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都市区扩围背景下区域快速路的规划思考
重庆主城都市区扩围背景下区域快速路的规划思考
作者:***
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2年第01期
        作者简介:
        连齐才(1986—),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规划。
        摘要:文章基于重庆市城区扩容现状,结合通勤圈交通发展趋势和特征,通过本地条件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重庆主城都市区内在现有的路网格局中应规划区域快速路,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的路网体系。
        关键词:重庆;主城都市区;通勤交通;城市交通;区域快速道路;快速公路
        中国分类号:U412.1+2A210774
        0 引言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务院提出了五大城市建设目标,以促进城市之间、城市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成渝城市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重庆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区
两”空间格局,其中“一区”即主城都市区,将原主城9区(5 473 km2)扩围至主城都市区21区(2.8万km2)。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行者,是落实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的基石。主城都市区发展目标明确后,未来通勤交通也将发生转变,城市交通的规划范围及理念也需要动态调整。本文研究重庆主城都市区现有交通体系和特征,通过案例借鉴及对都市区交通特征的分析,提出主城都市区构建区域快速路规划思考。
        1 现状重庆主城都市区道路交通特征
        1.1 中心城区内部以快速路为骨架
        中心城区面积为5 473 km2,以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为主要建设用地,东西跨度为45 km,南北纵向约55 km。2019年常住人口为875万人,GDP规模约为8 2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
        由于地形地貌原因,中心城区南北四条山脉形成三个平行槽谷。在路网结构上,规划以“八横七纵一环九联络”的快速路网为骨架,承担跨组团中长距离、中大量、快速交通,
全长约992.2 km。
        1.2 主城都市区内部以高速公路为主体,形成放射网格状
        主城都市区面积为2.87万km2,2019年常住人口达2 009万人,GDP规模达1.5万亿元,占全市的76%。主城新区GDP总量约为7 358亿元,占主城都市区的47%,全市的36%。
        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的交通联系,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形成“三环十八射多联线”的网络化交通格局,总里程约为3 400 km。
        市域范围内高速公路客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对外向各区形成放射状。其中,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之间形成约为70 km的交通圈,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之间的客货流联系强度相较渝东北和渝东南更为紧密,射线高速通道断面流量普遍在1.5~2.5万辆/d,靠近中心城区段达到3.2万辆/d。主城新区各区之间也呈现网格状客流联系,尤其是围绕成渝通道关键节点永川、合川,形成“永大荣”“合潼铜”抱团发展格局。
        2 主城都市区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都市区是城市内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1 h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是全球城市区域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手段[3]。都市区发展除了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核心城区足够壮大、周边中小城市充分成长以外,还需拥有完善的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大区域范围内的人流物流快速转换[4]。
        重庆主城都市圈扩容方案提出,中心城区以组团式发展,围绕“强核提能级”,加快聚集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功能,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形成高质量的极核、硬核。主城新区围绕“扩容提品质”,当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壮大支點城市,培育区域中心,支持抱团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并提出了“1+4+4+4”的结构体系,即4个同城化先行区、4个支点城市和4个桥头堡城市。
        2.1 区域协调发展,通勤交通增加
        (1)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之间的通勤交通进一步增加。现状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约为2 009万人,未来将建设成为约2 800万人口的大都市区。人口的增长,将进一步增加主
城都市区内的交通出行,交通性质也逐步由交通圈向通勤交通转变。
        (2)中心城区和紧邻的一体化地区深度融合发展,同城化地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通勤交通将显著增加。如江津区作为一体化先行区,双福组团的城市用地发展和各层次城市网路已与中心城区的九龙坡区形成连绵发展态势,江津区的分区交通规划中也是以进一步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为主要抓手。皮冻的正确做法
        2.2 空间格局扩大,通勤时距增加
汉堡加盟店排行榜        《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现状中心城区小汽车车次平均出行距离约为11 km[5]。随着主城都市区发展,中心城区与同城化先行区深度融合发展,与支点城区和桥头堡城区之间的产业联系不断加强,在通勤交通量增加的同时,通勤距离和时耗也将进一步增加。
        3 现状道路体系不完善,缺乏区域联系的非收费快速通道系统
        主城都市区在2.8万km2的面积下,实现1 h通勤圈,必须依靠轨道交通和高快速路交通体系。
        目前,重庆市已实现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全覆盖。其中轨道1号线已实现与璧山区贯通运营,中心城区至江津的轨道5号线延伸线、至合川的都市快线渝合线、至铜梁的都市快线璧铜线均为在建。
        路网体系上,高速公路已基本建成“3环13射多联线”,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各区均有1条及以上的高速公路。但在快速路体系上,除中心城区与长寿区和涪陵区之间规划了快速路以外,在主城都市区还无系统性的快速路网规划,不利于主城都市区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打造“一小时通勤圈”的建设目标。
        3.1 高速公路拥有快捷的运输能力,但对产业聚集和运输成本等存在一定影响
        (1)高速公路对产业聚集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实际上由于高速公路开口限制,产业更多的是聚集在高速公路下道口区域。
欢度国庆作文400字
        (2)重庆高速公路收费整体较高,制约了通勤交通,增加了物流运输产业的成本。依据相关省市主要高速公路收费单价(见图1),除贵州以外,重庆单价收费均高于其他省市。其原因主要为山地城市高速公路穿山道路较多,需根据经过的隧道附加收取单次通行费用,显然不符合主城都市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的建设要求。
        (3)高速公路不利于主城都市区公交运营。因高速公路选线、开口限制及安全运营要求,常规公交不能在高速公路运行,也不具备路侧经停的条件。
明月天涯        3.2 国省干线公路技术标准普遍较低,不适应现代化快捷、安全运输要求
        国省干线大都依山就势修建,建设标准低,横断面窄,沿线以平面交叉口为主,且道路两侧分布大量村镇,干扰因素较多,开放式普通干线公路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快速交通的基本要求。2018年全国公路里程中,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约为13%(含高速公路)(见图2)[6],而重庆二级及以上的高等级公路占比仅为8%(见表1)。
        4 区域快速通道案例借鉴
        4.1 长三角城市构建区域快速路和快速公路通道
        长三角地区已经由上海的单极中心形态发展成为由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共同组成的多极中心(二级都市圈)形态。区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公路交通形态结构和服务要求的巨大变化[7]。长三角城市的道路体系正在发生两个转变:(1)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快速路向新城延伸融合;(2)以江苏省为代表的以公路快速路改造方式向城市道路转
变。
        4.1.1 上海:以城际轨道和快速路为骨架,打造1 h通勤圈
溯怎么读        上海市域范围为6 340 km2,常住人口为2 42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为660 km2,人口为1 000万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进一步确定多中心发展模式,以中心城区为核心,60 km范围内成立5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形成1 h通勤圈(近郊通勤圈)。在交通体系上,提出在1 h通勤圈内建成以城际轨道、快速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心城区至5个新城,除了高速公路网以外,均规划有城市快速路作为辅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