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一、1978-199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伴随着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更为灵活的贸易形式,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投资与经济特区的创办,为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外贸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1978-1991高尚品质的成语年,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其中出口由97.5亿美元增长到贸易公司名字718.4亿美元,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长到637.9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见表1)
为吸引资金、技术、设备,拓展国际市场渠道,创造外汇收入,同时增加就业机会,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地区开展加工贸易。80年代中期,国际产业结构出现了新一轮调整和转移,为了抓住这一有利形势,国家进一步确立了以加工贸易为重点、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沿海发展战略,加工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为了使中国的外贸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1979年中国陆续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见表2),在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这些特殊区域对全国的外贸发展以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平台、示范与辐射作用,是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
年份 | 内容 |
1979年7月 | 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
1980年5月 | 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
1984年5月主要技术指标 | 开放大连、上海、宁波温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1985年 | 决定分两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辽东半岛、胶东半岛 |
1988年 | 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
1990年 | 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的浦东 |
1991年 | 开放满洲里、丹东、绥芬河、珲春四个北部口岸 |
除此之外,在1979年,国家开始对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调整中央外贸领导机构、成立了一批归属工业部门管理的工贸公司、简化外贸计划内容、实行汇率双轨制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等;同时中国开始招商引资,利用外部资金,扩大出口生产和创汇能力。外商投资企业被直接赋予进出口经营权。1979-199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国外贸中的作用迅速提升。
在1978-1992年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政策是在对外开放前提下,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之为有管制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二、1978-1992年中国对外贸易分阶段情况
在cs1.6加人1978-1992年的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1.1978年一1986年:倚重“外汇管制”的重商主义。在1978年12月召开的新手养猪都要注意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提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以后又提出要利用两种资源和打开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开创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在这次党的全会中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该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此外,我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r)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I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贸易政策目标是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创汇,为了获取足够的外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促进出口,包括出口补贴、外贸留成、汇率优惠、出口退税等,使1978年一1986年的出口规模年均增长率达16.3%。远高于同期世界
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此外,通过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严格控制进口。在关税壁垒方面。1978—1985年的算术平均关税率达52.9%,而在非关税壁垒方面,到1986年以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为主的非关税壁垒覆盖我国所有进口的80%。同时,又实行严格的进口用汇审批制,以控制国家外汇储备的减少。由上可见,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实行动力就是扩大出口创汇,以弥补实施进口替代战略造成的外汇短缺,其政策措施仍然以行政性措施为主。这就表明,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具有过渡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应该继续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贸易政策转变。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 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 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 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
2.1986年1992年:追求“贸易顺差”的重商主义。1986年以来,中国的贸易政策由倚重“外汇管制”的重商主义向追求“贸易顺差”的重商主义转变,其转变契机来自中国复关人世。从1986七夕贺卡年中国申请复关开始,为了达到GAIT/WTO的门槛要求,逐步取消了外汇管制并转而追求贸易顺差。在这个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在这个阶段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和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下
放外贸经营权,以便真正作到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相互结合,通过根据商品分级管理分类经营的原则,多渠道经营进出口贸易、推行政企分开的改革,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学会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出口商品的数量和规格,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手段来整体推进中国外贸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60周年变迁探析.经济纵横「A」.2009
「2」.罗鹏.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辽宁经济「F」,20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