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受到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产生焦虑、沮丧、郁闷等一些不积极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积累会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负面情绪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负面情绪管理论文范文一:略论负面情绪的管理[摘要]结合时事热点话题,以轰动社会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为案例,重点分析了案件发生的心理原因及案件所引发的负面情绪思考,指出了复旦投毒案为人格素养教育敲响了警钟,也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视角。
[关键词]复旦投毒案;负面情绪;底线教育
[DOI]202201043
2022年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向室友黄洋的饮水机里投下剧毒化学品,4月16日黄洋抢救无效死亡。历经11个月的审理,2022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本案中的嫌疑人林某出生在潮汕一个平民家庭,从小自律听话,极少受到父母的指责。
基础教育阶段,勤奋刻苦,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并顺从父亲的心愿选择医学专业。2022年,林某因成绩优异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复旦投毒案自发生之初,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并一度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内容。如今,随着一审判决结果的公布,喧嚣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已尘埃落定。
“复旦投毒案”尽管只是个例,不应无限放大,但就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不仅给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其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更发人深省。出身名校,成绩优异,免试录取,林某的这些光环在“投毒”“杀人”等字眼前,不仅苍白无力,更令人心痛胆寒。一直处于象牙塔中27岁的林某,尽管学业一帆风顺,但人格社会化尚未完成,心理发育仍不成熟。类似的家庭背景,相同的学习经历,性格迥异的二人,却因生活琐事,以如此残忍的手段戕害对方,造成两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庭审现场,林某依然没有对自己的投毒行为做出明确解释,他唯一承认的是,这仅仅是一个愚人节整人“游戏”。通过这无知的争辩,察觉出青少年叛逆期延后或隐匿的些许特征。
分时成交明细1案情的分析
大学阶段正处于由生理成熟促进心理成熟的重要成长时期,其理发展水平正在迅速地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这种具有普遍特征的二重性特点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倾向上既有积极又有消极双重性。林某曾在日志中这样总结自己“有时候,我斗志昂扬,走路像风,谈吐滔滔不绝,喜形于;有时候,我忧己及人,满腹愁肠,尽显多愁善感,宛如闺女;……”时而朝气蓬勃,时而郁郁寡欢,正是摇摆难定的心理倾向使林某的心智充满矛盾性和冲突性。单一的个人经历、失衡的心智素质,加之生活经验严重不足,林某在对自我认知和社会现象的洞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和障碍。
林某背负家庭的希望,自律听话,极少受到父母的指责。由于自卑心理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村民眼中的“乖乖仔”,老师眼中的学霸,一心苦读圣贤书的他,没有顽皮成性的童年,没有热情奔放青春。林某一直成长在比较单纯的校园中,他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交往对象相对单一,生活经验比较少,心理发展相对缓慢。长期的自我封闭,社会交往沟通技能极为欠缺。林某自卑地不敢多看旁边的女生一眼,对女性的不友好言语又难以平静,过当地以污言秽语还击。足见,一个表现得越强势的人,内心可能会越脆弱;一个外在越有攻击性的人,可能越不自信。
厦门景点介绍>国土面积世界排名无处不在的社会竞争和残酷的就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蹩脚的情感挫折,迎面袭来之际,林某倍感自卑、压抑、绝望。繁重的科研压力,造成林某的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神经中枢得不到充分休息,情绪易暴躁。当一向努力上进的林某第一次与导师发生了摩擦,不是选择沟通,反倒认为“遭到了压榨”。沉默而耿直的他,莫名地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强烈的自我否定,于是选择逃避,放弃了继续深造的博士考试机会,迫于无奈被就业。然而,对于步入社会,他同样充满恐惧。
护肤品牌有哪些>感性负载林某1月决定到广州,参加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面试。其微博上这样记录,“10进6,其中6博士4硕士,面试时刚好排在最后,与前面9位正装出席者相比,我的橙羊毛衫显得我极其渺小,领导们都不瞧我。”尽管医院初步表达了录用林的意向,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林某妄自菲薄,极度自卑。考虑到新生活环境会剥夺原有的安全感,林某开始犹豫与恐惧。与此同时,林某在业余时间反复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仿佛在为回归家乡进行自我暗示。面对就业的挫折,林某心境变化大,苦闷地在多种选择之间彷徨,这又是一种逃避。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