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绿化概述
宜居城市绿化概述
杨静怡  马履一  贾忠奎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城市绿化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绿化不仅能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还能满足人们的亲绿需求,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宜居城市的绿化要求足够的绿化面积,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科学、高效的绿化内部结构以及能够让人感到身心舒适的绿化感官效果。宜居城市绿化的最
高目标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
1 宜居城市的定义与内涵
城市的“宜居性”是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它不仅是各国地区政府城市规划设计的主题,也受到城市的主体——城市居民的广泛关注。
1.1 宜居城市的起源
响水县卫生局
“宜居城市”的起源要追述到古代,例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就是“宜居”最早的思想源头。一些早期的欧洲思想家们也对理想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构建提出了多种多
样的思想和理念:诸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都是对城市“宜居性”探索的起源。2005年,国务院在批复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提出了“宜居城市”,这是我国在中央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的提法。
1.2 宜居城市的定义与内涵
“宜居城市”可简单解释为适宜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就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人发达经济体系
宜居城市
和谐社会关系
良好居住环境
核心
日语新年快乐
基础
支撑
保障
图1 宜居城市内涵示意图
的,以“人”为核心的,使“人”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幸福和满足的城市。温哥华工作小组在2006年世界城市论坛中的讨论文件中将“宜居”解释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居民的“生活质量”,要使得“宜居”的概念可及、公平且得
春日垂钓 ( 佛山 邝奋)
继承权公证书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108 (2
)
到参与。城市的产生源于“人的需求”,一切有关于城市形态与建设的研究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图1所示,“宜居城市”要以发达的经济体系作为支撑,和谐的社会关系作为保障,高度优美、舒适、便利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作为基础,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作为最高发展目标,以“满足人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2 绿化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较权威的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分为6大方面,分别涉及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生活和安全。其中,城市绿化属于城市环境建设的一部分。由于绿化生态系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和背景,是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载体,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并且能靠自然力量更新壮大的基础设施[1],也是城市文明程度、整体形象与综合实力的标志与象征,因此绿化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极
大的重视。具体表现为:
(1)城市绿化是对人们亲绿需求的满足。人们的活动与自然万物有着共生、共存、共乐、共雅和共荣五大特征[2]。绝大多数的居民共同的绿化环境需求都是亲近自然,探奇求新和亲身体验[3-4]。人类生态潜意识的存在,让人类无法脱离亲近自然的需求,人类的生存不能离开自然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2)城市绿化可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城市绿地吸收有害气体、降尘滞尘、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改善大气环流、减菌、减噪、减污等生态功能,可调节和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大气湿度等,提高幸福的鸭子读后感
环境舒适度,修复完好如初的原生态生境,还是多种生物生长和栖息的温馨故乡。
(3)城市绿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传统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看出我国历来就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半自然区域,是城市最后残存的自然因素,因而是人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城市绿化建设水平能够反映出“人”对自然的尊重。
3 宜居城市绿化
宜居城市绿化所要达到的诸多目的,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满足城市居民的亲绿需求,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都要求宜居城市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尽可能地按
自然规律去构建一个近自然的绿化系统。
3.1 绿化数量
城市绿化的诸多生态服务功能,如降温增湿、改善小气候等的发挥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绿化数量基础之上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等数量指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值,城市绿地以及城市森林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与效益。城市市区的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等应以小斑块为主,面积不大,但尽可能地数量要多;郊区要有面积大、连接度高、破碎度低的森林大斑块包围城市,作为整个城市的基底。当城市郊区的森林面积大于城市市区面积时,绿化的生态效益将更为显著[5]。
3.2 绿化布局
合理的绿地分布格局能够加强和促进城市绿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共生[6],还能体现城市本地的绿空间特。“宜居城市”要求
每个公民都能够尽可能公平地享有资源,城市绿地的分布是否均匀决定着公民是否公平享有城市绿地提供给人们的保健、游憩、娱乐等服务。若城市绿地分布集中就只能方便一部分离绿地近的居民,而不能满足所有或者是大多数居民的日常亲绿需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人口的分布均匀布局绿地,减少绿地服务盲区,让大多数居民出门500m内就能进入公共绿地。并通过整体布局将城区日常快速记忆的方法
休闲绿地与城郊森林公园、郊野公园、自然风景区等整合起来,实现城乡绿化融为一体,效益显著的城市生态大环境。
