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复习一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
    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三、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
    1、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等。
    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虚拟内存太低怎么办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复习二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面霜排行榜
    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二、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3、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梭伦改革与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都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但只是量变,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
(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3)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的改革:
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     
中国: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
    (4)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封建改革:阿里改革、洋务运动等
    (5)中国近代清王朝的封建改革:春节火车票
洋务运动、清未“新政”和“预备立宪”
   对封建主义改革的小结:
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如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由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就整体而言,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所作出的调整。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洋务运动则发生在近代时期。它们的改革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并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 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英国议会改革(1832年开始)、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E、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三、改革的实质
劳动合同法 第39条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四、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五、改革的过程
    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
    六、改革的结果: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
    七、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A、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B、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C、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使俄国走向近代化。D、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重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上对外扩张之路。E、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
离职证明的格式A、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B、鲁国“初税亩”:取得了预期效果,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诸侯列国纷纷仿效。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C、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E、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F、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
武汉物业
    (3)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八、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③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的改革之路。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九、评价改革的标准: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
    A、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B、坚持历史的标准;C、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
持阶级斗争的观
点;D、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E、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F、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G.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按照教参观点,应该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
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如果按照此观点,则吴起变法是失败的,因为吴起死后,变法运动半途而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