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名词解释(19)
本体论主义:(英ontologism)西方哲学史理论。指把本体与现象对立起来,以独断的态度研究超越的本体问题的学说。古希腊哲学中已经有本体与现象的对立,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本体,是静止的,而现象世界则是运动的。
柏拉图以理念为本体,现实世界为现象、为本体所派生,现象永远在追求本体,已具本体论主义的雏形。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基本上是从经验来说明现象的形成,没有把现象与本体割裂开来,但后来提出形式的形式,形成一种离开现象的本体,他的形而上学追求一种作为存在的存在也带有本体论的意义。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以本质为主要内容,认为哲学是神学的侍婢,借助于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理论,以神学论证上帝的存在,本体论主义有很大的发展。唯理论者法国笛卡儿、荷兰斯宾诺莎、德国莱布尼茨以不同的形式提出本体论主义的理论。英国休谟以怀疑主义打破追求本体的迷梦,导致德国康德的批判哲学,研究理性的来源及其所能达到的范围,认为形而上学是不能成立的,而上帝存在、灵魂不死、意志自由只是一种假定。康德以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体系以一种思辨为基础的哲学回到本体论。
英国罗素不认为本体是超越的存在,而是在认识之中由直觉所达到与现象相对立的存在,故
本体是意识内在的对象。德国胡塞尔的先验本体论、N.哈特曼的批判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均属于这种理论,是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发展的本体论主义。蒂利希的神学提出一种相互联系的方法把有限的人的生活与无限的神相互联系起来,认为宗教是最后关怀的对象,也自称为本体论主义。
现象论:(英phenomenalism)将客观存在的物质对象归结为实际的和可能的感觉的哲学理论。英国贝克莱最早提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现象论体系。他同意洛克关于人的一切观念源自感觉经验的主张,但不同意洛克把现象和客观存在的对象区别开来的观点,认为人并不拥有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的感觉知觉,人感知的只是人们自己的感觉,从而把存在归结为被感知的存在,“存在即是被感知”。天龙八部神器
快捷指令怎么打开允许不受信任的快捷指令休谟的观点也接近现象论,他认为人们的观念只能追溯到印象,即人们在听、看、触、爱、憎时所产生的较活跃的知觉,现象对象是否存在的问题,人是完全不能理解的。J.S.穆勒把物质视作永恒可能的感觉,以人可以获得的现象来解释世界,把原因看做是“不变的和无条件的在先者”,把心解释为感觉系列,把科学限制在现象范围之内,认为知识都是假设,看得见的东西只是人看见的东西而已。德国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又认为人所
认识的只是现象,自在之物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属于信仰的领域。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如德国的柯亨、那托尔卜等否认康德的自在之物的存在。法国的雷诺维叶同样接受康德的现象论,主张抛弃自在之物这一概念,根据现象来建立世界。德国阿芬那留斯、奥地利马赫等经验批判主义者主张从纯粹经验来构造世界,认为实在是由感觉构成的,并把科学概念看做是感觉经验的总和。
木板画
怀疑主义:(英scepticism;希腊skeptomai)亦称“怀疑论”。对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客观真理能否被人们认识表示怀疑的哲学理论和体系。希腊文该词的原义是指反思、犹疑、怀疑,意指面对彼此冲突的陈述的一种怀疑或犹豫不决的状态。
(1)古代的怀疑主义。它不是把怀疑作为达到真知识的一种手段或环节,而是把怀疑本身作为认识和研究的结果,否认人类能达到真理或真知识,否认人类的认识能力,否认客观知识的可能性。它是作为独断论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兴起的,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古希腊智者派的怀疑主义,是针对早期自然哲学的消极反应而产生的。普罗塔哥拉把人的认识解释成为个别人瞬间意见,从而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进而以辩论术提出否
认知识可能性的三点论证计么也没有,什么也不存在;即便存在着什么,也是不能认识的;即便可以认识,也不能把认识了的传给别人。
psp乐克乐克
形容夫妻情深的成语小苏格拉底学派的怀疑主义,把苏格拉底学说中的怀疑因素推到极端。其中的麦加拉的欧几里德及其学生欧布里德提出一系列逻辑论证(“隐藏的人”、“说谎者”、“有角的人”、“谷堆”、“秃头”论证),从而成为导致怀疑学派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皮浪和中期柏拉图学园为代表的典型怀疑学派的怀疑主义,制定了完整的体系。批驳传统的逻辑学和认识论,主要是凭借逻辑论证,从认识论上批驳他们所认为的独断论。出发点是坚持存在自身是否存在是难以确定的,任何认识都只能是主观的,结果对任何一件事都说,它既不不存在也不存在,或者说,它既不存在而也存在,或者说,它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进而认为,一切感觉和意见都是相对的,它们和理性相结合也不能获得真理,因此事物的本性是不可知的,哲人对一切都应该不作判断、不置可否。
在家兼职什么好批驳传统的自然哲学,认为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的本原说都是彼此矛盾的,所提出的论证本身以及论证的标准是不成立的;在有关运动、时间、空间等问题上也同样如此。批判传统的神学,认为神的概念是不能成立的,要是神是物质的,神就不是永恒的;
要是神是有生命的,神就不是不朽的;神既不能是有形的,也不能是无形的,既不能是单纯的,也不能是复合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怀疑主义。中世纪的主要代表是奥古斯丁,认为承认怀疑无非是考虑到有错误,可是怀疑和错误恰好证明自身的存在,“如果我错误,则我存在”。伊拉斯谟使用怀疑主义论证以支持自由意志。蒙台涅持自我意识的皮浪主义,对一切事物持悬疑不作判断的立场,认为皮浪主义可以和基督教信仰相容,放弃理性的虚饰就能进到真理,接受神的恩宠。
(3)近现代的怀疑主义。法国伽桑狄和默尔逊的构造性怀疑主义,对有关实在的知识持认识论的怀疑,但承认科学提供了关于世界的重要而有用的信息。笛卡儿提出方法论的怀疑,认为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尽可能怀疑一切,但进行怀疑的主体是不容怀疑的,“我思故我在”。培尔认为宗教、哲学、历史、伦理学领域中,没有一种说法配得上真理的美名,从而得出理性是虚弱而孤立无助的怀疑主义结论。英国休谟把怀疑主义溶进其体系,称自己的哲学为“温和的怀疑主义”,认为人们的信仰建立在可能性上,可能性建立在习惯上,以致信仰越小越合理。德国康德受到休谟的影响后,从“独断论的美梦”中猛醒过来。
休谟的怀疑主义促使康德和新康德学派研究知识的可能性。丹麦克尔恺郭尔把怀疑主义发展为存在主义,强调对信仰的需要。美国桑塔亚那提出自然主义的怀疑主义,主张为了使生活有意义,人们应按照生物学的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用对客观世界的存在的非理性信仰解释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