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Livable City Abroad
在ppt中加入视频格式姜煜华  甄峰 魏宗财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1  国外宜居城市研究概述
1.1  关于宜居城市的定义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在国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的概念、标准和认识的看法不同,实践的侧重点也不同。
哈尔韦格(D.Hahlweg, 1997)认为:在宜居城市中,能够享有健康的生活,能够很方便到达要去的任何地方——不论是采取步行、骑车、公共交通或是自驾车的方式,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生活空间[1]。萨尔扎诺(E.Salzano, 1997)认为:宜居城市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宜居城市尊重所有的历史遗迹(我们的根),同时它也尊重那些还未降临尘世的人们[2]。埃文斯(P.Evans, 2002)认为城市的“宜居性”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适宜居住是其中之一;宜居城市还应该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
求[3]。伦纳德(Lennard.H. L. t, 1997)则提出了如下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宜居城市中,人们可以彼此自由地交流;健全的平等对话机制是很重要的;城市公共管理机构应该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庆典和公众集会;一个好的城市不应该为恐惧的气氛所主宰,不应该有歧视异族、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或是天生邪恶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能够提供合适的公共设施,以作为社会学习和成员社会化的场所,对于儿童和青年而言,这些场所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有机体;城市中的居民应该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我们应该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审美考虑、建筑美学和实体环境的深层次文化含义[4]。1.2  理论与实践进展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如果回溯城市发展历史,有相当共通含义和比较完整的认识体系的概念应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该理论的出现正式吹响了改善城市质量、关注城市生活的号角。
二战电影大片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首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种适合居住的城市观,两个宪章一致认为要争取获得城市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摘要: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国外已经拥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
而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仍处于理论与建设的摸索阶段。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选取了国外不同规模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宜居城市建设案例并对其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及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宜居性建设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启示。Abstract: Livable city is a hotspot of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cities. There has been a set of nice constructed livable cities abroad. However, in China, which is a fast urbanized and industrialized country, we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references, this paper select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livable cities in various scales abroad, and deep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xercis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lks about the defects of livable c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proposes enlightenment for Chinese livable cities.
关键词:国外;宜居城市;建设案例 Keywords: Abroad; Livable City;                    Construction Case
作者:姜煜华,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
士研究生。carrie.008@163  甄峰,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教授
魏宗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到张家界三日游
使城市成为一个“宜人化”的生存空间。大卫·史密斯在其著作《宜居与城市规划》中,倡导宜居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公共卫生和污染问题等层面上的宜居;二是舒适和生活环境美所带来的宜居;三是由历史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宜居。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即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人居议程》,提出了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住房和实现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目标。
除了学术界的研究之外,有关宜居城市的实践也逐步开展起来。2001年《巴黎城市化的地方规划》提出将城市生活质量作为巴黎规划和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确保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居民的社会融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社会文化和环境。2003年的《大温哥华地区长期规划》将“宜居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指出宜居城市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的城市系统。2004年2月发表的《伦敦规划》中,将“宜人的城市”作为一个核心内容加以论述,提出了建设宜人的城市、繁荣的城市、公平的城市、可达的城市和绿的城市的发展目标。宜居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
2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案例解析
尽管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对国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目前关
