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立交规划红线控制方案研究
广州市立交规划红线控制方案研究
王琢玉
台湾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摘 要】针对目前广州市道路立交红线控制不合理的现状,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角度对全市立交红线的控制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立交红线的控制方法和用地指标标准,为广州市城市规划提供依据.%The control program of interchange planning red-line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transport planning is deeply researched. It propose the method and standard of interchange planning red-line, and it' 11 be the basis to urban planning of Guangzhou.
【期刊名称】西贝尔跑车《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1(011)032
【总页数】5页(P8084-8088)
【关键词】立交;规划;红线;广州市
怎样制作葡萄酒
【作 者】王琢玉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广州 51003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扶贫项目U491.262
1 基本概况
1.1 研究的必要性
为构建高效便捷的道路网络系统,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近几年广州市陆续组织编制了一系列道路规划项目,对全市的骨架道路系统进行整合与深化,并对全市道路网络的红线进行了控制。根据规划,在全市道路系统中共规划了358座互通式立交,目前已建成139座,在未实施建设的219座立交中,有141座立交已通过具体的规划方案对用地进行了控制,另78座没有具体规划方案的立交,则主要采用简单化的菱形、方形或圆形进行规划控制,以确保为远期建设预留用地[1]。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道路红线控制的全面落实,局部地区道路规划控制和地块
开发的矛盾逐渐浮现,这一点在城市道路网的立交设施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原有简单化的立交控制方案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交通的发展。如立交控制面积过大,将占用周边地块的实际使用面积,影响用地的开发;如立交未进行用地控制,将影响路网交通功能的发挥,需要对其方案进行规划深化。而已有规划方案的141座立交中,部分立交规划方案过于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与周边用地和相交道路交通功能的矛盾较突出;也有部分立交因相交道路及周边路网结构发生变化,其方案也需进行相应深化调整。因此,从有效控制立交规划用地,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和强化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优化立交规划方案,深化道路红线规划控制工作十分紧迫。
1.2 立交红线的重要性
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中规定,红线是指规划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线,主要是在规划中用于界定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管道运输用地除外)和交通设施用地的控制范围。立交规划红线是指立交规划方案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的控制线,红线内主要包括跨线桥隧、匝道、收费广场、景观绿化、附属设施(管理用房、排水、照明等)以及人行设施等各部分。立交规划红线是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红线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在不同道路等级以及不同的区域情况下,立交红线控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立交规划红线的控制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影响着立交的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在城市中心区。若红线控制范围过大,涉及的拆迁量也大,也因地价昂贵使立交方案实施的成本增加,而控制范围过小,则难以实现其固有的交通功能。而在城市外围区,红线控制范围过大,又不利于节约土地和保护环境,也制约未来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
2 立交红线控制基本原则[2]
2.1 满足立交交通功能
立交规划红线内应包含满足立交交通功能所需的全部用地,按照道路、桥梁、匝道转弯半径及平纵线形设计等规划标准指标规定的要求,参考立交规划方案对其用地进行控制,进行确保立交交通功能的实现。此外,立交规划红线还需满足未来立交规划方案的工程实施及运营管理的用地需求。
2.2 尽量以简单直线控制,便于规划管理
在不同道路等级、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区域等情况下,由于立交本身的技术特点,不同形式的立交其规划红线控制范围是不同的,对周边地块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难免会造成一些尖角、狭长及带状的地块产生。而这些地块可能满足不了其他规划功能的开发建设要求,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价值和使用效率。因此,进行规划红线控制时充分考虑立交形式与周边地块的关联性,从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减少一些狭长、带状及其他不规则地块的产生,尽量简化规划管理程序,同时保证周边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完整,满足地块开发建设要求。vivo语音助手怎么唤醒
2.3 因地制宜,协调与周边设施的矛盾
立交规划红线还需综合考虑立交周边地区的用地性质、区域功能定位、交通需求、城市发展趋势等情况,尽可能满足与其相邻的城市居民建筑、商业场所、公共设施服务(学校、医院、广场等)以及自然村镇、工业厂房等对生产建设、交通设施、城市景观、环境保护(噪音隔离)等用地要求,合理协调立交与周边设施的矛盾冲突。
2.4 美化环境,适当增加绿化面积
绿化是立交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线两侧、匝道边坡、匝道包围区域、立交桥底及周边区域适当增加绿化,能改善立交生态环境,减小大规模土方工程给自然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景观破碎化,起到宏观景观和微观景观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时,可以让立交在满足其交通功能的同时,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纳兰词赏析
在确定立交规划控制红线时,应满足立交主线和匝道两侧、匝道包围区域等绿化用地需求,符合道路绿化的技术指标。同时,立交位于林地、水域、农田、荒地、池塘、村落等独具特的地域景观区域时,须突出和保护这些独特的地域景观,减少对这些地域的侵占,合理使用这些自然资源,避免割断生态景观或视觉景观空间,形成独特的景观特。?
3 立交红线控制的技术方法
在《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规定的有关立交标准控制的基础上,考虑立交相交道路的功能等级,地形地貌及周边用地情况等因素,并在控制准则的指导下,提出对已确定规划方案的互通式立交进行规划红线控制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而指导立交进行规划用地控制,以便能准确、清晰地表示立交规划用地的控制范围。相关的技术要求如下:
(1)为了方便立交规划红线的管理和操作,并与控制准则相对应,其控制线的线型应力求简单、简洁和清晰,主要以直线段为主,部分特殊地区若用地受到限制,则以简单圆弧线加以辅助控制。
(2)立交范围起止点:立交控制范围以与道路衔接的渐变段为起点。
(3)以立交规划方案的最外侧边线作为立交的外包络线,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的步骤和相关技术要求确定立交规划红线的控制方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