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榜样人物的作用
教学参考
广州中小学7月22日起放暑假栏目主持人/王伶
\教研新议
浅谈初畅M学持样人物的作用
〇姚宜辰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很多,如胸怀大志的刘邦、虚心纳谏的唐太宗、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自强不息的章西女王。确立怎样的典型,就明确了
秦淮景歌词怎样的价值标准;树立怎样的榜样,就体现怎样的
人生导向。初中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正处 于生理成长、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自我意识也处于
高速发展期。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积极探
索有效合理的榜样教育,正确引导初中生树立学习
榜样,引导他们提升榜样认同度,对促进初中生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榜样行为实践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榜样人物
可以强化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
历史学习兴趣,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榜样 人物的优秀品质,能够从正面强化学生的模仿行
为,甚至可以将间断的模仿行为发展成为持久内化
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何更好地发挥历史人物的
榜样作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尝试。
一、挖掘榜样人物共性,强化榜样意识
历史教科书中人物众多,榜样人物身上的品质有很多共性。如六渡日本的鉴真和西行求法的玄
奘,足以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有志者事竟成。
讲述鉴真东渡日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鉴真东渡》的主题曲和歌词,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熏陶,将 学生引人历史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呈现
史料:
法师: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森漫,百无一至。人生难得,中国难生。
鉴真:为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也。
史料分析是历史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将学生置身历史情境的最佳途径。法师和鉴真的对
话,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鉴真东渡的困难,更加佩
服鉴真传法的坚定信念与不屈意志。但仅仅通过
这段话,无法真正深人学生的内心。毕竟对初中学
生而言,下决心简单,坚持却很难。教师在此基础
上带领学生探究鉴真六渡日本的历程。在唐朝,跨 海交往绝非易事:1200多年前航海活动极其危险,
m4
年第5期(总第508期)h------------------------------------------------------远程航海,更是海难频发。日本曾
多次派出遣隋使船和遣唐使船横渡东海前往中国,多以失败告终。而鉴真东渡作为民间活动,没有政府支持,更是难上加难。路途遥远、大海阻隔,鉴真的前五次出行都没有成功,他的弟子36人客死他乡,200多人离他而去。第五次东渡时,他也因染疾双目失明。这 一段历程的叙述,很容易感动学生,对鉴真坚持第六次东渡日本抱有极大的敬重。史料的呈现和故事的描述,可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历程之艰辛及鉴真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选取玄奘进行深人讲解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精神感受。首先,让学生讨论、自由讲述他们以前了解到的“唐僧”是怎样的形象。再次,以视频《玄奘大师》中的场景反衬玄奘“西天取经”历程的艰辛。将影视资源引人历史教学,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历史人物具体化、形象化,提 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但同时也要明白,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与文献史料不同,使用影视资源时要教会学生大胆质疑、认真鉴别,仔细分析。小说和电影对唐僧的戏剧性描绘使学生对其形象有了一定认知。学生仅仅通过教科书的文字描述,即便文字表述再形象,对于学生来说依旧难以还原当时的面貌,不易理解和掌握。以纪录片重现玄奘西行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玄奘西行之波折,尤其是和影视剧中的唐僧形象形成强烈对比,使玄奘的形象更有冲击力,更能体现玄奘西行之壮烈。两个榜样人物的情感化熏陶讲解,让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上一个层次,为树立价值观起到催化作用。鉴真和玄奘同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在了解了两人的历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深人挖掘两人身上的共性:同为中外交流的使者,一个西行取经,一个东渡送法,他们身上都有舍身求法
、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不计得失、不屈 不挠的探险精神,孜孜不倦、执着求知的吐纳精神,心归大唐的爱国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已然汇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正是这些品质撑起了中国脊梁。
賴魏為之教学参考
二、利用反面人物衬托,强化榜样人物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科书介绍了很多榜样人物,也不乏一些反面人物。而反 面人物的品行,在正面人物的光环下,显得更加不堪。这种反衬留给学生的思考远比直叙榜样人物带给学生的人生感悟来得更深刻透彻。以反面人物的恶劣行迹衬托榜样人物的伟大与无私,也是帮助学生分辨是非的渠道之一。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中,先出示岳飞的《满江红》,让学生从熟悉的诗词中感受榜样人物的慷慨激昂和悲壮雄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请学生介绍岳飞的生平及故事传说等,教师可以借此讲解《满江红》的创 作背景:岳飞是南宋杰出军事统帅,于北宋末年投军,1128年到1141年的十余年间,岳飞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屡建奇功,但岳飞的抗金道路是曲折艰辛的。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直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黄龙之势。但奸臣秦桧为个人利益,主张割地求和,昏
聩的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责命岳飞立即班师回朝,以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这首诗词正是岳飞积极抗金,努力收复中原失地的浓烈爱国情怀的完整体现。在了解背景后引导学生再次低吟此诗,并适时提出问题:诗中哪句话可以体现岳飞的人格光辉?哪句话可以看出岳飞的宏伟目标和爱国情怀?诗词的特点就是用语精炼,引经据典,只有认真品味,才能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历史课堂更要对诗词的历史背景有充分了解,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诗词。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满江红》,可以使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岳飞创作这首词时的那种壮志难酬。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完整地体现了岳飞的人格光辉:对于功名利禄,他视如尘土。光复故土才是岳飞心中所向。面对金军,岳飞从未逃避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往昔繁花似锦的北宋都城横遭抢掠,两位皇帝被俘,岳飞痛下决心要一雪亡国之耻。而此时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却提出“南 人归南,北人归北”,也就是承认了金人占领区,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在岳飞艰辛抗敌时,朝廷中
的主和派主张议和投降,甚至在宋金议和的过程
中,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岳飞。
通过岳飞和秦桧事迹的对比,尤其是在诗词烘
托下,岳飞过这一历史人物瞬间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幼儿关键期
学生面前,岳飞的英勇高大和秦桧的卑躬屈膝,有
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岳王庙前秦桧
跪像的图片为依托,引导学生讨论其对于流芳百世
和遗臭万年的看法,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人格培养奠定基础。