于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仍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国外,不管城市规模的大与小,都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值得我们借鉴。
2.1  温哥华(Vancouver)[8-10]
2.1.1  城市发展背景概况
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南的海滨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气候终年温和湿润,环境宜人,以丰富的人文资源著称,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2005年被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UI)授予“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2.1.2  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人口的急剧增长曾给温哥华的城市发展带来结构上的转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城市地域的蔓延,迅速而又稳定地增加了汽车的使用,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连续增加等。对此,温哥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遵循“精明增长”的理念,走发展紧凑型都市区之路。市政当局通过刺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以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而且避免了低密度的城市扩散及其对城市周围富庶的佛斯河谷底的威胁。
具体而言,温哥华注重营造多中心、多级别的都市中心;运用“集中增长模式”,在划定范围内统一公
共基础建设及其他城市服务;增加公共交通,鼓励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劝诫单独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土地消耗,防止低密度扩张,集约和“精明”地使用土地。为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温哥华城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贯穿整个地段类型多样的开敞空间体系将建成区分为若干独立规划的居住组团,合理布置低层和高层住宅,在保持人性化尺度的同时实现居住高密度。
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设计注重规划、比例和彩等。城市用地生态空间富裕,建筑物以花草树木作为屏障,控制商店店面宽度以适应行人的要求,加设遮蔽设施以避免天气变化的干扰。建筑的底层部分道路红线取齐,以加强街道上的城市气氛;所有的高层塔楼避免直接进入行人视觉范围,以提高街道的舒适宜人度并保证街道上阳光充足,令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
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了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市内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完备,景观优美且丰富多样,这些铸就了温哥华优质的城市生活品质,也树立了大城市打造宜居的典范。
开车换挡技巧2.2  新加坡(Singapore)[11-14]
2.2.1  城市发展背景概况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热带城市岛国。国土面积为641.4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
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彩。政府和市民把花草种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2.2.2  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新加坡发展最大的约束是土地资源,但城市的发展并未受其影响,其开发成功主要归因于有一个明确、清晰和强有力的政府控制体制。它依据坚实的政策环境,使专业规划者与企业很好地合作;它果断地执行了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规划,才使新加坡有了今天的宜居环境。
新加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规划部门精心编制了“绿和蓝规划”,这确保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同时仍拥有绿和清洁的环境;其次,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绿化美化目标;保证与城市变化的方向相一致;此外,政府出台了诸如《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
姜煜华甄峰魏宗财
等一批法律法规,要求所有部门都必须承担绿化责任,对损坏绿化的行为实行严厉处罚。
在新加坡,政府充分发挥职能,实现“居者有其屋”。政府设有建屋发展局,专门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问题。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称为组屋,政府对购买组屋人的收入有一定限制。至于商品房,
政府只根据政策批租土地。其次,为了让居民都能买得起房,新加坡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制定公积金制度;坚持组屋小户型、低房价原则;对居民购买组屋实行免税优惠措施等。另外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建屋发展局在组屋的地址选择、样式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上都颇费心思。
此外,在交通建设方面,新加坡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发展,制定和完善了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城市陆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并且通过将快速轨道系统延伸到新城镇和居住区中心来获得一个整体有效的交通系统;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加坡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把人才培养与引进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如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知识讲座、法制宣传、讨论会等社区教育来丰富民众业余生活,提高全体市民素质。
总之,新加坡政府完善的规划体制为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并避免了城市发展中很多缺少控制的问题。管理机制能保证不同的规划和执行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保证公众充分参与规划进程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从而获得一个可信而可行的规划。公私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成功开发中整合意见和资源的一条值得世人借鉴的途径。
2.3  西雅图(Seattle)[15-17]
2.3.1  城市发展背景概况
西雅图属纽约州,是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一个商业、文化和技术中心,也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中心之一。西雅图地区常年风景如画,并有着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近几十年来,多次被评为“美国最适合工作及居家的城市”。2.3.2  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西雅图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率先提出并贯彻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模式,成为世界上众多城市效仿的对象。西雅图在规划的内容、编制程序和规划修订上均较全面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区域意识和社区意识。
