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社会变革的例子。
夏商周时期社会变革的例子。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在阳城修建城池。 
2.意义: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3.发展: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4.措施: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5.夏朝衰落: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1.商汤灭夏:夏朝后期,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2.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毫。 
3.商朝的统治:(1)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商朝很快强大起来。(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3)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4.武王伐纣 
(1)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伐,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适合亲子游的地方(2)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中元节可以熬夜吗(三)西周的分封制 
最难的绕口令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依据:血缘远近和功劳大小。 
元宵节是法定节假日么走天涯歌词3.对象:宗亲和功臣等。 
4.内容:周王授予宗亲和功臣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5.作用:确定“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6.西周衰亡:(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厉王逃亡。(2)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 
例子:
留置是什么意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统治残暴,国力衰弱。最终,商部落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打败了桀,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引起人民不满。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实行分封制。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的同时,也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最为精美的青铜器。甲骨文的发现,填补了商朝历史的空白,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
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并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首霸。 
而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社会进入战国时期。战国初年,出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当时势力较强的诸侯国为:韩、赵、魏、楚、燕、齐、秦,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具体内容为: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此外,秦国还非常注重兴修水利。最为杰出的是在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主持下,修建了具备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法治国。各家学派聚众讲学,激烈辩论,又相互取长补短,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