教学中也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岳飞的抗金
战争,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南宋统治阶级的利益,而
未代表人民的利益,岳飞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
牲品,而不是为了中华民族英勇献身的。基于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用气节观来品评历
史人物。“历史传承给我们的,大多是封建社会的
气节观,而这种气节观又往往和一种被认为是高尚
的道德观捆绑在一起,即诸如忠君爱国等。”这也是
史学界对岳飞评价讨论的重点,即岳飞表现出的气
节究竟是“精忠”还是“愚忠”。教学中不仅要传递
对岳飞评价中的不同声音,还应组织对自由、民主、
平等的讨论,从而产生新颖、独创、有社会意义的思学校食堂工作总结
维成果,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
能力。
三、客观评价榜样人物,避免榜样人物
的完美化
将榜样完美化是榜样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比如,岳飞刚正不阿,林则徐民族英雄。但实际生
活中,人并非十全十美。榜样人物在历史发展的长
河中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引导了历史走向。对于这
些人物的评价,需要更加客观公正。教学中应当让
学生认识到榜样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这
样那样的情感需求,甚至在某些方面会存在明显的
缺陷或不足。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榜样,是因为
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众,值得人们学习。
以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重要知识点为例。从
历史上看,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的关键期。从现实来看,是当今中
国绕不开的热点话题。追溯的历史,绕不
开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结束荷兰
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堪称民族英雄。但也不
航天员在太空怎么上厕所
可忽视另一个史实,即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台湾
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这一点,郑成功在厦门
■i 2021年第5期(总第508期
决定攻台时对部下文武官员明确表明:
自攻江南一败,清朝欺我孤军势穷,遂会南北舟师合攻;幸赖诸之力,虽然已败,但恐终不相忘。故每夜徘彻筹划,知附近无可措足,惟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然 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 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
教学中应该注重体现郑成功“开辟荆棘逐荷夷”的伟大壮举,体现郑成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坚定决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国家领土,为后来清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的爱国情怀。
再如林则徐,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其定性为:民 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精神,他和魏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并不意味着林则徐所有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在战争中,林则徐防守的广州,可以说是英国打开中国门户的第一道。他也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了解外国情况的代表人物,然而面对“夷 人”,他认为,“夷兵除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也因此,他认为边衅不会启。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战争再研究》中提道:
自1839年9月1日林则徐疏方言分析“边衅”之后,再也没有在奏折中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他虽不时地报告英方行动的传闻,但总是认定为“恫吓”,并称之“谅亦无所施其伎俩”。1840年 6月中旬,英军
抵达广东沿海的战舰已达四艘,而 林则徐在奏折上却说“伏查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栽运”,竟将一次即将到来的战争,判断为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走私。他在表明已作防范后,又用道光帝的语言来安慰道光帝,“诚 如圣谕,实无能为”。而这份报平安的奏折离开广州后不到10天,6月21日,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率领第一批部队到达虎门口外;而这份报平安的奏折到达北京的那天,7月17日,英军已占领舟山12 天了!
学生需要榜样人物,但如果榜样人物完美化,会让学生觉得榜样人物是拥有“三头六臂”的缥渺人物,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距离,自动将自己和榜样人物划分为两个世界的人,无法尽心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因此,介绍榜样人物时,要让学生知道榜样人物并非十全十美,他们也会犯错误。之
所以被称为榜样人物,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出
了突出的贡献。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举,维护了我国
领土主权完整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他在台湾采取
一系列措施,对于开发台湾、促进台湾地区经济文
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林则徐本着“苟利国家
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态度,坚决维护国
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体现了坚
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行为,足以撑起人们
对他们的崇敬。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一个人可以
有缺点,但是,只要他们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就是 真正的榜样人物。
从古至今,榜样人物层出不穷,如“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匈奴未灭,何 以为家”的霍去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 戚继光,甲午战争中“从军为国,早置生死于度外”的邓世昌;戊戌后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等。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
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 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他们都是撑起
中国脊梁的榜样人物。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慧芳,周婷.初中生榜样认同度及其影响因
素研究[J].教育评论,2017(2).
[2]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史料教学的
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5.
[3]刘克明•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
讨----谈学科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方法
[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11).
[4]王雷•高校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与民
族史观问题的探讨—以岳飞是否为民族英
雄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丨). [5]江曰升.台湾外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
死亡矿井任务
社,1983:156.
【附记】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 学•我们研’为核心的初中课堂变革的行动研究”
(E - c/2016/29)的研究成果。
(作者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210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