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城市新区路名规划——以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为例
城市新区路名规划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为例
孙靓雯 罗超
【摘要】路名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了城市的文化,更与居民出行密切相关。随着路名编制工作从后期补充科学地转变为前期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之初路名规划也作为重要部分参与区域整体规划。城市新区因其大量的路名空白性,成为路名规划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首先追溯路名规划的发展,盘点路名规划的工作原则。然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这一典型新区为案例,考察其现状路名详情,梳理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现状路名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遵循一定的路名规划方法,对新区的整个路名体系进行完善规划,使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路名饱含城市文化的同时给予市民最大的便利。
【关键词】路名规划;东西湖区;城市文化;城市新区
路名作为一种城市文化形态,记录了城市社会发展的历程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时代精神,也是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本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逐渐关注身边地名环境的优劣,对路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路名规划的发展
敬亭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路名编制工作一直是城市道路规划体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我们多年行政体制中,职能划分将路名编制归为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部门管理。在道路开工建设或周边重大项目建设之初,一般由建设方为工程项目随意为道路取名,进而此名长期被周边民众使用,最后交管部门认定后,成为约定俗成之名,渐渐成为既定事务。而后,民政部门再从整个区域整体性路名出发,参照地区历史沿革、名人事件等文化因素,确定一个新路名。于是,冲突产生:弃用旧名,百姓深有不便之感,仍然维持原来叫法,令不熟悉者产生很大不便;维持旧名又不符合当地情况,不尊重道路命名的系统性原则,难以体现本土文化特,对地区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在空白的城市远城区尤为突出。
随着社会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完善、相互配合,经过行业专家建议,路名编制工作开始由后期填补朝先期介入发展,体现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新区道路规划之初,随着道路细节的确定,路名规划紧跟其后,系统有效地为后续建设提供便利,同时也保留路名规划的系统性。因此,近年来,在规划部门进行道路规划时,民政部门就已参与其中,合作确定路名规划,成为职能部门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
cf服务器人数已满怎么办
2.路名规划命名原则
2.1整体性、层次化、系列化原则
提升和加强城市路名整体布局的系列化、层次化水平,是当代路名命名采词的原则要求之一,也是路
名命名管理的时代特征之一,是提高路名实用性的主要手段。层次化要求实体
有统一的分类等级划分标准,有统一的通名使用原则。
2.2反映特点,加强指位性原则
路名反映时代特和地方特点是路名命名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创造能充分体现历史、地理、功能等特点的路名,形成既有地方特,又高度有序的城市路名系统,以营造良好的城市路名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行政管理、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城市文化的一大良好载体。
2.3适应性原则
办结婚证需要什么
立冬时间2021几点几分大城市新区目前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其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已明确指出其新区发展的总体概念,确定了其发展方向,其路名应当努力提高对新区大跨度发展的适应性,采择路名语词需体现新的城市性质、功能、环境、景观,适应城市新区发展。
2.4稳定性原则
道路、桥梁名称的命名和更名应从现状出发,尊重历史,保护道路、桥梁名称的历史沿革和社会习惯等特性,以维护道路桥梁名称的相对稳定性。
3.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路名规划
3.1东西湖区发展背景
东西湖区行政面积为499.71平方公里,现辖八街、一园、三个办事处,2010年11月获批的吴家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为19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约39.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6.38万人,流动人口为11.78万人),城镇化率为54.1%,进入到城镇化加速期阶段。
根据武汉市未来发展格局,东西湖需要把握国家级开发区获批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快速发展的相对优势以及土地整理改造的潜力优势,着力将东西湖暨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市产业发展新四极之一,湖北省汉孝襄经济发展轴的重要战略支点。集产、居、研、娱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新城。具有滨江滨湖特的水乡生态宜居新城。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东西湖未来发展方向,规划以吴家山为中心,将东西湖分为东片、西片、北片和西北片,并从建设适宜、可用空间、区域动力和政策限制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东西湖未来发展方向。
图1 东西湖区发展结构
3.2东西湖区道路系统规划