规划首先确立了弹性生长的规划框架,提出了独创新颖的规划模式——都市集合,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规划策略,并建立了规划的法律和财政保障机制。其中,都市集合的用地模式,主要是将西雅图都市区按建设密度从大到小分为“都市中心集合”、“核心型都市集合”、“居住型都市集合”和“社区中心点”四大类,每类按照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规划,充分体现了控制增长、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高效利用基础设施、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提倡社会公平、改进生活品质、加强社区意识,保护地方特及整体规划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交通规划中,力求缩短通勤和购物距离,鼓励公交、小巴、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并为其规划和设计完善的设施及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节能、环保、高效、循环、多样以及区域性和社区性等综合特征。社区规划则遵循自上而下、协调合作、平衡利益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要素界定了规划的总体原则和框架,设计了专门的规划程序和格式,以保证每个不同的社区在规划上的同一性。
在整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高质量、高效率,系统而程序化的公众参与是西雅图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在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等多方面,都能保证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参与行动随具体项目进程分阶段分解到整个过程中。在参与过程中,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操作程序,涉及内容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由政府、专家和利益相关人共同协商制订,公众进行评判和监督。为保证公众参与的质量与效率,尽可能地量化程序中的各项指标,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另外,减少各类资源消耗、维护资源环境也是西雅图建设宜居的一项重要举措,包括减少家庭及办
图2  新加坡:花园城市
资料来源:v/?uid-481-action-viewspace-itemid-3919图3  西雅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资料来源:hi.baidu/luoluo10/album/ item/bb78fffcac3e7a94b901a0fb.html#IMG=bb78fffca c3e7a94b901a0fb
图1  温哥华:高密度下的宜居城市
资料来源:ssigh.blogbus/logs/4510288. html
公环境的资源消耗,降低城市对各项资源的使用,增加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方面。
2.4  其他国外城市
2.4.1  中小城市的宜居性建设背景
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而这样的城市问题往往出现在人口集聚增长的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尚不突出。不仅如此,中小城市在宜居性建设上也更具有优势。首先大量的中小城市面积并不太大,但与山水自然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好的生态优势。其次,多数中小城市社会结构不复杂,流动人口不太多,相对来讲,社会较为,易加强管理和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第三,不少中小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多元化的特征,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独具个性特的城市。此外,中小城市的住房价格相对便宜,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和谐的社会关系,比大城市方便的交通条件和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容易造成祥和、安全、健康、便捷的人居环境[20]。事实上,排在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宜居城市排行榜前列的几乎全都是小城市。
ipad无法连接到app store是什么意思
2.4.2  具体案例分析[21]
(1)美国
最受美国人青睐的小城多是高等教育中心。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被《城市排名和等级》评为全
美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弗吉尼亚大学,还有雪兰多国家公园,风景十分秀丽。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弗吉尼亚大学在高科技方面与企业的研究合作,还为该市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使经济健康发展。
交通方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是美国人挑选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位于华盛顿的班布里奇岛,有好的学校,房屋价格合理,风景优美,且拥有大城市休闲娱乐的便利交通条件,人们每天搭乘渡轮就能到临近的大城市。纳珀维尔是独特的安静与平和、都市风光与小镇生活和谐共存的小城。沿着河边小道漫步,每个人都会随时驻足和旁人闲谈。在拥有这种闲适生活的同时,纳珀维尔拥有所有可能的购物设施、首映影院和各种档次参观的地方。
《金钱》杂志和CNN评出的“全美最宜居城市”是美国一个普通的小城市——新泽西州的莫里斯敦。洛克希德公司的雷达制造基地、一家大型IT公司和银行分行,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城中的学校教育水平较高,犯罪率低。每到节日,还有全市性的音乐、戏剧表演。高收入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吸引人们在此安家落户。
(2)德国
德国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和《焦点》杂志每年都推出“宜居城市排行榜”。该评选活动有30项标准,其中包括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学校、安全的街道、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供人们自由进行艺术和休闲活动的
空间等。评选结果表明,德国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中,更多的是戈斯拉尔等小城市,即使排行榜中最大的城市慕尼黑和法兰克福,也不过上百万人口。
以戈斯拉尔为例,城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美丽古朴的街道。由于紧邻高速公路,并有铁路线经过,交通非常便利。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德国十大连锁超市都在这里开了购物中心。西门子、大众等大公司在此设有制造基地,一些服务性机构也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不仅如此,小城民风淳朴,禁止出售酒精饮品,但有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丰富的夜生活也不逊于大都市。近10年小城没有发生一起恶性刑事犯罪活动。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自驾残障车,方便地行驶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其他国家来的移民,也能与原来的居民和谐共处,没有种族和肤的区别。
(3)阿根廷
图4  夏洛茨维尔:高等教育中心
资料来源:ipdv/view/picture/ p_2386.html 图5  戈斯拉尔:古朴美丽的
小城
资料来源:h t t p://s a n j i i.
