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终稿]
儒学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前什么后什么的成语
关于中国人的性格问题,从古到今已经涌现出相当多的言论。鲁迅先生就曾提过中国的国民性格。而且似乎是很不满的。他的《狂人日记》中就可见一斑。传统思想对于中国国民性格所造成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持久的。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思想中的主流正统思想—儒学的探讨。作为古代最为强大的思想理论,儒学对于中国国民的性格也就或多或少产生某些亦利亦弊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国民性格起到了一定的不可磨灭的好的影响,这是可以肯定的。儒家思想重“仁”讲“和”。在如今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儒家思想还是在不断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也还是在一个"仁"字上,以及由"仁"引出的"和"。如今的中国在处理外交问题时,秉持的即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被放在了首位,这便足以体现中华文化中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对战争与霸权主义的排斥。同时,“和”在中国人的性格上也有所体现。中国人喜欢采取折中的方式处理问题:怕得罪人;遇事总留有退路;中医向来讲究阴阳调和,严防阴阳任何一方的极盛极衰;中国人崇尚和平,同情弱者,反对极权、霸权,有正义感,以仲裁者或和事老自居;中国艺术,如建筑、绘画等很讲究对称,中国传统文化以对称为美;中国人也以自我为中心,以保全自己和宣扬自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表明了这点。excel文件打不开
但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和”在中国人的性格里也埋下了一些阴影。如中国人的中也表现为当看客,,“隔岸
观火”,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给我们指出来了,“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别有用心的看客;凡事“和为贵”,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梦见人物但儒学主要是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在这种制度下,儒学给中国人性格所烙下的印是坚固而又持久的,他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儒学强调人要谦虚、含蓄和内敛,这使中国人的性格也烙上了这种烙印。比如在课堂上有思想也不敢发言,当众不敢表态,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总是模棱两可等等。相比较西方国家个性张扬的一面,这种被过分发扬的谦虚十分不好。儒学的“明哲保身”思想让中国人有了看客心理。比如说街上发生了抢劫案,围观的众只知道看,不知道上前制止,也没有帮助被抢者,更没有报警的。这也是中国人的冷漠麻痹之处。孔子作《春秋》时,给写史的人立了条规矩:“为尊者讳”。也就是说写历史的时候只说君主的好话,不提君主做的错事。历代史官或者史学家基本上都遵从了这一条,只有极少数有叛逆精神的人没有这样做。我个人感觉,这种行为应该对我们现在政府“对上负责”的现状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政府要修建马路或者房屋,第一考虑的也许不是“人民是否需要”而是“领导是否满意”或者是“我能否通过政绩考核”等等。这也是一大负面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颠峰时期是由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所掀起的。朱熹把天理与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已经接近哲学的高度了。朱熹所注释的《四书》更是成为了科举考试的经典范本,树立了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
机器人资料>心烦的句子学最初便明确了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关系,经汉代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加强和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巩固,更上一层楼,完全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心意了。在以家长为首的家族组织里,家长和家族一般成员之间,实际上处于奴役和被奴役的对立之中,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封建政权,是放大了的封建家长制形式。这也就造就了中国人的奴性。
现代中国人的性格虽然仍保留了大量儒家的影响和痕迹,但已大大削减。随着中国近一两百年来的不断开放,“西学东渐”,以及中国不断受到世人的关注,中国人的国民性格越来越
塘厦邮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性格趋同。主要表现是,热爱学习、讲求高效、开放、活跃,等等。我们应该抛却这种坏的性格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