在新一轮东西湖区总体规划中,对东西湖区整体定位为: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对外构建以东西湖区为支点的武汉城市圈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对内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快速公共交通,建立畅通有序、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梦见买衣服
图2 东西湖区道路系统结构
一是构建“一快一捷一轨”区域快速交通骨架。依托高速公路、国道、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建立与“1+8”城市圈的快速联系,向北依托桥孝高速、107国道、汉孝城际铁路加强与孝感的联系;向西依托武荆高速、荷沙公路、武天城际铁路加强与汉川的联系。
二是建设“六横五纵”骨干道路体系。坚持市域快速路与区内干道向结合的原则,横向形成慈惠大道、107国道、金山大道、新径公路、荷沙公路、辛柏公路等6条骨干路;纵向形成宏图大道、机场路、张柏路、慈天大道、九通路等5条骨干路,密切区内组团之间的联系。
三是加快8条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建设轨道交通1、2、6、7、8
号线,加强与汉口、武昌、汉阳中心城区及东湖高新开发区、沌口开发区联系;建设S3 、S8、S9号市域快线,密切区内产业组团,以及与黄陂的联系,引导和支撑城市轴线拓展。3.3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现状路名梳理
3.3.1道路命名现状
规划首先对东西湖区特别是旧城区的路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对东西湖路名体系的历史承袭有一个全面认识,其次对新建道路现状路名进行归纳,探析其存在问题,最后对规划区内现状和已有规划路名作简要回顾。
目前,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范围内有法定名称的道路约148条,城市次干道及以上道路79条。规划道路一共140条(城市次干道及以上级别),其中79条已命名。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的路名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局部和区域表现出一定特和规律,但在总体布局上显得比较零散、规律性不强。
一个城市的路名或者地名均有其自然地理和历史渊源,总体上来看,东西湖区的原有法定旧名,具有良好的社会认同感,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建道路的名称,尤其是对新建城市干路的命名则似乎缺少一个全面清晰的概念体系。
归纳下来,现状主要干路名称主要有以下集中命名形式:(1)用东西湖古称的路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用“自名”给城市主要道路命名略显小气,如此类名称用于旧城区历史文化地段则效果更好。(2)沿袭旧称或引申性路名。如建国路等,缺乏特。(3)结合地理或空间属性的路名。如X支沟等,此类路名反映了东西湖的历史地理状况,较好的指示空间方位,但是文化意蕴不足。(4)特殊历史时期的路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其存在的历史基础。(5)信手拈来的新路名。如新城十一路等,标识性不强,缺乏与周边道路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缺乏社会认同感。
总的来说,城区路名整体基础较好,绝大多数具有一定意蕴,但是由于部分城市干路的缺乏骨架性引领作用且相对混杂,再加上新区道路命名缺乏审慎考虑,从而导致了东西湖区路名整体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3.3.2道路命名存在的问题
(1)通名使用混乱,指向性不强
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道路通名由于历史原因,不象其它地方的道路通名有较强的指向性,虽然近年来曾规定东西向或平行于汉江方向称为街,南北向或垂直于汉江方向称为路,但总体来说效果不理想,整体道路通名系统较为混乱,路街无别,大道、大街难分。
(2)缺乏整体性
在相关吴家山国家经济开发区规划中曾经尝试对新建区道路进行命名,如新城十一路到十九路等。在这些尝试性道路命名中,缺少一个整体性的、长远的路名规划,因此在近期城市空间快速拓展和城市规模集聚扩大的背景下,出现道路命名滞后于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的矛盾。
(3)路名规划滞后城市建设
由于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路名规划尚未编制审批,很多道路在建设之初没有法定名称,为方便项目进行前期工作随便起个名,建成后便一直沿用,存在随意性强,雅俗掺混,格调不高等诸多问题。即使后期进行更改,由于原暂定名已流传开,给道路命名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4东西湖区城市发展区路名规划
3.4.1命名方法
(1)道路命名分层次进行,线面结合
采用线面结合灵活的命名方法,快速路、主干路的命名以线为主,要求大气磅礴,突出整个城市风格及历史文化。其它规划道路命名应分区分片进行,片、区内突出主题,道路专名形成系列,强化区域内路名空间分布的规律,并表现出区域性的某些共性,形成易读易写、易记好的路名体系,以提高该区域地名总体的宏观指向功能,并反映本市或待命名道路所在局部地区的地理、历史、自然、人文、时代特点,体现道路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
英雄联盟新手攻略(2)同路延伸,同片同义
对部分路段已命名的规划道路采用同路同名延伸,对于已形成道路命名规律的区域内新命名道路时,应延续。
(3)先定原则,逐步完善
路名是在城市发展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因此在道路命名规划中也应为后人留有余地,先定原则,逐步命名。
(4)合理移植
在与特定区域路名网络系列化结构布局的要求保持一致,并能加强路名网络整体协调性的作用的前提下,移植、留用已有的,或启用原来有过的有利于楚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存史、教化的意义的老路名,
(5)正确派生
利用原有的某些路名以派生法形成新的路名,但在派生名称时,应当把握被派生路名与主路名的地理位置的一致性或相关性。主干路、快速路一般不采用派生路名。支路提倡以附近路名、小区名、主、次干道名称派生的方式进行命名。
3.4.2道路通名
根据东西湖区路名现状使用情况,基本保留现状的通名系统。第一级为大道、大街,一般针对长度超过5公里,红线在60米以上的跨区域的城市一级主干路、快速路命名;第二级为路、街,针对长度不超过5公里的道路命名;第三级为里、巷,主要针对一般较小的路巷命名。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出现了环线系统,武汉市已建成一环线、二环线、三环线、外环线,即将建设四环线,这些环线虽然不是法定命名,但已为广大众所接受,城市环线在城市中有较突出的宏观指位作用,也是城市历史发展的时空见证,因此,建议将环线作为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