blog.sohu/82450969.html
图6  巴利洛切:风光秀丽的小城
资料来源:h t t p://w w w.9w i n e t o u r.c o m/h t m/
lyzx/200712171447466862.html
姜煜华甄峰魏宗财
在阿根廷,宜居的标准就是人们能不能在这里健康、快乐、富裕地生活,愿不愿意在这里安下自己的家。目前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5年全球“五大最适合退休人员居住的城市”之一的巴利洛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巴利洛切位于安第斯山脉东麓,风光秀丽,有雪山、森林和草甸,旅游业是其主要产业,每年吸引大约50万游客。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是吸引人们居住的一个重要因素。巴利洛切的博物馆、剧院和电影院,按人均比例计算,在阿根廷处于较高水平。天气好的周末,当地的青少年和文艺团体,经常会在市政广场搞一些免费的演出活动。
在巴利洛切,一栋带1 000多平方米绿地、能看得见湖水的两层小楼,售价基本在10万到30万美元之间。这是一个中等收入家庭能接受的水平,因此城市生活成本较低,也增加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2.5  国外宜居性城市建设案例总结
从上述宜居城市的发展案例中,不难看出,优美的环境是公众对宜居最基本的要求,不论是像温哥华、新加坡一样的大都市,还是如同夏洛茨维尔、戈斯拉尔这般的小城镇,政府在如何创建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上均下足了功夫。所以,几乎所有提出建设宜居城市口号的城市都会从生态建设入手。国外城市生态化建设已经相对成熟,但他们依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容,美化其环境。
其次,宜居城市应具备完备的物质基础,包括城市公共设施、交通、住房、安全、减灾、就业、就医、福利等各个方面,这是宜居城市的硬件设施,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必然阶段。国外的宜居城市建设充分考虑了各项硬件设施的便利性与人性化,如西雅图在交通规划中,鼓励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并为其规划和设计完善的设施及环境;温哥华在优化一些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不同阶层、不同健康状况人的便利性等。
宜居城市不仅需要良好的“硬环境”,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软环境”。由于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相对完善,所以更重视对城市宜居的内涵建设,强调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如温哥华在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并通过具体的手段竭力为公众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新加坡更加重视城市宜居性建设中“人”的因素,通过人才培养、引进以及社区教育不断提高市民自身素质。戈斯拉尔民风淳朴,文化设施丰富,夜生活也不逊于大都市,并且不同种族、不同肤的人都能在这个城市舒适地生活。巴利洛切不仅拥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基础设施,而且经常会有免费的演出活动在市政广场举行,丰富的文化生活吸引了不少外来居民。其实,这种亲和的
农村有哪些致富项目人文氛围和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包括社会秩序、道德风尚、教育程度、文化底蕴和娱乐功能等,才是宜居城市真正的精神体现。
3  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结合目前国内城市自身特点,笔者将综合以上国外典型城市宜居性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等不同角度,谈几点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启示。
3.1  促进公众参与建设
公众参与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的重大决策对于城市的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公众的实际需要和各种规划决定对他们的影响;能启发管理者去创新以满足民愿;能使规划重视人们对城市的多样化追求,增强城市的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公众参与是引导宜居城市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国外典型城市建设的案例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国内,可尝试借鉴国外一些城市在公众参与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如采用分期实施、跟踪反馈、定期评估和修编等方法增加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以协调和平衡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3.2  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经济得到发展,才
能解决城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才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硬环境,从而促进人居软环境的建设。不仅如此,宜居城市还要求城市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地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人居环境。针对目前国内城市经济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引进更多的世界公司来此投资;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培养相关产业,努力打造城市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强基础高新技术的研发,用高科技改变企业落后状况,为宜居城市建设的永续发展提供动力。
3.3  营造优美生态空间
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最直观的标志和象征。纵观国外典型的宜居城市建设,不难发现,各城市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几乎都是认可的,而且他们在这方面的建设也已经相当成熟。而在国内,虽然一直很明确通过城市生态化建设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生活和生产空间,但是相比而言,生态环境的建设仍然相对滞后,还处于不断学习和借鉴阶段。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有效组织自然景观,精心设计绿化空间,营造宜人的城市氛围并建造多样的活动开场空间仍是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宜居性建设努力的方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