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模块编写,共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揭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兼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级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 “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 “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要求。
“教学建议”是对如何完成教学要求,实施课程目标提出的参考建议。
“史论共享”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版本历史教材有关历史原因、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等史论性论
述的内容。它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加深历史认识。
 
(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演进进程中的重大改革。改革和革命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改革则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自上而下的、和平的国家和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尽管改革以主动平缓的方式来进行,往往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但改革也充满了斗争性,也有流血牺牲,也有成败之分,因此,改革的举措与成败是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课程目标可以表述如下。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九个有代表性的改革,知道这些改革的来龙去脉及其代表人物,形成较为清晰的改革的概念;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举措;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改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初步理解历史的纵横架构;将改革
置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价值判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历史思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艰巨性,树立为国家和人类的利益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实际上,上述相辅相成的三维目标在九个改革专题里都有所体现。每一个专题都是对某项改革较系统的叙述,都能彰现纵横相联的历史思维;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历史的联系中、在贴近时代的对话中获得启示;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告诉我们,如何拥有进取精神、担当气魄……
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程目标里的九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如何认识具体的改革事件的个性化结论呈现出来。
、梭伦改革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内容标准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出现的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要求。
2知道雅典贵族进行的局部调整不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3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1.结合地理环境,帮助学生了解雅典城邦的经济状况、社会阶层与政体特点。
2.引导学生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分析梭伦改革:在内忧外患的困境面前雅典推举梭伦全权负责改革。
3.联系必修Ⅰ中古希腊城邦文明与地理环境的有关知识,分析雅典的社会阶级关系,认识梭伦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4.引导学生感受“六一汉”的生存状况与贵族的专横,体会辉煌的雅典文明也走过风雨飘摇的历程。
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1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中庸式”的基本特点。
3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提炼关键词、制作表格等方式来把握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2.关于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可以指导学生用图示法来说明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民主性。
3.梭伦改革的革命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中庸式特点主要体现为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又确认财产等级制度和保护贵族特权。教学时要对特点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论述。
4.适当地援引梭伦的诗歌来进行教学。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教师节快乐图片2. 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3认识到制度设置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体会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
1.注意引导学生先从改革的若干措施来具体分析,再对梭伦改革的影响给予整体的说明。
2.教师要适当补充材料,联系必修Ⅰ“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经过一系列改革的发展历程而最终形成的。
3.回顾梭伦改革前夕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结合梭伦个人事迹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谈谈如何坚持正义原则,培养平民情怀。
史论共享
梭伦改革的政治影响: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二、商鞅变法
内容标准
    如何打方向盘建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3围的组词.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1.运用经济实物图、历史形势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简要地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
2.简明扼要地列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主要改革的名称即可,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商鞅变法不是孤立的发生在一个诸侯国的事件。
3.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建构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时势造英雄”。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1.帮助学生以列表的形式,将商鞅变法的内容予以整体的呈现,再作分解和说明。
2.援引一些故事和图片(例如砖画“奖励耕织”、“废井田”等),设计若干角情境(例如“假设你是秦的商人,你会遇到哪些麻烦”),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变法的具体措施。
3.引导学生从变法的过程、涉及的领域、性质、成效以及战国时期系列变法的比较视野里,讨论和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4.组织学生谈谈“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个性化理解。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吴秀波老婆.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1.制作“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一览表”,引导学生逐项阐述这些变法措施的作用,再做整体的概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领域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结合背景和与制度变革相关的内容,阐述商鞅变法的性质。
3.通过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崛起的事实,并运用一些史料来论证商鞅变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史论结合的方法。
4.讲述商鞅个人的成败遭遇,一方面辨明商鞅之死与商鞅变法成功的区别,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艰难,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史论共享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但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连坐法的实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3认识到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
1.勾画政权变迁示意图,简要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建立政权、冲突斗争不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意义和进行改革的历史背景。
2.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北魏的社会矛盾及其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从黄河流域的已有的文明基础和冯太后推动学习汉文化两方面来考虑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条件。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知道短头发怎么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
3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1.帮助学生将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引导学生概括两个阶段的改革在侧重点上的不同之处。
2.运用制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项目、措施、成效等方面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依时间顺序排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培养其横向与纵向归纳的能力。
3.依托地图进行“迁都洛阳”的教学,注意教学的叙事性,在调动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孝文帝的意志和睿智。
4.教学“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简练地概括,另一方面可就“改汉姓、易服装”等话题从“当时与当今、理智与感受”的角度展开讨论和对话。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简要探讨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
2.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从北方经济、和政治走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3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
1.引导学生先从具体措施入手分别分析各自的作用,再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归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揭示一种由分到合的思维过程。
2.援引包括图片在内的史料,通过对史料的解释、描述和历史想象来论证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揭示史论结合、再现历史的学习方法。
3.可以援引学术界评价孝文帝改革的争鸣性意见,组织学生的辩论活动。
4.引导学生将孝文帝改革置于两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历史长河里进行评价,设计一些开放性话题,帮助学生认识民族融合和文化征服的价值。
史论共享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致使反抗不断。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改革势在必行。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孝文帝改革以后,鲜卑族最终完成了封建化进程,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
四、王安石变法
内容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
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1. 指导学生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2.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认识到改革必须注意精兵简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3.向学生介绍史学界对庆历新政失败原因的不同看法。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1.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按“富国”、“强兵”、“育才”三个方面列成简表,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2.教师通过史料来加深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每项改革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认识。
3.指导学生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在当时和后世引起的争议较大?
史论共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