到1200卷,每卷还会分成多册。
该丛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与湘潭大学出版社联合申报,将整理并影印1915~1949年间由中共直接和间接领导创办出版的红进步期刊,也包括各进步团体在内的中共外围组织创办的期刊。
湖南人民出版社下属的《大视野》杂志社社长张自文是该套丛书的策划人之一,据其介绍,
丛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杂志,计划5年内出齐;第二编报纸、第三编图书将在后五年出齐。
张自文10年前就在出版界从业,他坦言2011年年“红出版”热非昔日能比,国家给予的重视也大大超过10年前——新闻出版总署拨给《红藏》第一编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就达1146万,创下湖南省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金额之最。
这位策划者说,国家重视“红出版”是出于政治需要,而出版社则顺应政治气候,看到商机。“很多出版单位都在争取出版基金资助,我们能拿到这么多也是经过很多竞争的。”张说。
他们的竞争砝码有二:一是湘潭大学的学术背景,该校是全国唯一设有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思想研究中心”的高校,是在全国最早设立党史专业本科专业和硕士点的两所高校之一。第二,这也是更关键的,湖南是众多革命伟人的故乡。
获得国家资助的同时,他们也将《红藏》销售对象主要瞄准在各级党史研究部门、图书馆以及高校文科党史、历史专业的资料室。张自文说,“我们不会印很多套,将控制在300到500套之间,但定价会很贵。”
简笔画兔子他预计,《红藏》第一编出版成本可能在3000万元以上,但盈利能有1000万元。
与这些尚在筹划的项目图书相比,更多的借助建党九十周年销售的书籍大都在热卖。比如新闻出版总署今年确定了建党九十周年80种重点出版物。其中包括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该书创下了党史类书籍发行量之最,书自2011年1月面世以来到6月已发行108万套,该书每本定价是150元。
在2011年的红出版物中,党史类图书尤其走俏,在市场上名为《建党伟业》的图书至少有7个版本,人民出版社一家就出了2个版本的同名图书,该出版社在今年推出了90种重点图书献礼。
编辑王世勇负责编辑了两本党史读物,一本是《亲历中国共产党的90年》,一本是《党史细节》。“销量出奇得好。”王世勇7月9日说,尤其是《党史细节》这本书,一开始只印了5000册,到7月9月,已经连续加印5次,印到了3万册,“这几年一般图书能走到1万册就已经很不错了。”
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彩排现场,唱红歌需要的演出服,也拉动了红经济。 (渝友/CFP/图)
七月份的尾巴全线飘红,今年不同
2011年的红经济中,党旗也成了宠儿。杨菊仙是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晨阳旗业”的老板,2010年她一共卖了10万件左右,今年估计已超过30万件。以前几乎被忽视的党章今年也销量大涨,到目前大概也卖到了30万枚,而去年不过才5万枚。
热销的不仅是党章党旗。
唱红遍布中国,红军服租赁生意今年火爆,这是建党90周年与上次80周年的不同之处。
北京“柏屋”是一家销售、出租舞蹈礼服的公司,其经理郭晓波说,今年4月以后,他们开始接到很多机关单位租赁红军服的订单,“主要用于红歌合唱”,每套红军服每天的租金为五六十元——这个价格没有上海高,在上海,七一前的红军军服租赁价都在百元左右。
柏屋自2001年开始有舞蹈服装租赁服务,那年刚好是建党80周年,但当时只租礼服、燕尾服,没有人租赁红军服。对红军服有需求大约是在2007年到2008年之间出现的事,一般只是在春节之前。今年则出现了“井喷”,最近几个月平均一天能租出去1500多套,六月份最多的一天租出去3000套。郭透露了今年红租赁带来的收益:“营业额是去年的六七倍。”优美语句摘抄
按照收藏界有题必炒的习惯,红藏品的价格今年也在一路飙升。6月中旬,中国银行发行了以建党90周年为题材的纪念币一枚,面值5元。仅仅几天之后,深圳书城M层的邮币卡市场上的报价则达到二十多元一枚,上涨三倍多。
老藏品的涨势同样惊人,1967年发行标号“文1”的“战无不胜的思想万岁”邮票,一套共11枚,总面值0.88元,2010年11月时销售价格在4万元,目前已达7.5万,半年多时间上涨87.5%。
深圳市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韩昌晟则发现,今年的红收藏与建党80周年也不一样,主角不再是单一的民间力量。
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列举说,2001年以前,红收藏主要集中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湖南、郑州、西安,主要是收藏品爱好者的自我收藏行为。
2001年至2003年,建党80周年、诞辰110周年带动起了红收藏热。在这一时期,一些民营企业家们加入红收藏。自2001年开始,国家重视文博建设,增加馆藏。韩昌晟认为,正是国家对红藏品的征集助推红收藏形成规模。
而2003年以后,兴起的红旅游也带动了红收藏——红旅游不能只是看风景,还要有博物馆、革命文献等。在此期间,国家投入建设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韶山纪念馆、延安革命博物馆。这三个博物馆每个投入都超过4亿元,都在世界范围内征集革命文物。
红经济开始升级
事实上,与上文中提及的各种红消费相比,红旅游才是红经济的主导。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刘思敏,是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一直研究红旅游与红经济。他说,建党80周年时红旅游还处于点状,今年已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升华”。
过去六年,红旅游平均每年增速为20.4%,新华社报道,2011年 1~5月份,江西全省红旅游接待游客数量2570万人次,旅游收入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2.56%和35.88%。2011年上半年韶山游客同比增长39.0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县炎陵,2011年1至5月,更是同比增长了52.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