此外,从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空间格局来说,要保护好城市非建设用地这一本底(特别是河流和湿地),加强城市生态廊道(近自然的原生态的线性湿地)这一重要景观生态要素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具有贯通性,以便促进动物在城中的迁徙,创造城市生物多样性适生环境。必须要建设和保护好江河湖海、山体、湿地等城市本土生态环境系统,使其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将城区的小块绿地和城郊的大型林地、生态廊道等整合在一起,不同类型绿地或森林的功能得到互补或叠加,促进城乡绿化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顺畅进行。使得绿化系统不是依附于原有的城市结构,而是为城市提供了骨架[7],纠正过分人工化倾向,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打好坚实的基础。
3.3 绿化结构
越是接近于自然的植物落结构就越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自然的美学效果,比如道路整齐规则的植物配置模式已不再满足城市居民崇尚自然的生态审美需求,纷纷
要求自然式布局。
在城市绿地营造上,以乡土植物为主体构建乔、灌、草的复层结构。尽量少做人工修饰,保留自然的、多层次的、错落有致的、生机盎然的城市绿化景观已成为广大众乐见的形式。近自然植物落结构的营建能够大幅度地增加绿量和生物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由于乡土树种非常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因此其构建的植物落抗性强、稳定性高;合理的乔、灌、草复层立体绿化,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能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从而增加其生态效益。但乔灌草的配置切不可盲目跟风,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特性,违背规律地将植物配在一起只会适得其反,植物生长不好,其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减少。城市绿地植物落的构建要以城市自然条件和地带性植物为基础,参考当地的气候与植物区系特征,以科学性和多样性为原则才能建造出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都较高且具有地方特的城市绿地。
近自然绿化,比如郊野公园,不仅在取材、栽培上能够省去许多繁杂、长期的人工管护,大大降低绿地建设和养护成本,还能营造出让人感觉返璞归真、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妙意境,达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城市郊区近自然的、大尺度的郊野公园、风景林、原生态湿地等是一个城市的绿心[8],是构建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的大背景,兼具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开展生态旅游和自然科教等多种功能。因此,城市的绿心要尽量保持自然风貌,减少人工干预,维持其原生特质和乡野气息,无论是植物种类组成还是结构特点都应顺其自然,重在保护和维持,尽量不要添
加或减少其中任何的自然要素。即使须在游憩区域增加一些人工的辅助设施,也要自然化,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3.4 绿化视觉效果
无数事实表明,简单重复最易引起视觉疲劳,多变化可缓解疲劳。西方各国均强调道路植树自然化布局,一段路有孤植,3~5株一组,有针叶树也有阔叶树,有几十年中龄林也有百年大树,非常自然;多采用借景,远处田园、郊野风光尽收眼底,因风景优美又富于变化,行车不仅不易疲劳,而且是视觉享受。而我国许多城市在道路绿化上比外国下的功夫多,但均为整齐密集、树种单一、简单重复,而且视域封闭。“眼花缭乱、视觉疲劳”一直困扰人们。此外街头绿地人工化倾向十分突出,“千城一面”已成为我国城市绿化的痼疾,不知何时能改变。
4 结语
宜居城市的建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一项长期的并且要不断更新的课题。但是,无论宜居城市的建设理论如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城市绿化在其中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发达的经济只是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创造与自然共荣的宜居环境,达到自然-社会-经济和谐一体的城市发展模式才是宜居城市追求的最高目标。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Homestead City
Yang Jingyi, Ma Lvyi, Jia Zhongkui
(Laboratory of Forest Silvicul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Urban greening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city. Urban greening not only creates huge ecological benefits, but also meets the needs of people for green, which is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urban greening of livable city requires sufficient green space, reasonable green space distribution, complex and scienti fi c internal structure of greening, and the effects of green sense which comfort peopl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he highest goal of livable urban greening is to achieve a beautiful realm, a harmonious consistence between men and nature.
Key words: Livable city, urban greening, distribution, structure, harmony
参考文献
[1] 王三堂.城市森林·自然和谐·生
态文化:从邯郸到秦皇岛[J].中国城市林业,2007,5(1):9.
[2] M. M a t t h e w M c l o n n a c h i e,
C.M. S h a c k l e t o n , G.K. McGregor.2008. The extend of public green space and alien plant species in 10 small towns of the Sub-Tropical Thicket Biome, South Africa[J].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2008(7):1-13.
[3] 零点调查.宜居城市:要魅力,
更要环境[J ].北京房地产,2005(7):55-56.
[4] 千庆兰,陈颖彪.城市绿地时空演
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5):41-44.
[5] 王永洁,张光昊.城市规划中绿
地系统的布局[J].防护林科技,2003(2):54,63.
[6] 王亚军,王浩,郁姗姗.城市
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功能性分析[J ].山东林业科技,2006(6):77-79.
祝老板生意兴隆的词语
[7] 杨芸,祝龙彪.上海城市绿地系统
建设与规划的原则和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59-161. [8] 李晖,范宇,王兴宇,等.人居
环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形态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5):28-32.收稿日期:2010-03-30
项  目: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宜居城市绿化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Z00060660000701)资助。作者简介:杨静怡,北京林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林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